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发布 > 报告

皇冠体育:钦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4月8日在钦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2021-04-20 42714次浏览 作者:黄登成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黄登成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八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经济平稳向好的势头,开放发展实现了新突破,三大攻坚战、民生保障达到预期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就,实现“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一)围绕落实“六稳”“六保”统筹稳增长和保民生工作

1.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经济运行工作。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各阶段疫情防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迅速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3月下旬基本复工复产。健全月度监测、季度分析的经济运行工作机制,建立稳一产、抢二产、强三产的经济运行管理体系,克服疫情、石化企业周期性停产检修等对稳增长的叠加影响,经济增长好于预期。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7%、排全区第1位;财政收入增长7.3%,排全区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排全区第5位。

2.“六稳”成效显著。稳消费方面,深入开展商超、汽车等促销活动,全年零售业销售额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增速排全区第3位。稳投资方面,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清单服务、要素分类保障等制度,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超过年初计划,163个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3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42%,99个列入自治区“五网”计划的项目完成投资86.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2%,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增长34.4%。稳外贸方面,突出培育油品贸易、加工贸易重点企业,全年新设立外贸企业30家,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17.7亿元、增长6.5%,其中,出口81.7亿元、增长2%,进口136亿元、增长9.4%。稳外资方面,开展扩大利用外资百日攻坚等活动,新设立外资企业72家,服务和鼓励重大外资项目进资增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105%,总量、增速分别排全区第2位、第1位。稳金融方面,全面落实疫情防控的金融帮扶政策,全年下达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复工贷等贴息资金3201.7万元、涉及贷款资金18.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企业发放信用贷款6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25.5%、存款余额增长10.5%,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1.8%、14.7%;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3.4亿元、地方政府债券37.7亿元、抗疫特别国债9.7亿元。稳预期方面,打好助企纾困政策组合拳,为市场主体减免税费超过14亿元,获批电力直接交易签约电量35.2亿度、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4亿元,累计免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项社会保险费1.8亿元。

3.“六保”达到预期要求。保居民就业方面,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的稳岗支持政策,全年累计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8407万元,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83场,累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6.3万人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0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73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6%。保市场主体方面,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其中,企业新增8735户;新增上规上限企业92家,其中,新增上规工业企业38家。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全年粮食产量增长2%,电力、煤炭等能源供应稳定,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1%。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在电力、产品运输和出口等方面加强调度,石化、电子信息、粮油加工、木材加工等行业实现正常生产。保基层运转、保基本民生方面,获得中央新增财政直达资金29.7亿元,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基层机构运转;全面兑现各项疫情防控期间惠民生政策,发放社会救助、失业救助、价格补贴等保基本民生资金10亿元以上;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全面完成冻猪肉等物资储备年度任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5%,低于4%的年度预期控制目标。

(二)国际陆海新通道门户港建设再上新台阶

1.钦州港大型化建设实现新突破。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二期工程投入运营,30万吨级油码头港池疏浚工程交工验收、登陆点围堰工程基本完成,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二期调整工程、大榄坪南作业区7#8#集装箱自动化改造和9#10#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大榄坪作业区1#—3#泊位等开工建设。钦州港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3亿吨,集装箱业务迈入1万标箱大船时代。《钦州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鹰岭作业区2#泊位、勒沟作业区13#14#泊位、果子山作业区8#9#泊位获批对外开放。平陆运河项目全面开展前期工作。

2.陆海物流集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开通钦州港至泰国林查班、日本、韩国3条国际集装箱直航航线和至天津“两港一航”等3条内贸集装箱航线,钦州港首次进出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3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95万标箱,分别增长14.4%、31%,总量分别进入全国沿海港口的第19位、第12位。重庆、四川海铁联运班列保持“天天班”常态化运行,云南班列实现双向“天天班”,新开行钦州港至四川宜宾、攀枝花、遂宁、重庆长寿、涪陵、广西桂林、柳州、湖南怀化等城市海铁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海铁联运班列全年开行3571列、增长69%,发送集装箱17.8万标箱、增长69%。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办理量28.3万标箱,增长103%。钦港支线扩能改造、钦州港东线电气化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累计进驻各类港航物流企业139家,北部湾港保税燃油供应基地落户并正式运营。

3.口岸提效降费效果进一步显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版“智慧湾”系统上线运行,减少人工环节28个、纸质单证34份。全面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通关模式改革,2020年提前申报率达到80%,钦州港海关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1小时、0.4小时,比2019年压缩57.9%、86.7%;货物进口、出口中介服务收费比2019年分别下降25%、21%,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接近上海港、宁波港等国内一流港口收费水平。

(三)以自贸区为核心的开放合作水平实现新提升

1.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全面完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统筹”,建立了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管理机构,实行了层级扁平化管理、全员竞岗、第三方绩效管理评估、招商业绩积分等管理新模式,实现了资源整合、管理优化,引领新的开放发展。钦州保税港区整合转型为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获央行批复并开展业务。自贸区钦州港片区94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取得初步成效的超过70项,提炼拟在广西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事项和案例29项,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系统集成改革创新、进口植物产品“附条件分层管理”模式、土地征收“净地交付”新模式、承诺制全覆盖审批新模式等4个上报商务部申请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创新案例。中马“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和经贸合作加快拓展,积极完善“两国双园”日常联络和互动发展机制,成功举办2020年马来西亚(广西)线上榴莲节,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入驻中外燕窝生产企业达到12家。截至2020年12月31日,钦州港片区累计新设立企业5377户,其中,外资企业68户;新增企业6927户,其中,外资企业74户,新增内资注册资本1898.9亿元。

2.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拓展。加快建设油品、钛矿、煤炭进口贸易基地,油品进口贸易基地已集聚贸易企业16家,钛矿进口贸易基地已进驻企业4家。建成钦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钦州跨境电商保税仓,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正式启动。围绕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粤港澳大湾区,分别设立驻东莞、广州、成都三个招商联络服务处,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一期主体工程建成,泸州老窖红酒灌装等首批中西部合作项目入园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成功举办年度工作会议。开展了中马“两国双园”汽车产业链规划、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建设等研究。

(四)产业发展攻坚取得新突破

1.创新产业攻坚模式。全面落实自治区“三企入桂”部署,组建绿色石化、制造业、现代物流、总部和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大健康产业等六个产业发展攻坚组,持续抓好“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出台了市场化招商奖励政策,深化以商招商。创新“不见面”招商、云端招商方式,在全区率先开展“云洽谈”“云推介”“云考察”“云直播”“云签约”等“5云”招商模式,建成启用了广西第一个5G云招商中心,累计开展了10场“云推介会”,签约项目投资额超200亿元,参加企业500多家。全年全市“三企入钦”签约项目172个、项目总投资2384亿元,其中,制造业合同投资额突破1000亿元。全年引进央企项目15个,总投资额244亿元;引进湾企项目89个,总投资额1212亿元;引进民企项目68个,总投资额928亿元。“三企”履约项目148个,履约率86%;开工项目103个,开工率59.9%;竣工项目30个,竣工率17.4%。实现了“年内引进落地1000亿元、在建2000亿元”的年度攻坚目标,优势产业跨越发展积蓄更强动能。

2.新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创新开展“龙头+产业链”招商,主动“走出去”精准招商。扩大钦州产业知名度,与商务部外贸发展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信息中心联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石油和化工国际合作论坛。2020年,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国石油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已通过中国石油集团审查和专家评审,总投资110亿元的国投三期、总投资50亿元的丰林钦州木材产业园、总投资102亿元的智能终端产业园、总投资103亿元的广西进口木材暨高端绿色家具家居产业园、总投资101亿元的钦州国际木材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等签约。绿色石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更加完善,海上风电、电子信息、进口木材加工三大产业全产业链架构基本成型。

3.“双百双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全面加快。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项目基本完成设备安装,华谊二期丙烯和氯碱、广西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全面开展主体工程建设,金桂二期180万吨高档白卡纸厂房封顶,国投三期热电联产、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南翼、鸿谊新材料聚丙烯等年度新落户项目开工。恒逸高端绿色化工化纤基地一期、桐昆绿色石化一体化基地项目加快完成前期工作。天源新能源材料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新天德能源乙醇深加工、广钢五羊钢材钦州基地、埃索凯新材料科技15万吨高纯硫酸锰等“双新”项目竣工投产。全市30个列入自治区层面“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2%。全年工业投资增长49.8%,5月以来增速连续8个月排全区前2位。

4.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取得新发展,钦州列入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谷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基地、钦州传泰公路港、钦州港进口木材交易中心等专业物流园区落户开工建设,钦南临港物流集中区进驻企业20家,全市首家网络货运平台建成运营,全年新增无船承运企业8家、3A级物流企业8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全区首个华为鲲鹏云上线,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建成,中国联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已从南宁敷设至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中国—东盟(钦州)游戏动漫产业谷挂牌,钦州华为数字小镇入驻大数据关联企业超过140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6.1%。旅游业加快升级发展,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三娘湾旅游景区实现免费开放,钦州市高铁旅游集散中心正式启用,三娘湾、龙门港、五皇山等重大文旅康养项目加快推进,新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

5.产业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率达到100%。新增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列入第二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库培育机构,钦南区获认定为广西创新型县(区),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备案42家、总量突破100家,5家企业列入广西高新技术百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突破200亿元。91家企业通过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新增4家企业获认定为自治区“瞪羚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全年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6项、技术交易额5.2亿元,连续两年突破5亿元。获得广西科技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五)江海宜居城建设开局良好

1.新城规划建设加快。滨海新城开发建设进入加速期,白石湖、茶山江片区配套更加完善,沙井岛片区开发提速,新建成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钦州国际学校一期工程、京华国际艺术双语学校一期工程、白石湖片区过渡阶段污水管网工程等项目,新引进落户商住开发等总投资102.2亿元的10个项目,白石湖片区整体开发、教育城等加快洽谈。钦州港新城全面启动自贸新城规划修编,金鼓江整治开发、扶贫创业小镇等区域整体建设初具形象,片区内主干道全面打通。三娘湾、龙门港片区整体开发项目加快洽谈规划。龙门跨海大桥、大风江跨海大桥、钦州至钦州东既有铁路通道改造工程等北钦防一体化关键工程开工建设。

2.城区更加干净整洁生态有序。全面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坚持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加快建设城市便民工程。“一江两岸”休闲功能和品质明显提升,完成永福大桥至金海湾大桥段亮化提升工程、钦江一桥至金海湾大桥段两岸沿江栈道建设,青年水闸至永福大桥段环江步道工程开工建设。完成一马路、新兴街等14个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城区老旧公交车候车亭提升改造,建成30个口袋公园和高速公路钦州西路口、钦州港路口等4个进城门户提升工程。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市容“五乱”整治和“三场两点”整治、主城区及周边垃圾清零行动,查控了一批违法建设,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启动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工程,完成广州会馆等历史建筑修缮和平南古渡重建,完成中山路骑楼街、占鳌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区域改造提升初见成效。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完成68个老旧小区,启动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其中,上沙村城中村改造试点一期工程正在建设,沙坪村、大岭村、中勒村、下勒村、刘屋村等改造项目正在开展征地搬迁。全年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9.5亿元,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4395套,基本建成1072套;公共租赁住房新增分配3049户、发放货币化补贴3326户,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665.7%、110.1%。

3.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进一步明确城区城市管理执法职责划分,健全了城市管理协调机制。实现城管与公安数据共享,建立了城市网格管理体系。启动了市区环卫市场化作业改革,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建成市区厨余垃圾处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填埋场除淤系统等工程。出台了《钦州市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服务地摊经济发展的城市管理措施,主城区设置19个便民安置点、850个以上流动摊点。完成了57个公共建筑、62个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海绵城市建成面积占建成区面积比重提高到20%。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六)县域发展呈现新面貌

1.县域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新棠至大垌、新城至小董、灵山沙坪至大塘等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南宁经灵山浦北至湛江高速公路、南宁经浦北至玉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浦北至北流(清湾)高速公路、兰海高速钦州至北海段改扩建工程、南宁至钦州公路(南间至黎合江段)改扩建工程全面加快建设。年内新增110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提前一年实现916个建制村100%通客车的目标。全市农村公路“四建一通”工程(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建设工程、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建设工程、建制村窄路拓宽改造建设工程、建制村通客车工程)项目开工1033个,已完工1008个。

2.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中小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灵山八一茶场风电场、浦北晟玮智能家居、钦南湘大骆驼饲料年产24万吨高科技生物饲料等项目投产,灵山天山液晶显示器及模组产业化基地、灵山光达新材料产业园、浦北瀛通电子、钦南华电风门岭风电场、钦北亚克力板材、钦北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县域新上规工业企业32家。县域工业园区升级步伐加快,浦北林木循环经济产业园列入第二批广西轻工园,钦北高端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园列入第一批广西化工园区,那丽木材加工产业园启动建设并实现木材加工企业集群入园35家。灵山县列入自治区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灵山陆屋机电小镇、浦北龙门红椎菌小镇、钦北大寺飞翔小镇、钦南沙埠坭兴陶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4亿元,落实核心区建设面积3.9平方公里。

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新成效。“米袋子”“菜篮子”任务全面落实。粮食规模化生产扩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83万亩、增长3%,粮食产量92万吨、增长2%,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任务;水果产量增长5.4%,蔬菜、茶叶、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稳步增加,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加快发展,禽畜养殖加快恢复,全年生猪出栏155.7万头、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11.2%,接近正常年份生猪生产水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4%。完成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补偿处置工作。农业品牌进一步打响,灵山荔枝、灵山绿茶、浦北妃子笑荔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钦北区红贡米、丝苗米获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239个,获批钦州大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钦北区九联肉鸡产业核心示范区、钦南区北部湾花卉小镇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获认定为第九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娘湾获批列入国家级海洋牧场创建名单。农村电商、休闲养老、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新获认定广西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6个、广西五星级农家乐2个,灵山县列入农业农村部首批创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县,灵山县武利镇汉塘村成为全国136个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之一,灵山县武利镇(电商果苗)、浦北县北通镇那新村(茶叶)获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浦北县北通镇那新村获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基本整治型村庄55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40个、精品示范型村庄8个的年度乡村风貌提升建设任务,建成“美丽村屯”示范点198个。全市村(社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基本完成。

4.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年全市各级财政共筹措资金约12亿元投入脱贫攻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保障战役245个项目全面竣工,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失学辍学人数动态“清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86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全部竣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8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1户),完成率100%。全市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95.9%,301个贫困村的“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超过90%。全市182个就业扶贫车间直接带动就业17942人,其中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368人。全年顺利完成剩余7个贫困村、8962个贫困人口的脱贫摘帽认定工作,如期实现“十三五”时期建档立卡的301个贫困村、20.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的目标。

(七)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更加有力

1.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加快落实,新增4个问题通过自治区核验销号,2个问题自治区正在核验,钦江主城区污染、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等7个问题基本达到整改要求。在沿海三市率先完成国家海洋督察整改问题销号。继续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健全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建成运营钦州“生态云”平台一期、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秸秆禁烧智能化监控等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项目,突出加大臭氧污染防治、秸秆禁烧、钦江和茅尾海综合治理、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等攻坚,空气、水环境质量同比较大提升。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9.2%,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郁江调水工程建成通水,钦江、南流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凸显,钦江东等6个考核断面水质均为Ⅲ类以上,钦江西断面水质为Ⅳ类,地表水水质达标率85.7%,近岸海域国控站位水质优良率75%,茅尾海内国控监测点位水质全面达到Ⅳ类以上,茅尾海主要污染物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浓度分别下降20.3%、31.8%,均达到自治区考核要求。全市184座加油站、590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全部完成,自治区危险废物现场督查考核评级为A,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抽查合格率100%。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1.2万亩、森林抚育面积45万亩,新增油茶林面积6397.6亩,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3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3%。

2.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体系更健全。全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累计投入6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4%。全年全市教育、社保、医疗等涉及民生支出19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8%。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主城区新建成市第十幼儿园、市第十二幼儿园、市第十三幼儿园、市第十六幼儿园、北部湾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全市新增30个学前教育集团、45所多元普惠幼儿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6.3%,实现全面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目标,灵山、浦北两所职业技术学校获批自治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批设立并实现招生办学。健康钦州加快建设,全市有18家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业务能力,4家市级公立三级医院与各县(区)医院组建了9个三二医联体,镇卫生院参与医共体建设比例达95%。“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增4家国家级四级养老机构,建成了智慧养老大数据信息平台,新培育6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8张;全面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开展了“模拟家庭安置”和“养治教康置+社会工作”试点;全面提升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能力,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试点,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超过4.6万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全年新建成24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完成“壮美广西 智慧广电”工程245个行政村联网,实现广播电视光缆行政村“村村通”。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月人均增发151.7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2808人次,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43.2亿元。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60元、每人每年5500元。基本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全覆盖,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6730万元。全市217个在建工程项目根治欠薪“一金七制度”已全部达标,实现欠薪案件及时、动态“清零”。

3.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加强。成功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地区,全面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实现市县镇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038个村(社区)“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与综治中心有效衔接,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建成率达到100%,6964个网格全部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实现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违法犯罪问题打击力度加大,禁毒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取得重大成果,矛盾纠纷成功化解达到97.7%,年度群众安全感达到98.2%。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初见成效,成功处置“中匀7”轮险情,全市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均较大幅度下降,其中,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26.3%,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56.4%,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灵山县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

(八)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加大

1.推行了一批惠企便民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电子政务外网在覆盖660个机关事业单位基础上扩展至市、县(区)直属国有企业,并实现各村(社区)全覆盖。市行政审批局200多个“专窗”整合为14个集成化综合服务区,实现99.9%事项“一窗”分类受理,“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达到535个;税务、公积金、不动产、车管、出入境、社保、企业设立等业务98个事项实现“同城通办”,全年办理超过4万件。与湛江、茂名“跨省通办”合作实现突破。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超市入驻中介服务机构超过1100家,提供中介服务87项。

2.自贸区钦州港片区行政审批改革创造新经验。开展系统化集成式行政审批改革,可集成办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327项。“市区联办、一人通办”审批模式全年累计办理220件。推行“一事通办”“全程帮办”新模式,实现企业设立办结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企业开办由3个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不动产登记实现了智能查询、缴费、打证、发证“365天白天不打烊”服务,环节优化至1个,平均办结时间约45分钟。推行工程报建“极简审批”,首次开展“两验终验”审批,实行“豁免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办理时限由原来5个工作日提速为现场办结。

2020年,全市上下团结奋斗,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好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港口建设、开放创新、产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为“十四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计划执行过程存在一些不足,GDP、工业产值等指标没有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反映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矛盾。主要是:一是工业短板问题凸显。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规模总量不大、龙头企业数量少等问题仍比较突出,2020年受大型石化企业周期性停产检修和疫情的影响,全市石化产业产值同比减少约180亿元,其他行业无法弥补,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8.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至20%左右。二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财政收入依赖几个重大税源企业和有限几个行业,增长稳定性持续性基础弱,县区财政收入增长靠非税收入拉动,可用财力增长乏力,财政保支出压力持续加大。三是项目建设要素保障难题需要进一步破解。我市实施的“五网”等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中央、自治区补助和市县财政,资金总体紧缺。节能降碳任务重,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所需的能耗指标紧缺。进口煤炭量难以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四是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优化。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指标未完成分项指标18项,办理建筑许可、办理破产、基本公共配套等3个专项指标进度滞后。五是重点民生领域存在薄弱环节。市、县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乡镇中学“大通铺”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基层卫生应急能力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加以重点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全力深化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奋力推动工业振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倾力提升城市品质,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实现“国际门户港、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业、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发展愿景,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提出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港口吞吐量1.44亿吨、增长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制订以上目标,充分考虑2021年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全国经济加快恢复正常的大形势,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深入实施带来的机遇,综合考虑我市2021年发展实际的支撑因素。GDP增长9%左右,主要考虑是:第一产业在没有大的灾害性天气的情况下,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第二产业恢复增长,主要是工业有望实现快速增长,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恢复至正常年份生产水平,木材加工、电子信息等受疫情影响的行业2021年将全面恢复,加上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金桂二期180万吨高档白卡纸、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等重大工业项目投产,工业产值新增20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增长有所回落,但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加快实现“国际门户港、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业、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发展愿景,2021年重点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实施国际门户港强基础工程

1.推动钦州港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迈上新台阶。2021年,实现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及航道全面投运,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二期调整工程、金鼓江作业区13#及16#17#泊位、大榄坪南12#13#泊位改造等项目竣工投运,大榄坪南作业区7#8#自动化集装箱改造项目基本建成,钦州港通航能力提升至30万吨级,集装箱通航能力由10万吨级提升至20万吨级,力争集装箱业务进入智能化时代。加快建设大榄坪南作业区9#10#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大榄坪作业区1#—3#泊位、金鼓江作业区12#泊位等,全面开工建设金鼓江作业区19#液化烃泊位、鹰岭作业区3#泊位工程。加快大榄坪南作业区11#1101#1102#、14#—18#泊位、金鼓江作业区14#15#泊位等前期工作。增加开放果子山作业区8#9#泊位。

2.加快关键通道项目建设。2021年,建成钦港支线扩能改造、钦州港东线电气化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钦州港南港大道、钦州港环北大道、南防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线等项目,积极推进钦州东至三墩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优化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工程场站功能,增设散货专区,提高散改集作业能力,实现自动化作业。完善钦州港疏港公路网络,优化港区内交通组织,规划增设停车场,加快金鼓江疏港(钦海)大道建设,推进钦州港进港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海棠至勒沟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动平陆运河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做好规划衔接等工作。

3.加快构建现代化港航服务体系。完善集装箱航线网络,保持钦州港至香港、新加坡航线常态化运营,争取开通钦州港直达北美的远洋航线。加大招商力度和政策扶持,提升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要素资源集聚规模,加快规划建设北部湾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推动设立北部湾航运交易所交易大厅,谋划推进北部湾航运人才培训基地、大宗商品交易基地等建设。争取药材进口指定口岸获批设立。持续深化口岸提效降费优服活动,加大整合钦州港各口岸通关信息化平台,大力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版“智慧湾”系统,积极培育港口中介服务企业,力争2021年进出口通关时间再压减20%,港口收费水平接近或优于新加坡等国内外先进港口水平。举办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探索深化与东盟国家港口城市合作。

(二)以自贸试验区深化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实效

1.加大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系统集成改革。加大推进试点任务,力争完成总体任务的90%以上。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加快探索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创新和RCEP先行先试,加快建设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城市。按照“两年上台阶”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产业招商,加快实施中马“两国双园”跨境汽车产业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燕窝加工贸易基地等重大开放创新示范项目。进一步发挥中马“两国双园”机制的引领作用,筹备召开联合理事会会议,继续研究“两国双园”产能合作和经贸政策协同创新,深化棕榈油、燕窝、榴莲等马来西亚传统优势产业合作,力争突破棕榈油期货交易存储、跨境数字经济等高附加值投资领域合作。规划建设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协同创新区,完善市县联动招商、县区与自贸区钦州港片区联动招商机制和政策实施细则。推动钦州保税港区整合优化为钦州综合保税区建设工程通过验收。

2.扩大与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合作。推动重庆、四川、云南至钦州等班列“天天班”稳定运营,贵州、桂北至钦州等班列保持常态化并加密运行,力争全年开行班列4500列。推动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重要物流节点增设“无水港”。深化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主动开展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城市招商,落实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健全城市间政企交流机制,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份扩大机电五金、电子产品、农海产品、轮胎等贸易物流合作,推动皇冠体育西南中南进出口货物走钦州港。

3.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聚焦电子信息、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等轻工制造业和现代物流、大健康等产业,精准对接广州、东莞、深圳、中山等城市,建立县区与广东专业镇对口招商机制,吸引中小企业全产业链集群转移。出台建设“两湾”联动发展示范区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两湾”产能合作产业园。着力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专业化园区,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县域工业园以“园中园”方式规划建设产能合作承载区,加快建设钦州高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返乡创业园等“园中园”,整合盘活或新建符合大湾区企业转移入驻需求的标准厂房。

4.高标准培育建设“飞地经济”合作区。推动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一期工程全面建成运营,争取引进一批中西部合作项目入园,实现泸州老窖红酒灌装生产项目等首期合作项目建成投产。争取贵州、重庆、甘肃等西部其他省份在钦州港建设临港产业园、物流基地,发展“飞地经济”合作。

(三)继续完善以绿色石化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

1.持续开展临港大工业龙头项目攻坚。全面启动工业促投资调结构三年行动,着力扩大工业投资,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总量和质量迈上新台阶,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35%,占全市投资比重提高至40%左右。2021年,确保华谊一期工业气体岛项目及大型空分、污水处理、危废处置、化工码头等配套工程竣工投产,力争金桂二期180万吨高档白卡纸项目10月建成试产、广西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建成并年内投产。开展超百亿元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推动华谊二期丙烯和氯碱项目基本完成土建工程,恒逸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期、国投电厂三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等超百亿元项目全面开展主体建设,中国石油百万吨级乙烯、中伟锂电池前驱体材料、广西进口木材暨高端绿色家具家居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继续加快力顺轻载汽车项目资产重组盘活,推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发展。谋划延伸产业链,围绕华谊、桐昆、恒逸、中船、泰嘉等龙头项目,开展高端新材料、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液晶面板等下游产业链规划和招商。推进华谊三期、聚酯纺织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石化行业外资招商跃上新台阶。出台加快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市的实施方案,争取建设广西向海经济产业示范区。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方案,加快建设专业化智能化现代临港物流产业园,加强与智能供应链服务商合作招商,完善临港现代物流业发展架构。2021年,争取新引进2—3家知名物流企业,建成中谷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基地、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北粮南运”区域转运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钦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钦州港冷链保税中心、北港钦州陆海新通道联运中心、北部湾海铁联运皇马现代综合物流园区等项目。提升中马钦州产业园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钦州综合保税区现代物流集聚区产业发展水平,打造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数字创意孵化器及科创基地、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等专业化平台,培育壮大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推动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申报建设自治区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打造茅尾海沙井岛、三娘湾、龙门港等康养文化旅游项目,以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为抓手,提升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水平,继续举办坭兴陶等特色文化展示活动,培育白石湖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支持各县区创建国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3.加快建设广西数字经济示范区。完善跨境信息通道基础设施,争取北部湾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站选址在钦州。依托钦州华为数字小镇,继续加强与华为公司的战略合作,引进华为鲲鹏资源布局在钦州,争取钦州华为云作为广西重要的公有云平台和政务云平台。建成5G试商用网络和应用示范、大数据产业培训交流中心等项目,加快实现5G网络市区深度覆盖、县城和镇重点区域基本覆盖。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北斗产业园区招商,参与面向东盟的跨境数据、北斗卫星应用布点建设。实现华为公有云正式上线运行,力争华为公有云钦州节点与华为东盟(新加坡)数据中心和马来西亚物流数据中心对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广西)—东盟“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发展跨境数字服务。

4.提升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水平。按照国内一流化工园区标准,完善钦州石化产业园运营管理体系,2021年力争实现广西滨海公路以南区域封闭式管理,洽谈组建石化产业园综合发展平台公司,筹划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等单位合作举办全国性石化产业相关活动。完成全市“1+6”石化及关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布局研究。统筹钦州高新区和县域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评等修编,编制园区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实施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完善园区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支持打造灵山武利工业园、浦北泉水工业园、钦南金窝工业园、钦北皇马工业园等产值超百亿元园区,建设木材加工、建材、医药等一批专业“园中园”,以就业为导向有序规划镇村专业工业园。

5.培育建设产业科技创新载体。修订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引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政策,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资金等方式,鼓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力争2021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存量“瞪羚企业”突破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家。推动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申报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星创天地。2021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以上。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专项。完善市技术转移中心、北部湾大学等技术转移机构,推动皇冠体育的优秀科技成果在本地转移转化。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1.打造高品质城市新区。滨海新城围绕提升新城整体形象,加快完成综合管网专项规划、绿地及水系规划、茶山江片区城市设计、辣椒槌以南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推进白石湖片区、沙井岛、辣椒槌片区整体开发和茶山江科教园区建设,加快沙井岛环岛南路、安州大道(北部湾大学至北部湾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钦州港新城尽快完成城市空间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开发建设临港新城3.5平方公里启动区、金鼓江区域整治工程,创新产城融合综合体开发,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龙门港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三娘湾旅游度假区、龙门港片区整体开发取得新突破。加快融入北钦防一体化、对接强首府战略,全面打通北部湾大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城市道路,加快建设龙门跨海大桥、大风江跨海大桥等工程,建成钦州至钦州东既有铁路通道改造工程、钦州火车东站综合客运枢纽站,启动钦州东至南宁吴圩机场铁路联络线、钦州城区经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至三娘湾旅游度假区市郊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2.深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

继续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树立“一座城市就是一座公园”的理念,建设成带、成片、成网的绿化景观,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宜游。深化进城门户形象提升建设,建成钦江“一江两岸”绿化提升工程(青年水闸至永福大桥)、大榄江公园及一批口袋公园,开展老旧公园提质改造。重点建设牡丹南路、东南街等为新建小区配套的道路,开展城西片区凤凰路、梅园路、鹤坛街、仙鹤路及缸瓦窑村等道路硬化改造,完成新峰一二巷等小街小巷道路改造项目。继续实施主城区小街小巷道路照明工程、城市夜景楼宇亮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屯六水库引水工程、钦州石化产业园供水工程等重点供水工程,开展王仙湾大型水库工程前期调查研究。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三场两点”等整治力度,确保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实施河西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开工建设河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善城中村排污环卫设施。抓好青年水闸东西干渠管护。完成环卫保洁体制改革,实现环卫保洁作业市场化运作,扩大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动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实现城区内公厕全部改为二类标准以上公厕。加快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广西节水城市创建工作。研究起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城市绿化、城区养犬管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农贸市场管理等城市管理法规。

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开展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历史建筑修缮,做好钦州老街、钦州古城、越州故城、西坑古运河等历史文化遗址的发掘展示工作,开工建设占鳌巷、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项目,重建钦州博易场,推出中心城市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完成银河街、南珠西大街等17条道路(路段)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和121个小区“一户一表”改造。开工10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出台主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新开工建设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东风市场、城中南市场、沙园市场、钦州港市场等4个农贸市场改造,加快盘活东盟商贸城。完成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修编,规划二手车交易等一批专业市场。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

深入开展城市营销活动。围绕“钦州在哪里”“钦州好在哪”“钦州走向哪”全方位对外宣传推介钦州。到东部地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重点城市,开展城市土地、产业、文化旅游等专题推介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

3.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南宁至钦州(南间至黎合江)公路“二改一”工程、G359灵山沙坪至浦北一级公路、G209灵山至北海(平南至茅田段)一级公路、玉林至灵山一级公路等项目。力争南宁至钦州公路“二改一”工程皇马工业园至南间段年内全线通车,开工建设钦州环北高速公路和灵山至钦州港高速公路项目。支持灵山县开展自治区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浦北县深化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召开县域经济现场会,制订出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全面建设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制订实施方案,集中资源实施产业发展、城镇化、乡村建设等项目,启动一批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事项。建立特色小镇清单,完善支持重点特色小镇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灵山陆屋机电小镇、浦北龙门红椎菌小镇、钦北大寺飞翔小镇等小镇核心区项目建设。

(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工程。出台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政策措施,谋划打造千亿元农业产业。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实施,稳定粮食、生猪、蔬菜稳产保供,全面完成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粮食面积稳定在283万亩、产量93万吨;继续推动生猪生产恢复,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全市生猪存栏量力争保持在135万头以上。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循环水生态养殖示范点、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快申报三娘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钦州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龙门、犀牛脚渔港扩建工程。启动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提升行动。提升荔枝、大蚝、茶叶等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建设灵山十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浦北龙门健康产业园、钦北粮油加工产业园等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建设一批供深、供港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加大面向西南中南、粤港澳大湾区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全产业链项目招商。继续办好钦州蚝情节、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等农旅融合节庆活动。

2.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全市“两高两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开展村庄“三清三拆”(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废弃建筑、拆除乱搭乱盖、拆除广告招牌)环境整治行动,打造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示范村屯。突出村庄特色,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着力在常态化、规范化、市场化上下功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行镇级污水处理收费,加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技改消缺。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试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建设一批农村公共厕所。

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管护机制,全面实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加快实施“四建一通”、县乡道联网改造项目。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加快王岗山水库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金窝水库、白石水水闸等除险加固工程。

4.有序推进农村改革。强化农房管控,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全面推广农村宅基地审批改革,加大整治农村违规建房力度。力争完成村民小组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活体畜禽和林权等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5.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做好已脱贫村、已脱贫人口跟踪监测,巩固脱贫成果。

(六)以更高标准保障和改善民生

1.加快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启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和优质资源布局,多渠道扩大公办资源,力争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保持60%以上。继续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探索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薪酬制度,2021年建设市第十四中学、市第十小学、市第四十一小学、钦州港第三小学迁建等项目,确保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以上。加快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发展,力争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学校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确保56人及以上大班额比例显著下降。提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水平,建立教师到企业培养制度,打造2个以上高水平实训基地,开工建设钦州商贸学校迁建项目,研究设立钦州技师学院。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支持筹建北部湾大学医学院,改善钦州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升级发展。提高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实现钦州教育云平台对接全国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出台建设民办教育示范城市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集团化办学。

2.加快健康钦州建设。毫不松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深入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稳定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增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谋划建设北部湾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完善医共体分工协作、双向转诊、利益共享等机制,扩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镇卫生院参与率。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组织开展公立医院章程试点,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活动,建成1—2个示范性托育机构。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市第七届运动会、首届街头篮球赛等赛事活动。

3.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围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继续开展“双千结对”“以工代训”专项行动,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抓好北部湾大学、北部湾职业技术学院、英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毕业生在我市就业工作。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大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继续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等参保率。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治理。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提高城乡困难人群兜底保障水平,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加快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三年改造提升工程。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供给,重点建设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二期、灵山县老年养护楼、浦北县大成镇农村养老服务中心、钦南区养护院等养老服务项目;推进市儿童福利院康复特教中心项目建设。开展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实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

4.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以系统的观念、强基的导向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衔接,确保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基本成型。推动县(区)、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加快设立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综治中心。建成“一网统筹、事事入格”的“全科网格”,优化网格员队伍配置,增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战化功能。加快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政法工程。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开展“八五”普法。坚持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精细排查和多元化化解。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管理,推进教育平台试点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继续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烈士纪念设施规范建设和管理维护。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项目前期避邻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保持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非煤矿山等领域安全生产管控和防范力度,加大钦州石化产业园安全风险整改提升,开工建设北部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钦州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钦州应急云、钦州港危化品停车场等应急救援及安全防范能力提升工程,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七)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1.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开展PM2.5污染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巩固大气环境质量,确保大气质量稳定达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开展碳达峰计划研究。水污染防治攻坚方面,持续整治钦江、大风江、南流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全面开展茅尾海陆海统筹水环境综合治理,消除主要入海河流劣V类水质,确保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和钦江东等7个考核断面水质达到自治区考核要求。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开展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排查整治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全面开展广西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系列创建工作,申报建设国家森林乡村。加强茅尾海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开工建设孔雀湾、鹿耳环江红树林修复与岸线生态化建设等国家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实施海岸线资源精细化管理,确保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健全用海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加大整治海域非法养殖、非法采砂。新增植树造林8.9万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确保林下经济面积达到360万亩,新增油茶林面积3000亩。

3.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加快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进度。建立相邻五市跨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健全北部湾海洋环境保护一体化机制。加强环境安全风险防范,落实危险废弃物、涉重金属等固体废物规范化监管措施,开展危险废弃物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建设钦州石化产业园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项目。启动建设钦州市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整治提升石门坎生活垃圾处理场,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启动综合垃圾处理填埋场、大件垃圾处理中心项目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整治整改环境安全隐患问题。加强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控。

(八)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1.继续开展行政管理领域改革。理顺滨海新城、钦州高新区、北部湾华侨投资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管理体制机制,赋予更大的自主权。推进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一海上执法。完善“四所合一”管理体制,整合职能和增加人员编制,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体制和部门工作衔接机制,推动城市治理执法权下沉。健全市与县区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机制,调整完善市与城区、市与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的财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灵山县陆屋镇、浦北县张黄镇等经济较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市、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逐步开展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编制。

2.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开展钦州石化产业园、用气大户天然气直供和价格优惠改革试点。创新投融资模式,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培育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开展钦州临海工业公司等本地企业上市辅导和培育工作,联合银行金融机构设立“双百双新”项目产业投资基金。落实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制定出台相关改革政策措施,实施柔性引才“海鸥计划”,实行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继续推进市本级国有公司专业化市场化转型改革,整合企业经营业务板块,盘活千年古陶城、园博园、体育馆等资源,加强现金流和融资能力建设,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完成市级国有“僵尸企业”出清。完善鼓励发展社会办学、社会办医、医养结合的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灵山县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改革转型。

3.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对标全国一流标准,对营商环境指标再梳理,制订攻坚突破提升方案,重点突破办理建筑许可、基本公共配套、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获得用水等短板指标。加大信息技术在营商环境指标提升的应用,加快各部门业务系统间、部门专业业务系统与政务信息平台的全面互联互通。推动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探索形成一批可向全国复制推广的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及创新实践案例。加强各部门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完善和规范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建立市场智慧监管信息化体系。落实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改革部署,以高标准市场体系示范建设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五个人”“六个一”机制。

4.围绕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在皇冠体育领域和范围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在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政务服务体系,推广应用企业综合服务一网通办系统,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等电子材料及电子印章应用,提高“一网通办”覆盖面和便利度。实现“一窗受理”模式扩面升级,在市、县(区)、镇三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推进跨区域政务服务合作模式,将皇冠体育高频民生事项和企业生产经营事项纳入同城通办、跨城通办范围。开展农村和社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5.完善宏观经济管理机制。健全常态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科学研判,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以批发贸易、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物流为重点,继续培育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企业,优化服务业新业态审慎监管措施。落实要素随着项目走的政策措施,修订出台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完善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机制,抓好中央预算投资计划执行,稳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带动扩大民间投资。完善财税工作机制,加大培育公共资源使用权出让、平台经济等新财源,保障财政收支运行,统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财政安全。推动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加强财政资金与金融工具协同运用,协调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信贷投放,完善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推广使用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银企对接载体,充分用好“桂惠贷”、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信易贷、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政策,防范信贷风险。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落实助企纾困阶段性政策,出台或修订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房地产健康发展、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稳定市场预期。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只争朝夕、马上就办、风雨无阻,努力建设广西工业强市,加快实现“国际门户港、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业、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发展愿景,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责任编辑:冯国旭 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