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群众利益无小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五年代表建议追踪】
乡村如画 生活如歌

2021-10-13 4595次浏览 作者:李香晖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覃天卫到各县区召开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培训会并作专题指导。谭乃豪 摄

调研指导“两高两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谭乃豪 摄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到贵台镇百美村委那疋村开展美化家园大行动活动。谭乃豪 摄

覃天卫在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调研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和美丽村屯示范建设。谭乃豪 摄

钦州市传统村落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风貌。谭乃豪 摄

经过乡村风貌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的那疋村。谭乃豪 摄

 

 

干净整洁的村道,栩栩如生的墙画,点缀村庄的“微菜园”“微花园”……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干净、整洁、宜居、有序”的美丽乡村画面徐徐展开,乡村宜居宜业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民有所呼 我就有所应

五年来,市五届人大代表林高业等分别就农村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美丽村屯”建设、乡村风貌提升等提出建议,使之深入开展、扩面提速。

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和代表的呼声,牵头成立美丽村屯建设工作专班,扎实推进全市乡村风貌提升改造工作,重点推动全市建成精品示范型村庄13个、设施完善型村庄60个、基本整治型村庄1247个,乡村风貌得到有效改观。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覃天卫说,根据“低成本、有产业、能保持、可推广”原则,钦州积极建设“美丽村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的“颜值”和“内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市住建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片区建设的思路指导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对一批村庄通过改造、整治成效展现,聚集和拓展产业,形成新的业态,成为村民致富、发展的平台,给村民带来了皇冠体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根据自治区工作部署,我市聚焦“两高两道”沿线风貌提升,推进交通要道沿线风貌整治,传承文化、塑造特色,彰显村容村貌特色。2021年自治区下达我市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任务共两批次,第一批任务涉及钦南区、钦北区32个村屯3103栋农房风貌改造,第二批任务涉及灵山县、浦北县、钦北区79个村屯2928栋农房风貌改造。

截至日前,全市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3万人次,社会各界捐款超过3600万元,所辖四个县(区)的任务村屯均建立完善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管护、农房管控、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初步形成了约100公里的连片乡村风貌示范带,打造出富有钦州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感观效果好、高品质高水准的乡村风貌景观。

 

传统村落 换上新容颜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重要载体,是我市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我市共有13个村庄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以上传统村落,其中7个既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又是自治区级传统村落,6个为自治区级传统村落。

2020年12月25日,钦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钦州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2021年5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于2021年8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为推动我市传统村落的有序保护、合理利用、活态传承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如今,走在我市乡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屋檐下,是草帽、竹笼等改造而成的灯盏;村道旁,是用荔枝枯木筑成的围栏、破旧水缸制成的桌子;围墙里,是镶嵌着的废旧农具、电器等,与周边似诗如画的风景相映成趣。

在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刘李屋屯,80岁的村民刘世珍喜欢茶余饭后到家附近的小广场走一走。“过去废弃的物件不舍得扔,常常堆积在房前屋后,现在重新利用起来,变成了独特的风景。”刘世珍说,乱糟糟的猪圈、牛栏、荒地经改造后,变成了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

 

有表有里 助乡村振兴

村庄变美了,群众热闹了。这些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持续有效发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解决民之所困。

我市编制《钦州市农房特色风貌管控导则》和《钦州市农村房屋风貌改造案例》,提炼两县两区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4种建筑类型,指导两县两区完成编制本辖区具体的农房特色风貌管控导则,严格落实“带图报建”“按图验收”制度,逐步改变我市“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状况,打造出富有钦州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感观效果好、高品质高水准的乡村风貌景观。

目前,全市建成市级“美丽村屯”示范点198个,基本形成“市有精品片区、县有精品线路、镇有精品村屯”的全覆盖格局。

 

 

(责任编辑:冯国旭 刘锻 梁晶晶 黄燕妮(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