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  > 皇冠体育 >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0月14日在钦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雄昌

2021-10-20 47490次浏览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钦州市第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是我市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顶住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控住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一以贯之谋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创了钦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国际门户港、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业、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发展愿景筑牢了根基、积蓄了强大动力。

——综合实力实现五大跃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由广西第7位升至第5位,今年有望达到1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比“十二五”末增长51.8%,迈入总体中等收入阶段。财政收入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再到领跑全区的巨大进步,创下近10年新高。钦州港首次进入全球百强集装箱大港、位居第47位,通关效率位列全国海运口岸前茅,港口竞争力大幅提升。2020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稳居广西前二,全市人民信心百倍奔向更加美好未来!

——开放合作收获五大硕果。中马“两国双园”获得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新定位,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探索了新型双循环合作机制。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国家“十四五”六大重大工程,钦州港水运口岸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即将启动建设,钦州三十年大通道之梦成真。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成功获批,钦州首次站到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钦州保税港区顺利转型为综合保税区。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一期基本建成,钦州成为西部省份全面合作的战略要地。

——向海经济呈现五大亮点。完成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打造了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港口,真正实现海铁联运的无缝对接。钦州港迈入1万标准集装箱大船时代,货物吞吐量跃居北部湾港首位,带领北部湾港首次进入全国港口前10强,正式确立国际枢纽海港地位。建成运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中高端港航服务业从无到有、加速集聚。海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亮点纷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绿色化工、粮油食品加工、林木加工、造纸等传统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产业链加快优化升级,我市成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领头羊。

——城乡建设发生五大变化。全面完成铁路干线扩能改造,全线贯通辐射中南西南的高等级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形成陆海联动大交通网络,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3000亿元。初步构建城区大循环路网体系,全面建成群众期盼多年的城市环路。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在全区率先实现国家级园林城市市县两级全覆盖。白石湖片区逐渐成为城市新中心,一批世界500强房企和高端民办学校项目建成投用。启动建设广西首个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走出关键一步。

——社会民生取得五大进步。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20.63万贫困人口、301个贫困村全面脱贫,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钦江、茅尾海水质得到根本性提升,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为10多年来最优,森林覆盖率达到撤地设市以来最好水平。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北部湾大学、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批设立,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5.7万个。有效应对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健康危机,仅用1个月就实现疫情“双清零”目标,至今没有新增本土病例。平安建设收获良好成效,我市连续15年获评为“自治区平安市”。

各位代表,走过五年风雨路,我们构建了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完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布局,实现了“十四五”新征程的良好开局。今天的钦州,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正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伟大征程阔步前进!

回眸五年奋进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五届市委历次全会决策部署,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以“港”为核建通道,达成南方大港百年夙愿。

航设施迈向全国先进。积极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200亿元。开工建设全国唯一从港口卸船到物流中转到铁路运输全程自动化的物流基地、可通行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舶的2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建成运营广西最大的30万吨级油码头、北部湾港通航等级最高的30万吨级航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营全国唯一位于非省会地级市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全国率先实现远程自动化装卸作业,集装箱装卸能力提升7倍,年办理量进入全国第5位。新建成通车2条高速公路、3条一级公路、7条二级公路,新增公路里程838公里,铁路电气化率达到94.3%,铁路运输及装卸能力均增加1.5倍以上,构建了西部地区最为便捷的陆海联动交通网络。

发展速度保持全国领先。五年来,新开通集装箱航线23条、达到48条,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实现全球海运网络全覆盖。港航服务企业突破150家,基本覆盖国际中转、中转集拼、航运要素交易等新业务。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2条,累计开行超过12000列,四年增长60倍以上,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翻一番,年吞吐量接近1.4亿吨,跻身全国沿海港口20强,五年吞吐量超过开港运营以来前22年总和。集装箱吞吐量五年翻两番,增速持续排在全国海港首位,今年将突破500万标箱,进一步凸显全球集装箱大港地位。

通关环境达到全国一流。实施口岸提效降费专项行动,推行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首创陆海新通道全程物流定价和服务机制,创新海铁联运港站一体化智能监测、“抵港直装、船边直提”等模式,全程海铁联运“一口价”线路增至45条,综合物流成本降低36%,中介服务收费下降40%,口岸环节箱均成本低于深圳港。完成“智慧湾”智能化建设,压缩整体通关时间超过九成,通关效率达到全国一流港口水平。

    (二)以“区”为重扩开放,成为广西全方位开放主阵地。

实现“两年上台阶”目标。举全市之力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两年来新增企业突破10000户,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46个、总投资2870亿元。截至今年8月,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5.8%、占全市的60.4%,税收收入增长28.4%、占全市的74.8%,利用外资增长154.7%、占全市的95.3%,推动全市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1%、总量排广西第二,成为引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排头兵。

实施首创性制度创新全面完成“三区统筹”,首创“核心区+功能区”管理体制,实现临港区域功能整合和统一管理,形成全市开放发展新龙头。复制推广207项全国创新经验,承担广西自贸试验区78%改革试点任务、完成率接近95%,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改革创新试点领跑广西。累计提炼7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列入广西两批复制推广清单,为自贸试验区发展探索出了“钦州经验”。

开启双循环合作模式。集中力量提升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克服疫情影响,引进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东盟传统优势产业项目,构建燕窝、榴莲等跨境合作产业链,获国家认定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累计引进平台经济企业超过70家,入驻标准厂房企业110家,2020年园区产值突破130亿元。获批实施金融创新试点,启动广西首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投资基金,5项创新业务量超过50亿元,首开全国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业务先河。加强与东盟国家港口合作,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成员扩大到39个,覆盖中国—东盟主要港口机构。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累计引进大湾区企业项目385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与7个通道沿线城市开展战略合作,“西部货走钦州港、适箱货在钦州产”逐渐成为现实。

营造高水平开放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69项、下放12项、调整356项,推行“异地办”“不见面审批”等政务服务新模式,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企业开办、工程报建等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全面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广西率先开展“跨境贷”融资、风险参贷等金融业务,建成运营智能审批、政策兑现智慧平台等创新系统,累计为市场主体减免税费94.7亿元,五年来新登记市场主体32万户,现有总量比2015年底增长5倍,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三)以“产”为要谋发展,促成现代产业成链成群

形成“三千亿级”临港工业新体系。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攻坚年”“三企入钦”等系列活动,五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8家,累计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8个,构建起临港工业五大产业体系。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广西首个“双千亿元”工业项目——华谊化工新材料基地一期建成投产,恒逸化工化纤项目落地建设,钦州石化产业园连续2年上榜中国化工园区前20强。千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显规模,中船海工修造项目实现10万吨级修船、2万吨级规模化造船,中船海上风电、锦峰海洋重装、远景智能风机装备制造等项目落户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龙头项目零的突破,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港创智睿智能终端产业园两大项目全面建设。粮油食品加工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产值突破200亿元。开辟千亿级新能源材料产业新领域,中伟新材料基地项目落户开工,将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前驱体制造基地。

“创新驱动”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1468人,见炬科技项目突破温控材料“卡脖子”技术、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3家企业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企业奖”、4家企业获得广西赛区行业第一。五年来,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平台16家、自治区级智能工厂6家、广西“瞪羚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成为广西第4个高新技术企业破百的城市。

“齐头并进”构建县域工业新格局。打造灵山陆屋临港产业园、浦北林木循环经济产业园、钦南进口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园、钦北那蒙新型建材产业园等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平台,灵山工业区、浦北县工业集中区成为广西重点县域产业园,钦南那丽产业园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百亿园区,钦北高端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园列入第一批广西化工园区。五年来,两县两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0个,建成竣工重大工业项目63个,县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为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时俱进”打造第三产业新引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成全球唯一的华为5G数字小镇,引进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70家,钦州获批成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副中心、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大数据产业从零起步快速发展、走在了广西前列。积极探索直播经济,建成人民优品钦州基地,着力构建“1+14+N”新经济业态。提速发展农村电商,打造全国首个荔枝数字化产地仓,村级电商服务网点覆盖率达100%,灵山获批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不断提升港航物流服务水平,中远海运、中谷海运等大型物流企业进驻,高端品牌物流实现零的突破。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新增6家4A级景区,三娘湾景区免费开放,钦南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浦北、钦北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以“城”为基提品质,实现城乡协调融合发展。

“东进南拓”拉开城市框架。新建成市政道路14条,打通梗阻路145条,龙门大桥、大风江大桥开工建设,北部湾大道二期、安州大道南延长线等建成通车,通江达海路网框架基本形成。钦江五桥、园博园等建成投用,吾悦广场、世贸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白石湖商圈连片成型,茶山江科教片区众星点缀,城市向东向南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建成区面积突破90平方公里,北部湾国家级城市群重要成员地位不断彰显。

精雕细刻深化城市治理。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线贯通“一江两岸”伴江步道,城区绿化覆盖率40.8%,海绵城市面积占比达到20%,进一步擦亮宜居城市绿色底色。新建改建157座市政公厕,新增机动车临时停车位7749个、共享单车停车点2550个,慢行系统修复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市民出行更加方便顺畅。建成郁江调水、钦江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上移工程,城市用水更加优质安全。综合治理城市乱象,整治“三场两点”300多个,完成10个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城市干净整洁更有序。

英雄文化锻造城市灵魂。全面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重建平南古渡,提升改造中山路、占鳌巷,修缮广州会馆、城内街古井、冯子材故居等历史文化建筑,建成开放宋城墙遗址公园等32个口袋公园,完成82个老旧小区改造,千年古城重振英雄形象,宜居新城焕发历史光彩,钦州文化有根有魂有力量,广大市民自豪自信更奋进!

工农互促深化城乡融合。启动建设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列入广西第二批改革集成试点,率先在全国探索跨区域城乡融合改革经验。规划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钦州港自贸新城,3.5平方公里启动区全面建设,城市激活区完成改造,钦州港“有产有城”初显形象。

上下联动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产业振兴,新增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成2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2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9个镇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称号,钦州大蚝3次荣登中国品牌价值榜,“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达到243个、位居广西前列,灵山入选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浦北获评为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道路建设,87%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100%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车。推进风貌提升,建成精品示范型村庄13个、设施完善型村庄60个、基本整治型村庄1247个,打造“美丽村屯”示范点198个,形成“市有精品片区、县有精品线路、镇有精品村屯”全覆盖格局,浦北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低成本、有产业、能保持、可推广”模式得到中央督查组肯定。

(五)以“人”为本强保障,增进社会福利民生福祉。

三大攻坚战如期完成。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近50亿元,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985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新增植树造林70万亩,消除主城区10条黑臭水体和523个污水直排口,钦江东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茅尾海水质全面达到四类以上,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比“十二五”末下降三分之一,污染防治攻坚取得赫赫战绩。有效防范银行保险体系各类风险,全面启动市级国有平台公司改革重组,按时偿还到期政府债券,财政收入突破170亿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的底线。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投入356亿元,完成400多件为民办实事工程。五年累计民生支出超过900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60.8%,占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9万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2%以下。连续5次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增幅分别达到52%和79%,累计保障1085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4万元,年均增长8.1%。完成城镇保障性住房4.9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2.73万户,不断满足百姓住房保障新期待。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落实“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抓实抓细“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各阶段工作,圆满完成驰援湖北、支援香港核酸检测等任务,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的“钦州答卷”。推动建设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灵山、钦南、钦北禁毒重点整治成功“摘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成为首批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功处置钦州港建港以来最大的危险品船舶“中匀7”轮遇险事件,得到国家相关部门高度肯定。

社会事业稳健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1302个,在全区率先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和暑期校内托管服务。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新增2家三级医院,市县公立医院全部纳入医共体,镇卫生院参与县域医共体建设比例达到100%。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6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浦北荣获“世界长寿之乡”称号。成功举办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钦州公开赛等一批国际级赛事,镇级全民健身工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100%。2个单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8个机构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兵员征集、双拥共建、人防海防、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喜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7连冠,灵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红十字、慈善、精神文明建设等事业全面进步,档案、外事、新闻出版、宗教、侨务、督查、保密、文学艺术、科协、哲学社会科学、贸促、广播电视、审计、统计、供销、地方志、测绘、打私、海关、海事、税务、供电、气象、水文等部门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95件、政协提案1422件。坚持自我革新,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镇级“四所合一”,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园一体化、重点行业综合行政执法等一批重大改革基本到位。坚持廉洁从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累计审减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金额45.2亿元,压减“三公”经费7468万元、年均下降14.7%。坚持改进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推进减文控会,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最令人鼓舞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莅临广西考察,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和“四个新”总要求,作出“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要指示,为钦州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最令人感动的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各级防控人员奋勇当先、日夜值守,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冲锋在前,410多万钦州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抗击疫情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英雄城市的“硬核”担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是我们开创未来的最大优势,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最大底气!最令人自豪的是,直面连续两年财政收入负增长的发展困局,面对钦江水质持续恶化的严峻形势,面临可能失去开行首列通道班列资格的不利局面,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气馁、不后退,以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的信心,以破釜沉舟、志在必得的决心,力促财政收入扭负为正、钦江水质全面好转,率先开行海铁联运班列,推动我市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出海口,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极大地提振了英雄儿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永不服输、从不认命的斗志和劲头,已经嵌入钦州人民的基因、深入钦州人民的骨髓,与不等不靠的“钦州精神”、马上就办的“钦州速度”一脉相承,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的力量源泉,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钦州儿女奋勇前进!

各位代表!钦州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中直区直驻钦单位、驻钦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钦州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钦州还是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仍旧面对“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形势,依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跨江越海、劈风斩浪”的奋斗姿态。所谓“江”,就是产业基础不够雄厚,工业支撑力偏弱,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港口、平台、区位等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后发展欠发达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当前加快发展如扁舟过江压力犹存。所谓“海”,指的是城乡发展尚不平衡,优质教育、优质医疗、优质住房等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加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可利用资源日渐减少,“双碳”目标下环境瓶颈约束日益趋紧,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强,远期全面提质升级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谓“风”,体现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显著增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周边资源禀赋相似、经济体量相当的城市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外部环境面临风险挑战。所谓“浪”,表现为一些干部创新意识、担当能力、服务理念还不适应新发展要求,部分营商环境指标没有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内部自我革新还需破浪前行。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勤劳勇敢的钦州人民,善于在逆境中创造奇迹,面临百年不遇的发展机会,我们将直面挑战解难题,快马加鞭促发展,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

二、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刚刚闭幕的市第六次党代会确立了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宏伟目标,描绘了今后五年的美好蓝图。今后五年,全市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市委“1+1+8”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工作方针,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建成广西工业强市,基本实现“国际门户港、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业、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发展愿景,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钦州贡献。

做好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愿景提供根本保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加快建成千万标箱的国际门户港,深入推动自贸试验区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改革创新,打造高水平开放型政策和制度体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和强创新、育品牌、拓市场,聚焦“加快发展是首要,转型升级是关键,全面提质是根本”,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构建以绿色化工产业集群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广西工业强市。始终坚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加强与东盟国家和国内城市合作,打造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格局中谋划钦州发展,努力构建“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建设更高品质的宜居城、更加美好的新农村,加快打造北部湾沿海教育中心、医疗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达到23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6.5万元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突破30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外贸进出口总额比2020年翻一番以上。市区城区人口达到100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全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

提升港口承载能级。聚焦大型化发展,按照打造3000万标箱枢纽港的远期目标,启动开展钦州港新一轮战略研究,加快建成东航道扩建浚深工程、大榄坪南作业区11—18#集装箱泊位、大环作业区17—19#泊位、金鼓江作业区12—19#专业化工泊位、中船钦州滚装码头等重大硬件基础设施项目,提升港口超大型船舶的接纳能力。力争到2025年,累计建成生产性泊位110个以上,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5亿吨,集装箱装卸能力接近1000万标箱。聚焦智能化发展,加快建成大榄坪南作业区7—10#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建成运营全程自动化物流基地,推进口岸查验、物流仓储、金融服务、多式联运等信息交互,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与港航运作深度融合,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智慧港口”。聚焦绿色化发展,开展码头环保设备改造,升级港口岸电设施,推动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加快实现能源利用低碳化、港口作业绿色化。

进河海联动发展。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工程,配合加快完成平陆运河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开展平陆运河建设开通影响综合评估,推动一批平陆运河关联重大项目和政策纳入国家、自治区规划,推动国土、交通、产业三个领域的空间重构,初步建立平陆运河经济带架构。围绕重构国土空间,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提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编制沿线城镇总体规划,启动沿线特大镇规划,开工建设主城区永久性水源工程,高标准优化主城区桥梁、“一江两岸”和内河景观,打造因河而兴、滨水而居的运河城镇带。围绕重构交通格局,开展黎钦铁路站场、灵山至陆屋公路等沿线区域重大交通工程升级改造,完成内河港口布局规划编制,规划建设陆屋、平吉、久隆内河港,开工建设钦州港江海联运换装作业泊位,启动建设平陆运河“智慧航运”体系,打造江海联运、低碳绿色大通道。围绕重构产业布局,研究优化灵山陆屋临港产业园、钦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沿线园区规划,因地制宜规划布局一批特色产业园,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带。

构建快速集疏港网络。加快构建“四纵一横”疏港高速公路体系,打通北部湾大道延长线、海棠至勒沟等疏港快速专用通道,建成还珠东大街等疏港公路。着力提高疏港铁路能力,启动建设钦州至防城港铁路增建二线、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等项目。完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服务功能,力争疏港铁路运能超过1.2亿吨,铁路集装箱装卸能力达到250万标箱。联动发展航空运输,探索建立与南宁空港口岸快速物流通道,谋划建设钦州北部湾国际机场,全面打造以海铁空联运为主干的多式联运网络。

完善物流组织体系。深入实施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海上运输段稳价提效攻坚行动,形成海上运输成本的比较优势。全面建成中远海运、中谷海运等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基地,建设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基地,培育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贵阳经南宁至钦州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项目,推动在中西部物流枢纽城市和区内城市建设“无水港”,服务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加密运行,争取班列逐步扩大至西部地区重要产业、物流节点城市,促进“广西货走钦州港、西部货走钦州港”。加密至国内沿海主要港口、东盟国家港口的班轮航线,培育至欧洲、美洲等远洋航线,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力争海铁联运班列达到15条以上,集装箱航线突破90条,其中外贸集装箱航线超过60条。

各位代表!钦州港的第一个码头,是全市人民勒紧裤腰带,一分一分捐出来的。奋斗历程有多艰辛,未来发展就有多辉煌。我们坚信,有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赋能加持,有英雄文化和建港精神的激励引领,钦州港必定在不远的将来,快步迈进千万标箱大港行列!

(二)用足用活自贸试验区政策,全力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推进新一轮制度创新。实施自贸试验区创新升级工程,全面完成94项改革试点任务。围绕“一港两区”定位,推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跨境金融等一批系统化集成改革。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探索量需审批、集成式审批等审批新模式。持续开展公共部门行政管理集成式改革创新,研究制定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措施,争取国家赋予皇冠体育改革试点和创新支持政策,形成皇冠体育“钦州方案”和“钦州经验”。

欲戴桂冠,必承其重。我们要坚决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大使命,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勇当广西改革开放的第一闯将!

推进“两国双园”合作升级。推动完善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协调理事会架构,建立常态化“两国”沟通机制、“双园”合作机制、跨境产业链和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围绕打造RCEP先行示范区,推动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建设,拓宽合作领域,优化合作内容,探索实施“两国双园多区”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共同打造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特色食品等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逐步实现由合作开发单一内容向“园中园”和产业合作转变。深入开展金融创新,开拓跨境人民币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等试点业务,推进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开创中马金融开放合作新格局。

推进内外联动融合发展。拓展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产能合作,探索与日韩、欧洲等开展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合作,支持华谊、恒逸、中船等企业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钦州。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开展面向东盟的海上互市贸易,加快设立药品进口口岸和药材进口口岸,拓展燕窝、水果、酒类等进口产品交易业务,做大油品、煤炭、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创新大宗商品进口保税业务新模式,培育期货保税交割、仓单质押融资等新业态,打造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元。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着力发展适箱产品加工贸易,扩大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利用外资规模,力争年均新设立外资企业35家。发挥自贸试验区辐射联动效应,带动钦州高新区、县域工业园区协同发展。推动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与南宁、崇左片区开展陆海协同开放创新,加强与广东、四川、重庆等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创新联盟。主动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打造东西部产业合作示范区,构建“在长江经济带研发、钦州生产、产品销往东盟等地”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精准对接,与大湾区制造业强市、专业镇建立对口合作,重点围绕临港大工业、县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湾企入钦”和“钦品入湾”,打造北部湾经济区与大湾区“两湾联动”示范区。加强与通道沿线城市合作,全面建成运营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与重庆、贵州等皇冠体育西部省市共建临港产业园,推进通道经济壮大发展,努力建成汇聚西部、面向东盟的“飞地经济”集聚区。

(三)打好产业振兴攻坚战,全力建成广西工业强市。

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构建“1+4+N”千百亿产业发展格局,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推动中石油炼化一体化、华谊化工新材料基地、恒逸化工化纤、中伟新材料基地、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港创智睿智能终端产业园、中船海上风电、国投电厂三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重点推动绿色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向高端精细化工发展,切实做大以高端新材料、化纤为主攻方向的千亿元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延伸发展以新能源船舶与风电装备制造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以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以粮油精深加工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粮油食品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以家具制造、木工机械为重点的林木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材料、造纸、能源、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三千亿级”制造业产业规模,加快建成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壮大现代商贸、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开发海洋生态健康休闲旅游,建设滨海度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文旅和海上运动基地项目,打造北部湾滨海国家风景道、三娘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金融服务、人才培训、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发本土化新零售平台,引进供应链平台、结算中心等“互联网+新经济”平台企业,建设钦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突出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培育网络直播、跨境信息服务等新业态,争取数字经济及关联企业达到800家,在引领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中开辟新天地、创造新辉煌!

动县域工业振兴发展。实施县域工业振兴工程,以解决就近就地就业为导向,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争取超过20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以钦州石化产业园为核心,建设县区关联产业配套承载区。实行“一县一策”扶持,支持各县区因地制宜发展1—2个优势突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形成“一县一拳头产业”格局。鼓励灵山重点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浦北重点打造木材深加工产业集群,钦南重点打造进口木材及高端家具家居产业基地,钦北重点打造化学制药及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武利、泉水、那丽、大垌等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强镇,推动百菲乳业、天山电子等一批有实力的县域龙头企业上市。力争到2025年,县域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努力创建西部百强县、广西县域经济强县(区)、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区),形成县域经济规模发展良好局面。

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组建创新发展基金,建立创新创业中心,以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大数据、粮油食品加工、空天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建设钦州智汇谷研究与创新转化集聚区,打造“科创飞地”、创新策源中心,推动钦州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力争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众创空间3家、科技孵化器3家,新增广西“瞪羚企业”15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15家,实现企业上市5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高新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支持政策,深入实施“钦聚英才”计划,加快建设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探索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让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干,让创新创造充分迸发活力。

出绿色低碳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皇冠体育:能耗双控工作部署,坚持先立后破,不搞运动式减排,科学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建立节能降碳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节能管理,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压减能耗存量。瞄准新产业、新业态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海陆风电、太阳能光伏等绿色电力能源,严控能耗增量。实行水、土地、矿产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制度,建设钦州静脉产业园,建成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回收循环利用基地。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让绿色低碳生活引领城市新风尚。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森林、海洋等碳汇研究,探索搭建碳汇合作、交易平台。

各位代表!产兴才能强市,业旺更好惠民。我们一定要建成广西工业强市,挺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让皇冠体育钦州人民不用远赴他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工作之余也能照顾家庭小孩,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畅享天伦之乐!

(四)聚焦江海联动产城融合,全力建设更高品质的宜居城。

重点打造两个新城。全面推进白石湖新城连片开发,重点完善科教、医疗功能配套,持续引进商业商务、文化休闲、高端居住等项目,培育金融商务、商住配套等城市功能,打造集总部办公、高端商务、高品质住宅等为一体的宜商宜业宜居城市新中心,吸引带动皇冠体育人才和产业集聚,加快形成百万级中心城区人口城市。启动建设钦州港自贸新城,按照“港口—临港工业区—城市生活区”空间布局,推进公用工程、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快完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建设港城特色的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海洋特色的产业创新示范区,建成集临港产业、国际贸易、都市产业、滨海生活、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港湾产业新城。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优化主城区路网框架,重点建设环城南路、环城西路延长线等城市道路,构建完整的城市内外环路。优化向海交通路网,建设钦海大道、那丽经钦州至三娘湾公路等快速通道,力争开工主城区经滨海新城至钦州港区市郊铁路,构建港城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提升市县联通水平,完善两县到主城区、钦州港的直达高速公路,建成鹿寨至钦州港高速公路横县至钦州港段,规划建设钦州经灵山浦北至玉林城际铁路,构建市域1小时经济圈。提升南北钦防互联互通水平,主动对接强首府战略,建设钦州经大塘至南宁机场联络线、铁山港经钦州港至凭祥高速公路、兰海高速公路钦州至北海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配合建成龙门大桥、大风江大桥,共建高品质蓝色海湾城市群。

强城市精细治理。坚持花大心思而不是花大价钱,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道路硬化、公园绿化、景观亮化、水体净化、市容美化、文明活化等工程,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停车场、充电桩等功能配套,建设皇冠体育口袋公园、微景点,有序推进主城区117个城中村改造、15000户老旧小区改造,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延续文脉、留住乡愁。深入开展城市乱象综合治理,推动主城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全覆盖,推行环卫市场化运作,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实施智慧社区试点,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网格化城市治理体系,打造现代化“城市大脑”。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

聚力打造两大样板。全面建设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整体推进“一园区、两基地、三中心、四产业、五小镇”建设,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大力发展荔枝、茶叶、奶水牛、苗木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创建一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建成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区,提升五皇山等旅游度假区建设管理水平,打造以农业产业化为代表的农村城镇化“标杆”,争创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积极创建钦州港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搬迁群众集中安置区,打造一批产业细分、功能匹配、空间聚集的精品产业社区,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向产城一体工业社区转型,打造以工业化为代表的农村城市化“钦州样板”。

快特色小镇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灵山全面加快“一城四镇”大县城建设、浦北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钦南扩容提质、钦北新城建成产城融合示范基地,引导周边人口和产业向县城集聚,提升城镇宜居宜业水平。围绕特色产业规范特色小镇建设,继续争创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特色小镇,打造陆屋、龙门、犀牛脚、大垌等一批特色城镇,辐射带动周边镇发展,切实把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强化耕地保护,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28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6亿斤以上。推进农业增效,实施传统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提升工程,打造百亿元现代渔业产业,力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800亿元,“三品一标”认证超过300个,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推进农村进步,以城镇靓化、村庄美化、环境优化为重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村建设,争取“十四五”末镇镇通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达到90%以上,建成“美丽村屯”示范点1000个,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打造更加干净、整洁、宜居、有序的新农村。推进农民富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引领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主力军,带领各民族群众增加收入,逐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六)倾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全力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水平。

用力筑牢生态文明墙。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完成中央、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久久为功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常态化运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强力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巩固提升钦江、大风江、南流江、茅岭江水质,全面消除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确保“十四五”时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稳定达到85.7%。强化固体废物管控,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开展生活、交通源污染综合整治,促进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确保完成细颗粒物、优良天数比率控制性目标。全面落实林长制,实施生态资源网格化管理,计划再绿化造林50万亩,争创国家森林城市,进一步擦亮“白海豚、红树林与大工业同在”的金字招牌。

坚决守好社会保障线。做好脱贫村、脱贫户跟踪监测和持续帮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开展“双千结对”岗位技能培训,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争取五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行动,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目标,基本养老保险入库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健全城乡低保动态标准调整机制,加强重点人群权益保障和社会关爱,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农村(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家政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2000套以上、危旧房改住房改造1750套,让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乐享新生活。

大力构建社会安全网。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健全风险研判预警、防控协同、化解处置机制,提升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持续推进“十大结合、十大工程”,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统筹应急体系和救援能力现代化建设,夯实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北部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突出提升化工、港口等领域应急救援水平。

心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每年办好为民办实事工程,保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0%以上。围绕打造北部湾沿海教育中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推动集团化办学、强校扶弱校,争创2所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打造一批名校、名校长、名师,让皇冠体育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支持北部湾大学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设立医学院,新建北部湾职业技术学院,鼓励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专升本,做大做强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引进建设1所以上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争取创建自治区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加大公办学校建设力度,新建公办幼儿园34所、公办小学15所、公办初中6所、普通高中4所,新增学位5.8万个。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动校内课后服务、假期校内托管、校内午托全覆盖,完成全区“双减”工作试点市任务。围绕打造北部湾沿海医疗中心,全面推进健康钦州建设,实施提升医疗服务五年行动,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医学人才,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市传染病专科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北部湾一流中医医院,扩大紧密型医共体覆盖面,构建引领北部湾沿海的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公平可及。加快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面健康深度融合。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三孩政策落地见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建城市规划馆、博物馆,改建市工人文化宫,规划建设城市24小时智慧书房、文旅驿站等文旅融合项目。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挖掘乌雷炮台、西坑古运河等海上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传播弘扬千年坭兴陶文化,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报创建海丝文化遗产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展城市品牌推介行动,讲好钦州故事,让皇冠体育人认识钦州、认同钦州、认定钦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面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充分发挥“英雄故里”优势,打造具有钦州特色的国防教育名片。持续推进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统筹推进档案、外事、新闻出版、宗教、侨务、保密、广播电视、审计、统计、人防海防、供销、地方志、打私、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工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努力把服务人民的实际成效书写在钦州大地上、印在群众的心坎上!

三、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新时代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第一议题”“第二议题”学习制度,持续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和人民新期待,知重负重,埋头苦干,打造让党放心、让群众有信心的人民政府。

(一)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工作。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法律监督,积极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及相关制度,加强行政立法,不断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促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让执法更加公正文明、阳光透明。

(二)建设高效政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规划建设市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进“简易办”“无证明”改革,进一步推进“同城通办”“北部湾经济区跨城通办”“全区通办”“跨省通办”等服务模式,推行拿照即经营、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等政务服务“微改革”。强化数字赋能,推行“云网合一、云数联动”“电子亮证”,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力争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加快建立政务数据开放目录和开放清单,探索构建政务数据应用开放生态圈和数据共享,推动政务数据与经济社会数据、产业数据融合应用,打造一批数字便民服务产品。建立高效可感的民生诉求分拨和解决“一网统管”系统,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在全市推广使用“事必成”系统,以马上就办的“钦州速度”提高办公效能、促进工作落实。全面推行“四不两直”督查督办,确保政令“抵达终点”。按照能放尽放、充分授权的原则,扩充调整下放到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行政许可、管理和执法事项,做到“片区事、片区办、片区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五个人”“六个一”常态化服务企业机制,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和国有企业双发展。

企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功臣,我们要深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当好“店小二”、做好“贴心人”,光明磊落与企业家交往,真心实意为企业解难,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创业、安心生产经营、恒心扎根钦州,共创辉煌未来!

(三)建设廉洁政府。坚持以政治建设引领廉政建设,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淬炼廉洁为民的“钦州品德”。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民生资金、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既要严格监督,也要信任激励。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善于创新、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让每个人都能在实现钦州发展愿景的过程中施展理想抱负、成就出彩人生!

各位代表!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只争朝夕、马上就办、风雨无阻,努力建成广西工业强市,加快实现“国际门户港、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业、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发展愿景,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冯国旭 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