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人大、政府召开“民意直通车”现场会,协调水利沟修缮工作。 黄念月 摄
镇人大及时跟踪,把民意落到实处。 刘茂根 黄念月 方映玲 摄
人大代表与农户见证农田“解渴”。刘茂根 摄
本网钦北讯 看到曾经淤泥堆满的水利沟变成了一条清澈小溪,潺潺流水轻抚片片农田,钦北区平吉镇古秀村、白鹤垌村的村民满心欢喜。8月1日,通过“民意直通车”反映群众诉求的钦北区人大代表方映玲来到田间地头,与农户一起见证晚造稻灌溉用水情况。“终于看到成效,我这个代表当得更有底气了。”方映玲深感欣慰。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持续高温,缺雨少水,很多农田都出现了严重的龟裂情况。加上古秀村那怀段水利沟崩塌,堵塞严重,导致无水耕种。受此次影响的古秀村和白鹤垌村的村民发愁晚稻的种植,于是向人大代表反映燃眉之急。
7月25日,方映玲代表了解到群众诉求后,通过平吉镇人大“民意直通车”线上平台反映古秀村那怀段水利沟现状,呼吁镇人大能够帮忙协调,尽快对水利沟进行修缮疏通。
“灌溉问题再不解决,2000多亩的晚稻就落空了,可不能让老百姓一年白忙。”镇人大主席陆光成迅速把代表建议汇报到镇党委、镇政府。
次日,镇党委、人大、政府把“民意直通车”开到山岭,召开现场会直面群众反映的问题,研究对策。区镇两级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黄显南亲自推进,要求把百姓的愁事当成自己的心事,真情融入,勇于担当。
经过多方争取,积极协调,镇政府筹措到3.3万元乡村振兴资金,对那怀段300多米的水利沟进行疏通和硬化,解决了周边2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村民杨智钦感慨“人大代表替老百姓说话顶用。”
陆光成表示,镇人大将继续开展“民意直通车”专题征询活动,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畅通线上线下民意反映渠道,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