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深入浦北县万亩大红柑示范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严秋雯 摄
人大代表到小青柑加工企业开展视察调研。 杨叶婷 摄
人大代表容家良到果田查看大红柑生长情况。 殷玥 摄
11月11日,走进浦北县龙门镇林塘村陈记种养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忙碌着捡果开果剥皮,各项工序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呈现出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人大代表容家良推荐我来合作社干活,不仅每个月有两千多工资,还能照顾家庭,真是一举两得。”正在剥果皮的脱贫户刘海莲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龙门镇人大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工作重点,以“常”字下实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设常态化、高效化、特色化的“三化”履职平台,拓展人大代表助力陈皮产业发展载体,推动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
“常走常看,常听常议” 在代表建议中下实功
为全面了解陈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龙门镇人大代表深入浦北县万亩大红柑示范种植基地和柑浦堂、金浦龙等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代表们详细了解了大红柑的种植规模、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情况,并对陈皮的生产工艺、质量把控以及品牌建设进行了咨询。在走访调研5个种植基地和13家加工企业后,代表们详细了解到龙门镇陈皮产业发展的实情。
“果农想邀请种植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培训,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把果农想法反映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后,人大代表第一时间落实,为我们向政府反映,帮我们解了难题。”正在摘果的容家明说道。
为使代表收集到的23条皇冠体育:邀请种植技术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的意见建议得到落实,镇党委政府邀请中国药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农科院等16所高校、科研机构的37名技术专家到龙门进行实地指导。镇人大推动建设的浦北县陈皮产业人才驿站,进驻专家人才19名,入库乡土人才51名,为陈皮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并研发陈皮汁、陈皮酒等13种高附加值衍生产品,大大延伸了陈皮产业链。
“常行常进,常思常悟” 在履职行权中下实功
引进企业是前提,推动企业发展是关键。为推动浦北陈皮产业园建设,提升整体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龙门镇人大主席宋文锋牵头开展面积为872.25亩的征地工作,现已征收约600亩。同时,人大代表对陈皮产业相关的审批流程进行严格监督,力促政府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确保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所需的许可与支持。
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人大代表联合政府对陈皮市场秩序进行维护和整治,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23次,保护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代表们还邀请县法院、县检察院和律师协会到各企业对品牌权益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等内容开展讲座达13次,为产业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常践常新,常做常效” 在服务群众中下实功
市人大代表、浦北县金浦龙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符敬森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投资建设年产2000吨标准化陈皮加工项目,带动就业人员达300人以上,其中解决脱贫户就业40人以上。符敬森还配合镇党委、政府依托“人大代表+基地”模式,成立人大代表创业示范基地,搭建了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载体。今年来,符敬森、何日武等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创业“能手”、产业“大户”的优势,深化推动“园区+车间+庭院”模式,将企业建在“家门口”,带动群众1600余人就业,其中脱贫户196户352人,实现人均年增收超2.7万元。
镇人大代表、桂林银行驻林塘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站长龙家炎不仅是陈皮种植专家,更是大家口中的“金融达人”。他将自己的果林作为“试验田”,将先进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边的130余户果农,带动果农从“盲目干”变成“跟着干”。同时,龙家炎还携手桂林银行将“陈皮贷”这一惠农政策带到林塘村,为27户果农和6家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有效解决了果农本金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本村陈皮产业稳健发展。
龙门镇人大代表致力于将陈皮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陈浩、龙泯良等代表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出“陈皮文化+旅游”、“陈皮果园+采摘”等多种“陈皮式”文旅项目,在五皇山举办陈皮文化旅游节、采摘体验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消费。“陈皮式”文旅项目不仅实现了产业融合的良性互动,更带动60余人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并为周边26家民宿、餐饮等经营户带来增收,实现户均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