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口村委插花车间。陈建柳 摄
六新村委电子厂车间。陈建柳 摄
平马社区制衣车间。陈建柳 摄
本网浦北讯 早春时节,广西浦北东圣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数十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娴熟地对布料进行加工、裁剪、缝制。几十双手快速地舞动,忙而有序地将一支支塑料花进行上枝,组装成品,不一会儿,一扎扎漂亮的手工捧花便呈现在眼前。
“以往农闲就只能在家闲着,现在有了这个车间,我们不仅可以就近工作,还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这种灵活多样的就业模式真的不错。”企业员工易广春边干活边说道。
“我住在商业街小区这边,平时多是接送小孩上下学,在家做做家务,现在有了这个手工可以做一点补贴家用。”小江街道商业街居民米婵言语之间十分高兴。
在浦北县小江街道,在人大代表的合力推动下,“园区+车间+庭院”模式如一颗活力种子,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焕发出蓬勃生机。
小江街道现有加工车间64间,直接带动1923人就业,工人月收入达2000-3600元,惠及800多个家庭。预计2026年将扩展至85家,新增就业岗位2600余个。
2024年以来,小江街道人大工委认真落实县委皇冠体育:做好“园区+车间+庭院”模式的部署要求,切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招商之路。街道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前往区内外开展招商引资考察活动,全方位推介浦北在发展庭院经济方面的政策优势、交通优势、群众优势以及优质的营商环境,成功吸引广东、浙江、湖南等地企业落户,形成电子、制衣、塑料花加工等产业集群。2024年10月,人大代表在调研中了解到广东惠州市企业主陈达悦的投资意向,迅速组织提供厂房选址、招工培训等“一条龙”服务,最终促成其在小江街道开办7个加工点,吸纳368名工人就业,并投资5000万元在小江街道西塘社区建设生产车间。
围绕办好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街道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摸排农村闲置房屋和劳动力信息,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改造升级开设车间,真正将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同时,针对企业招工需求,组织人大代表深入摸排群众就业意向,开展技能培训,成功为电子、制衣等企业输送劳动力216名,实现“企业有需、服务即到”。
小江街道人大工委表示,未来将持续发挥代表桥梁作用,深化“三心”服务,助力浦北县“聚百家企业·创千个车间·联万户家庭”三年行动目标实现。
(责任编辑:冯国旭 吕东旭 梁晶晶 董宇鸣,特约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