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一)入户询问选民建议办理满意度。杨文燕 摄
到人大代表家中拍摄代表风采。杨文燕 摄
我在钦州人大微信公众号上的光影印记
陈彦芳
今年4月17日,是钦州人大微信公众号开通5周年、钦州人大视频号开通2周年的特殊日子。我怀着感慨之情,试着搜索自己在“钦州人大”刊登的稿件:75篇,最早的一篇写于2023年2月23日,但与其说我见证了“钦州人大”的成长,不如说它细致地记录了我从事人大工作的历程。
缘起,开启一扇门扉
2023年初,疫情的阴霾刚散去,我正式投身人大工作。面对从未接触过的人大宣传工作,内心满是迷茫。那时的“钦州人大”主要发布新闻和长篇稿件,本就对写作有抗拒心理的我,恐惧更甚。幸运的是,我们镇人大主席察觉到了我的不安,没有一开始就布置写作任务,而是在代表提出建议时,提醒我收集建议办理前、中、后的照片,建议办理完成后,让我到代表和群众家中了解满意度情况。这些鲜活的素材,让稿件内容变得充实,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然而,当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开始写作时,自我怀疑却如潮水般涌来:我的稿件会不会太普通?文采会不会被人笑话?写完后真的有人会看吗?种种顾虑让我裹足不前。
尝试,寻觅一片繁花
“别人能写,你为什么写不了?我不觉得你就比别人差。”主席的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瞬间点燃了我的好胜心。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行?当晚,我坐在办公室,搜索着各类人大稿件,努力寻找写作的灵感和方向。经过一夜的苦思冥想,我的“处女作”——《人大代表听民意 我的乡村“我作主”》终于艰难诞生。第二天,在主席的指点修改后,我忐忑地将稿件投递给了市人大研究室的编辑。等待的过程中,紧张、忐忑、期待等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当晚,钦州人大微信公众号刊登了我的稿件,那一刻,满满的认可度和荣誉感涌上心头,我知道,这是我与“钦州人大”奇妙旅程的开始。在这段旅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我遇到了诸多挫折。有时,思绪混乱如麻,面对空白的页面和闪烁的光标,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有时,好不容易完成一篇文章,却觉得内容空洞、表意模糊,连自己读起来都索然无味。但幸运的是,“钦州人大”给了我勇敢尝试的机会,在编辑们的悉心指导和领导们的热忱鼓励下,我逐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也正是因为敢于尝试,我的第一篇稿件、第一篇图集、第一个视频得以通过钦州人大公众号呈现在众多读者眼前。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时光飞逝,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不断的摸索中,我的写作能力和拍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至今仍对那次入户拍摄人大代表以蜂蜜产业带头致富的经历记忆犹新。为了完成这条2分多钟的视频,我多次登门拍摄,穿梭于涌动的蜂群间,反复雕琢每一帧画面,历经多次修改打磨,最终该作品成功被钦州人大视频号和广西人大微信公众号采用。在钦州人大视频号发布的作品中,由我精心剪辑的3条视频中有一个斩获点赞数榜首,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作品。我想,一直支撑我不断尝试、创新创作的动力源泉,一定是热爱。因为热爱人大宣传工作,走路时我还在斟酌写作的词句;因为热爱,我冒着烈日跋涉良久只为拍摄一张满意的照片;因为热爱,即使占用休息时间改稿也乐此不疲。宣传之路虽辛苦,但也充满幸福。
作为“钦州人大”的一名通讯员,“用镜头定格民主瞬间,以文字记录履职足迹,让‘人大声音’传得更远”是我始终秉承的初心。因为这个平台,我结识了许多人,了解了许多事;也因为宣传工作,我更加热爱这片浸透我足迹与汗水的土地。
最后,想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宣传工作的价值,不在于稿件的数量,而在于稿件背后的‘风景’与‘精神’被看见、被记住。”
钦州人大微信公众号,生日快乐!感谢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作者是浦北县北通镇人大专干)
(责任编辑:冯国旭 吕东旭 梁晶晶 谭乃豪,特约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