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塘村人大代表助推新农村建设
本网灵山讯“代表是职责,不是摆设。农村基层人大代表身处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更要积极建言献策,有所作为,这样才能无愧于人大代表的光荣称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这是笔者在灵山县新圩镇漂塘村采访时,听到村人大代表的肺腑之言。
他们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为村容整洁建言:直面“脏乱差”
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涂乱画等“脏、乱、差”的现象不仅是广大农村的通病,也曾一度是漂塘村的真实写照。如何改变村中的“脏乱差”,使村民过上和谐景美的安成生活。驻村的姚创冲、刘金英、周莲娟、姚福昌等县、镇人大代表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己任,直面村中“脏乱差”。
为撰写出既符合民愿,又具有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姚创冲、刘金英等人大代表内进村入户,收集民声;外到相关建设单位跑项目跑资金。调研报告初步定稿后,又邀请政府、相关建设单位、联谊单位、村民代表进行讨论修改。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皇冠体育:实施“五大工程”,建设漂塘新农村的调研报告》。报告提出用3至5年时间(即从2008年开始),通过实施“五大工程”,从基本改变漂塘“脏乱差”现象。
一是“村委办公楼搬迁工程”。投入50多万元,建设一幢两层500多平方米的村委综合办公楼,解决了有好地方办好事问题,树立起村委整体形象;二是“拆旧建新工程”。动员村民将占道、不合规划的低矮、残旧的泥砖瓦房拆除,再按规划建设门楼、新房;三是“村道硬底化工程”。几年来,该村通过跑项目、跑经费,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进村水泥路、进村便民桥、环村路;四是实施“治污工程”。投入70多万元改造中心村道及排污干渠2000米。投入6万元,建成沼气池13座,污水横流、禽畜粪便随处见的现象基本得到解决;五是实施“农村风貌改造工程”。通过争取资金,投入40万元对村进道两旁的34幢楼房外墙进行粉刷,让新楼穿新衣。
经过实施系列改造工程,漂塘村发生了质的改变,呈现出了河水清,路畅通,树成荫,垃圾少,一户户庭院干净整洁,一座座村庄漂亮有序,孩子们在阅览室翻着书,年青人在电脑室上网浏览致富信息,老人们在村文娱中心下棋弹唱,一幅祥和动人的画面,展示了漂塘新农村建设累累硕果。
为生产发展献策:驶入快车道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姚创冲等代表认为,要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劳动力是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为此,他们建议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一是加强村民种养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民。近年来,该村通过办好村“党校培训课堂”、“农家课堂”、“实践课堂”和远程教育,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培训教育,使村民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增强了他们的致富本领;二是做好劳务输出。目前,该村外出从事建筑业、装修业的人员约有500人,进厂务工约有300人,从事烹饪业当厨师的约有100人,每年创收约2000万元。科学种养技术的掌握,也使漂塘村涌现出了一批科学种养能手,改变了漂塘村传统单一的种养模式,形成了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和莲藕高产示范基地。据统计,该村从事科学养猪的农户就有20多户,其中养殖规模百头以上的就有10多户。新发展的360多亩莲藕基地,每亩产值可达6500-7000元。单这两项,每年可为农户增收110元。
为乡风文明呼吁:播洒文明之光
随着农村传统生活模式的逐步改变,不同类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都在农村不断涌现,健康和不健康、高雅和低级的活动都在抢占农村文娱市场。许多乡村打牌赌博现象盛行,既伤了民财,也毒害了农村的风气。为了让新村沐浴“文明阳光”,村民远离黄赌毒等不健康文化,代表们又为“乡风文明”奔跑呼吁。一是强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农村文化设施。通过争取项目,建成了投资54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集休闲、文化卫生、宣传舞台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配备了15套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娱乐环境,同时,组织村文体团队,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以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在村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八荣八耻”的观念;三是加强村治安综合治理,利用村女子治安巡防队,坚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治安巡逻防范工作,增强了治安巡防工作的常规性和有效性,为漂塘村群众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长效机制,将乡风文明与新农村建设其余内容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证乡风文明建设常抓不懈。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
和谐出力量,和谐添美景。现在,漂塘村出现了“四变”:村容村貌变美了,干群关系变融洽了,村风民风变淳了,生产生活条件变好了。(梁德盛 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