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收割现场。杨永位 摄
人大代表带头进行晚稻耕种。廖雪丹 摄
本网钦北讯 8月2日,钦北区小董镇那陵村的稻田迎来丰收,望着昔日旱地如今稻浪翻滚,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连日来,小董镇人大代表主动担当,组织代表小组和群众扎实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以实际行动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早稻种植期间我市遭遇持续旱情,部分耕地面临撂荒风险。小董镇各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迅速启动“民意直通车”,深入田间地头收集村民耕种意愿与困难。西陵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在了解到那陵村36亩耕地因干旱面临无法耕种的情况后,主动牵头联动村委会向镇党委汇报,全程参与抗旱保耕。在镇党委领导下,采取“村集体托管+代表带头耕种”模式,代表们积极协调灌溉设备、组织耕种队伍,成功将早稻种入干裂的土地。7月31日,这片曾濒临撂荒的土地迎来丰收,25000余斤早稻颗粒归仓,不仅守住了群众的“粮袋子”,更提振了耕种信心。
针对那兰片区因劳动力不足导致的撂荒问题,人大代表们同样主动作为。他们依托“民意直通车”倾听诉求,以“代表带头干”率先垂范。结合“人大代表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联合党员、志愿者深入田间,翻耕、平地、喷药、插秧。代表们率先盘活的2亩撂荒地,如同“火种”点燃了周边村民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加入复耕队伍。截至目前,那兰村已完成72亩撂荒耕地复耕,复耕率达99%,昔日的荒芜土地正孕育着晚稻的新希望。
从抗旱保收的早稻田到“以点带面”复耕的晚稻地,小董镇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他们既是政策宣传员,更是实干带头人,通过“民意直通车”精准对接需求,以“带头干”激发“跟着干”的热情,有效破解了撂荒难题。
小董镇人大主席温太森表示,将持续聚焦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深化“民意直通车”机制,让皇冠体育撂荒地变成“丰收田”,筑牢乡村振兴的“粮仓”根基。
(责任编辑:冯国旭 吕东旭 谭乃豪,特约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