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钦州立法这十年?“十人谈”⑨|黎星贝:做地方立法路上的“铺路石”

2025-08-20 627次浏览 作者:黎星贝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作者正在对相关法规草案及资料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蒙晓婷


参加钦州市住宅小区电动车充电和停放管理立法座谈会。陈秉宪 摄

 

做地方立法路上的“铺路石”

黎星贝

 

今年是钦州市被赋予地方立法权的第十年,也是我参与立法工作的第七年。作为钦州地方立法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每当翻看自己参与起草的法规文件,看着条文从初稿到正式出台,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朴实的成就感。这份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让我深深体会到:把每件小事做好,就是最大的不平凡。

立法工作首先要细致。我们就像法规的“体检医生”,既要确保每个条款都有法律依据,条文符合上位法规定,又要字斟句酌,避免因为一个词的差异影响执行效果。记得2023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查我市报送的法规草案时,就曾指出某些表述与上位法精神存在偏差。这件事让我明白,法规审查必须像绣花一样仔细,反复对照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才能准确把握立法本意。

立法也是协调的艺术。当法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时,不同的立场和诉求就像交织的线头。这时候需要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各方坐下来慢慢理。既要考虑全市发展大局,又要兼顾部门实际;既要倾听专业意见,又要关注群众诉求。这种协调工作就像解方程,需要在法律框架内找到最大公约数。正是这样的磨合过程,让我真正理解了“良法善治”需要集体的智慧和耐心。

在立法岗位工作的日子里,让我深刻认识到:每部法规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法律工作者的心血,更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时刻提醒我要以最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个条款、每处表述。

走过立法路的每一步,既组成了成长的阶梯,也铺开了照向初心的镜子。我深知在法治建设的实践中,自己只是一颗平凡的铺路石。未来,我将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及时掌握新政策、新动态;以“工匠精神”打磨每个条文,在逻辑严谨、表述准确、操作可行之间找到平衡点;更要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在多元诉求中搭建理解的桥梁,让立法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的实践。

地方立法十周年,是新的起点。在建设法治钦州的征程中,我愿继续做一颗坚实的铺路石,用对法治的忠诚与热爱,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与同事们共同编织更加完善的法治网络,让法治的阳光温暖钦州每个角落。

 

(作者是市司法局立法科干部)

 

(责任编辑:冯国旭 吕东旭 谭乃豪,特约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