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2025年全区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钦州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光发以《创新监督方式 提升监督实效》为题作经验交流发言。杨洁 摄
调研组在儿童医院察看建设及运转情况。吕东旭 摄
调研组调研浦北县福旺镇福旺村BA。吕东旭 摄
2024年以来,皇冠体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聚焦社会关切和民生重点领域,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推动我市教育科学文化卫生领域一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坚持系统观念 开展“联动式”立体监督
注重上下联动,凝聚监督合力。常委会注重与自治区人大保持工作联动,通过与上级人大同步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人大工作权威性,有效提升监督实效和工作水平。2024年以来,我市广西低碳技术与绿色化工新材料实验室获批组建,新增2家自治区级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及1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4家企业通过广西“瞪羚企业”认定,我市瞪羚企业保有量达到12家,创历史新高。
注重左右协同,强化监督质效。一是注重与监督对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建立健全与政府相关部门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强化信息共享,确保人大调研报告与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协调一致,有效避免“两张皮”现象。二是注重发挥协同监督作用。首次创新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回头看”,针对“法规沉睡”“执行空转”等问题,选取《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等6部群众关注度高的法规进行“回头看”,其中,通过检查《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推动配套出台4个历史文化街区业态规划及相关管理细则,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6次,整改违规建设12处,有力推动“纸上条文”真正变成“治理效能”。
坚持突出重点 开展“靶向式”精准监督
聚焦世纪工程重点项目,开展精准监督。平陆运河作为广西的头号工程、头等大事,建成后将形成“一河贯通、八桂向海”的发展格局。常委会主动对平陆运河建设红线内学校迁建项目进行重点监督,通过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专题活动等形式,精准推动和保障运河沿线6所学校迁建项目顺利开展。去年秋季学期6所新校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搬迁群众子女实现“上学不跑路、教育不降质”,工作得到市委和沿线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聚焦关键民生工程,开展精准监督。常委会为有效解决群众子女教育的“揪心事”和“愁心事”,把市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建设作为破解“入学难”问题的“牛鼻子”项目进行精准监督。通过多次组织教科文卫代表小组活动视察监督、现场督办等形式,推动项目如期通过竣工验收,并于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通过精准监督,以点带面促进全市新增建设义务教育学校10所,新增学位超1.3万个,有效缓解城区“入学难”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 开展“回头看”持续监督
建立问题清单,落实工作责任。常委会高度重视抓好监督“后半篇文章”,以审议意见和“一府一委两院”问题整改“双向清单”为抓手,推动监督工作提质增效。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审议意见“双向清单”进行重点监督,促进各县区建成紧密型医共体,分级诊疗制度得到落实,“中医馆”“中医阁”实现全覆盖。通过持续对全民健身工作“双向清单”回头看,推动21个国家和自治区全民健身补短板项目全部完成,28个“国球进社区进公园”项目落地,平陆运河古龙窑文化旅游体育公园实现提前3个月开园,全市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氛围愈发浓厚。
开展跟踪检查,推动问题解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复检查”和“过度检查”问题,专委深入各医疗机构开展专项调研,推动政府及时出台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各类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针对代表和群众普遍反映我市城市建设缺乏坭兴陶元素的问题,常委会以办理代表建议为抓手,推动建成6座主题雕塑群,将坭兴陶文化元素嵌入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钦州作为“坭兴陶都”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