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到柑果加工厂了解就业情况。杨浩 摄
盛夏初秋,浦北县龙门镇大红柑种植基地硕果满枝,田间采摘、车间剥皮的身影随处可见,一片繁忙景象。龙门镇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以群众需求为核心,将代表力量贯穿大红柑产业发展全流程,通过组织调研献策、带头示范,推动这一产业成为带动就业的“引擎”,既让产业结出丰收果,更让群众收获就业增收的“民生硕果”。
人大聚力+创造就业。在产业发展与就业联动上,镇人大以代表联络站为纽带,发动人大代表和致富带头人牵头发展大红柑种植与加工。其中,莲塘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本村大红柑种植面积达3400余亩,建成多家加工作坊,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尤其为不便远行的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此前在外务工、难以兼顾家庭的村民,如今在村里加工点剥青皮,日均收入近百元,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市、县人大代表符敬森创办的公司,每年带动就业超过300人,均为周边村民,凭借熟悉的加工工序保障小青柑及时上市、卖出好价。
人大搭台+服务就业。面对产业发展中的就业服务需求,镇人大主动搭台破解难题。林塘村陈皮产业规模扩大后,采摘、剥果用工缺口凸显,镇人大代表容家良以身作则:一方面挖掘本村劳动力,入户宣传招工信息,重点动员脱贫户、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另一方面联系周边村党员和人大代表扩散招工信息,吸引外村人员前来,并邀请技术人员免费培训新人剥皮技巧,确保加工质量。截至目前,镇人大已推动6个行政村设立12个加工点,累计带动3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其中脱贫户56人,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仅剥皮加工一项就为当地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收入80余万元。
人大监督+稳定就业。为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稳定就业,龙门镇人大紧扣党建引领产业振兴部署,发挥监督职能激活民生“新动能”。通过监督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建设,镇人大助力完善陈皮产业园基础设施,协助镇政府引进金浦龙、供销三冠、中皮等12家企业入驻,夯实产业基础;同时,组织开展5期“电商+直播”培训,培养电商人才,拓宽陈皮销售渠道,为群众增加创业增收路径。
“就业关乎民生,产业解决就业。”市、县、镇人大代表、龙门镇党委书记何显锐表示,龙门镇人大将继续深化“人大+产业”监督模式,推动陈皮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培育皇冠体育就业岗位,让“小青皮”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冯国旭 吕东旭 谭乃豪 谢东晖,特约编辑:刘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