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海:百善孝为先
梁德盛 周家任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自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
灵山县人大代表曾庆海爱心浩荡,十年如一日照顾邻家老人,在该县陆屋镇南湖村委彭垌村一时被传为佳话。
爱的抉择 让爱软着陆
彭垌村是陆屋镇南湖村的一个小村子,全村有70多户人家,男女老少有350多人,为了生计,村中大多数青壮年村民都外出打工,剩下就是“留守儿童”和“空穴老人”。曾章才夫妇便是这其中之一。老人膝下育有三个女儿,刚外嫁时她们还时不时回家看望老人,久了也就少走动了,古稀之年落下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晚景。作为侄字辈的曾庆海看到老人这样的疾凄凉晚年,觉得不是滋味,心中便萌生了照顾老人的决心。
“不行,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我们的孩子一个念高中,一个念小学,家庭正是要顾及的时候,那有时间去照顾他们呀,再说,家公家婆不照顾去照顾别人,家中的兄弟怎么说?村人怎么看?”曾庆海刚把想法告诉妻子,便被妻子一番抢白。对于妻子的态度,曾庆海不是没想过,确实这会是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们家有兄弟5人,照顾父母不是问题,再说尊老爱幼、孝敬老人、前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晚辈,有义务、有责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对于妻子的不理解,曾庆海耐心做起说服工作,并召开了家庭民主会,举手表决这一举动。最后,父母和兄弟还是赞成了曾庆海的这一善举。
爱的诠释 十年如一日照邻家老人
从2000年春起,曾庆海每周就帮曾章才备好柴草、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每天早上帮他们担好满满的一缸水后才出去做工。有时外出不在家,也妻子帮助他们清洁卫生,里里外外,打扫干干净净,每逢周末,曾庆海还叫女儿给曾章才老人挑水、上山割草,教育子女尊重老人,对人有礼貌……
俗话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曾庆海这一善举一做就是11年。11年来,曾庆海无私奉献,用无私温暖另一个家庭;用11年来,他爱心洋溢,爱心刷亮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庆海,你四伯母作晚半夜中风,今天早上起不了床。”2009年的一天,曾章才的妻子突发中风。知道情况后,曾庆海立即拨打120叫来救护车,将发病的四伯母送到医院。在留医期间,曾庆海不怕脏、不怕嗅、不怕累、背她做化验、做TC、拍片做X光,天天揣屎揣尿,每天按照医生要求,帮她按摩。对于一些男人不便护理的事,曾庆海便叫来妻子帮忙,帮四伯母梳洗头发,用中草药擦洗身体。经过曾庆海夫妇的精心护理,一周后,四伯母康复出院。2010年7月的一个晚上,四伯母赖氏再次病倒,病情比上2009年那次还严重,医生建议转到县人民医院救治。曾庆海二话没说,他先后同亲戚、朋友借了4万元,把四伯母送到了灵山县人民医院……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不是自己的亲爹娘,同村的人都劝说曾庆海,叫曾庆海放弃,照顾了10年也算尽心尽责、大孝了。对此,曾庆海坚定地说:“只要四伯母还有一口气,我还是精心护理照顾,决不放弃。”赖氏瘫痪手脚不能活动,翻不了身,曾庆海每天同她翻身,按摩,并按中医的方法,上山找中草药煎药,同时叫妻子帮梳头洗头,患病期间,赖氏干干净净,从不生虱子、生冻疮。
2011年冬,82岁赖氏满足地走了。临别她紧握曾庆海的手说“小海子,感谢你多年的照顾,愿你好人一生平安。”11年大孝之道,曾庆海无怨无悔。
四伯母赖氏走了,曾庆海又把照顾曾章才的担子挑了起来。
爱的拓展 致力村中公益事业
“庆海心善性格好,他不单是村中有名的孝子,还是村中公认的大善人,要不是他的帮助,现在我可能还住在低矮的瓦房里呢。”说起曾庆海的善事,村中低保户卢五给我们说起了曾庆海帮助他的事。
卢五是平湖村的低保户,一家6口人,卢五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里里外外全靠妻子承担,生活很困苦。去年底,政府分一危房指标给他,但1.6万元扶持款是远远不够的,曾庆海知道后垫资8000多元,并义务投工投劳,帮助卢五建房。今年春,卢五一家终于搬进了新房。据村中粗粗统计,几年来,曾庆海义务为低保户、困难户投资投劳建水泥钢筋楼10多座,累计帮助资金5万多元。
南湖村是陆屋镇的甘蔗种植大村,但由于道路问题,每逢雨季,砍运的甘蔗难以运出,群众意见非常大。为此,曾庆海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深入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并积极向镇人大提交了《皇冠体育:要求修建企石村至南湖彭垌村水泥硬底化道路的建议》。通过他积极行动倡议,南湖村的群众纷纷解囊相助,曾庆海带头第一个捐出1万元,群众也在短时间内捐出了15万元。去年10月,一条长6.5公里的杨屋至南湖村水泥路于顺利通车,确保了全村甘蔗的砍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