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老字号”林场辉煌
———记灵山县人大代表邓洪庆
潘琼章 黄馨瑶
要是在过去,在灵山县提起创办于1956年的国营平山林场,妇孺皆知。由于经济效益好,曾有过能愿到林场工作,不想调往行政部门的辉煌。而2009年邓洪庆走马上任时的平山林场已风光不再:土地被蚕食,偷盗严重,欠发职工工资,仅拖欠养老保险统筹金超过100多万元。面对这样一个负债累累,体制不活、人心不稳的困难企业,作为一场之长和一名人大代表,邓洪庆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他使出浑身解数,下决心重塑“老字号”林场辉煌。
人人压担 抱团改革
四年前,邓洪庆从县东风华侨林场调过来担任党委书记、场长。他深知林场出路在于改革,但仅凭一己之力不行,要靠场党委“一班人”抱团,人人压担子,提升正能量。于是,他从制度改革入手,对林场的内部机构进行重组,建立了分级管理、相互协作的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上,采取以事定岗,以岗定责,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在工资分配上,打破铁饭碗,实行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挂钩,每月根据个人出勤和工作效益来综合评定工资标准;在人才使用上,坚持任人唯贤,能者上庸者下,使一批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人员得到提拔重用,形成人人肩上压担子,变压力为动力。日常工作中,大家敞开胸扉,密切联系群众,职工们对工作有什么意见、想法,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有人管、有人解决,使广大职工对林场重新看到了希望。
就地消化 点“木”成金
在踏遍林场的山山水水和调查研究中,邓洪庆发现:林场以林木采伐为主,种木卖木,还要运到外地销售。由于受市场行情左右,有时造成大量的木材积压,甚至腐烂。职工流下不少汗水才育成一棵树,却卖不到好价钱,邓洪庆痛心疾首:决定走林木深加工之路。他在网上发布寻求老板前来办木材加工厂的信息,由于前几年林场跌进低谷,在社会上没有“名气”,都是石沉大海。邓洪庆坐不住了,干脆带着“班子”走出山门,到市场边调研边寻找合作伙伴。有两个老板被他们的诚心感动,跟着进山考察,觉得他们“班子”团结,改革胆子大,发展计划合理,值得信赖。于是,通过招商引资把木材深加工的企业落户到林场,在该场成立了“桂源木业有限公司”和“北灵木业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多万元,年产值超亿元,创利税400多万元,还解决500多人就业。产再多的木材都就地深加工消化,职工工资增加了50%,全场人均年纯收入达28000元,位居钦州市同行前列。
发展旅游 以山养山
每当巡山的时候,邓洪庆总要在东山脚下驻足一阵:这里山脉拾级而上,林木叠翠,山间飞流百尺,动物食用草植被一片青绿,简直是无污染、无公害的纯天然绿色旅游胜地。于是,他萌发办东山旅游风景区,以山养山的大胆设想。他请来旅游专家考察,提建议作规划,积极向上级旅游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投资,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依山势建起了楼台亭阁。接着,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了东阳畜牧养殖社,在东山上大力发展羊、牛、鸡,仅东山羊年出栏15000只,“东山清水羊”成为风景区响当当美食品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他又发展风景林木苗圃基地200多亩,既给东山旅游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又增加收入。现在,东山旅游产业链带来的收入,林场年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邓洪庆就靠三招,使“老字号”林场昔日辉煌又重现了:新办公楼、新职工住宅楼建起来了,“职工之家”有了,每逢节日都定期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为广大职工办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年年举办“金秋助学”活动,共资助36名贫困职工子弟完成学业,场员生活越过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