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艺苑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艺苑

2014-02-28 45511次浏览 作者:本网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由“时间都去哪儿了”谈少儿读书

吴 善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参加冬奥会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讲的一段话倍受国人关注:“作为国家领导人”,时间“都被工作占去了”,“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但仍称自己“爱好阅读”,读书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碰巧笔者这些天正在思考“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书香环境”的问题,闻此不禁精神大为振奋。

     前些日子,《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提到,国人年均读书量只有6本,而欧美国家达16本,北欧国家更达24本。我们的国人为什么少读书呢?是没有时间?还是没有好书?或是不需要?

     刚刚过去的春节,笔者参加了几场大大小小的聚会,几乎所有的聊天都提到了同一个问题:就是家里的孩子太沉迷于玩游戏和看动画片了!大伙都摇头感叹“现在的孩子难管”!

     同样是春节前发生的一件事让笔者久久不能释怀。笔者到图书馆借书,经过电子阅览室时发现里面坐着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未成年孩子,孩子们几乎清一色地在玩着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旁边就是图书阅览室,里面就是“知识的海洋”,可在这“知识的海洋”里却几乎看不到孩子的身影。笔者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也不爱读书了?!

     如果说,我们工作、学习都太忙了,没有时间。那习主席身为国家元首,够忙了吧!而他都“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我们又哪有比他更忙的借口呀?!去年《人民日报》一篇《推动全民阅读在国外》的文章介绍了英国是如何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无论多忙,英国很多父母都会在睡前给孩子念书、讲故事,并且以身作则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我国现在的父母,每天都以工作忙、应酬多为借口,难得见手捧书报,更别提静心读本好事了,最多就是每天手机、电脑狂扫一下要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没有一个读书的习惯,孩子又哪来的“天生爱好”?!

     还记得去年带孩子去市妇幼保健院体检时,遇见一愁眉不展的妈妈在向医生诉苦,她的孩子得了疑似自闭症,原因可能是她从小就把孩子丢给电视,这样不吵不闹她也可以干自己的事。可是现在孩子不愿与外人交往,不爱与同龄小朋友玩耍,经常一个人沉浸在自己与电视的世界里,叫名字完全没有反应。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经常可见,只是或严重或轻微罢了。为了达到孩子不“闹”人的目的,多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把孩子丢给电脑的游戏和电视的动画片的?我们怪孩子天天吵着要玩游戏、看动画片,却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一边追着韩剧不停抹眼泪,一边让孩子去学习;我们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就肆无忌惮地玩疯完全没有自制力,却不曾意识到自己就是每天玩电脑到深夜却不停地催孩子早上床睡觉去的。试问,我们的父母每天陪孩子亲子阅读了吗?试问,我们的家人每月都给孩子买些好书了吗?我们舍得花上千元买衣服、送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参加各类早教活动,我们舍得花多少钱给孩子买书、花多少时间陪孩子阅读了呢?同样是去年《人民日报》的报道《日本:亲近读书从小抓》,提到了日本是如何重视培养孩子早期阅读的。在日本上幼儿园的小孩,每天回家前都会去幼儿园里的图书馆借本图画书回家与父母进行亲子阅读,图书馆会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不同的书目,幼儿园近500册藏书主要由市政府公费拨款购买,也有部分书籍来自社会团体和家长的捐赠。记得去年在慰问基层人大代表时,一位女代表就提出了多给农村孩子几本好书的建议。“到镇上去买,镇上没有什么书店,到市里呢,又几个月不去一趟,而且书也贵。如果在村与村、校与校之间多设立一些儿童书屋,交流书籍,培养孩子从小读书的习惯多好!”这是一位基层代表多么朴实而又殷切的希望啊!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任何电子产品或音像制品都无法替代的。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可以陶冶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接受采访时更是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责任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