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编织社会安全保护网

(人大执法检查?应对突发事件系列报道⑤)

2015-11-27 8063次浏览 作者:刘锻 吴立融 钟家伟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钦州公安机关销毁非法枪爆物品。覃庆煜 摄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交警支队了解街面巡逻防控网络建设情况。钟家伟 摄


检查组了解市教育系统对重点区域进行视频监控情况。钟家伟


公安机关在校园辅导师生掌握安全应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覃庆煜 摄


多警种开展维稳反恐应急演练。(聂永红 供图)


公安机关有效处置了灵山县平山镇凶杀案。(覃庆煜 供图)

 

当今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复杂性加剧,各种潜在危险源大量存在,防控难度加大。皇冠体育: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情况时,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准备、综合防控、快速处置等尤其关注。

公共安全  科技给力

大数据来了,云计算来了,“互联网+”来了……智能化发展迅猛的今天,公共安全的风险也水涨船高了。而警力不足与执法装备滞后是市县镇各级公安机关头疼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警务科技含量?

在市政府应急联动中心和市公安局110处警中心,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和应急专家仔细了解利用智能化提高风险感知识别、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接警处警、应急指挥及应急演练等情况。依托这两个中心,公安机关在“打、防、管、控”四个方面不断优化提升。检查组在高清大屏幕上,“察看”各地重要路段、公共场所、单位等实施动态视频图像监控情况,对公安机关不断加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科技含量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周斌勉励公安机关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落实科技强警战略,围绕维稳处突、打击犯罪、治安管理三项任务,强化实战引领,注重机制创新,着力打造统一指挥、多警种合成作战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新格局。

到2015年上半年,全市建成“天网工程”315个监控点、513个高清摄像头,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市、县、镇及部分重点村治安状况的全天候、全时段在线监控。

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

2014年的“9·26”灵山县平山镇的凶杀案,让广大群众见证了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四级联动应急响应机制的作用。灵山县古朴小学4名小学生在上学路上被一名中年男子砍杀,造成3名孩子当场死亡,1名孩子送到平山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启动自治区、市、县、乡镇四级联动应急响应机制,自治区公安厅从南宁、玉林、贵港等地调集600多名警力,会同钦州当地 2000多名民警、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应急分队和群众,对犯罪嫌疑人可能藏身的数十平方公里内的山区、村屯进行搜查,同时,在外围设卡查缉犯罪嫌疑人。警方还发布悬赏通告,向社会征集抓捕嫌疑人线索。10月9日上午,搜捕人员在罗阳山脉牛甘平村附近山上发现已经上吊身亡的犯罪嫌疑人石某……

钦州公安机关坚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活动,把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命案、“两抢一盗”犯罪作为打击重点,统筹抓好黄赌毒整治,并在原有的巡逻防控工作基础上,于今年11月推出“全警巡城”模式,强化相关警种的联动,不断加大社会面巡控力度,切实提高见警率,挤压犯罪空间,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平安钦州”的创建,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明显提高。

维护治安、管理交通、打击犯罪和服务群众……在“全警巡城”模式下,群众频频“见警”,安全感油然而生。“我不需要知道他们是什么警种,总之,看见警察心里就踏实。”广场舞大妈们说起这事满满的兴奋。

针对反恐的严峻形势,钦州市一方面开展多警种的快速集结演练,提高处置暴恐事件、消除安全隐患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鼓励社区、学校、医院、企业、商场、车站等重点场所找准防控风险的突破口,依法管理、做好服务、堵塞漏洞,开展模拟演练,提高民众的防恐和反恐意识。

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问题导向、科技引领、法治思维、改革创新……这32个字,无疑是编织社会安全保护网的重要手段。

检查组和应急专家建议,政府要确保基层办案经费和警力配置,加强对偏远农村、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以及各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

源头预防  化解风险

按照市委政法委的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加强治安、反恐信息员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涉及治安巡逻、内部单位安全保卫、治安整治、基层基础建设、矛盾化解、监所管理、特殊人群管理、信息安全、视频监控等工作。目前,全市各级政法单位为“五个一”工程建设投入1800多万元,建成村级视频监控系统398个、村级综治工作站1003个、治安巡防队1000支、司法调解室998个、警务室976个,落实驻村(社区)民警1037人,形成了一个纵到底、横到边的群防群治网络。

改善和保障民生必须解决群众现实问题。

全市各级各部门重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把化解社会矛盾,解民怨、顺民心作为防控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土地、山林、水利权属和征地搬迁和安置等等纠纷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排查,并逐一落实化解责任,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社会共治是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的题中之义,更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应对社会安全突发事件要着眼“预防为主”的理念,抓好“管控”与“疏导”,让全社会逐渐具有“风险共担”的理念和意识,合力推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完)

(责任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