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隔壁搬来一对老夫妻。每次碰见只是点头微笑,并无交谈,路上总是匆忙。
每到周末,上午十点左右,就会听到有琴声传来,隐隐约约的,并不清晰但却清楚。开始时我很纳闷,几次寻找琴声的来源,才发现是从老夫妻的房间中传出来的。仔细聆听,是古筝的声音,奏的是《茉莉花》。乐曲和旋律都是耳熟能详的,但节奏有变化,时而悠扬,时而急促,反复弹奏,感觉那精妙处拿捏得自然到位,竟然十分动听。这太令我惊奇了,莫非那房间里除了老夫妻,还藏有什么奇人?
注意了几个周末,都是如此,而乐曲也都是《茉莉花》。虽然只听一首曲子,但却没有厌烦的感觉,反而每次都听出新的味道。这让我更加惊奇了,没发现有其他人从那房子里出入过,可以确信只有老夫妻在那住,那究竟是怎样的两位神奇老人?
经不起好奇心的诱惑,我决定一探究竟。一个周六的下午,拿上一束花,一篮水果,我敲开了老夫妻的门。
开门的是老婆婆,很热情的把我让进屋里。屋里陈设古朴,中式红木家具纤尘不染。一张古筝摆在客厅一角,温润的木色与周围的陈设浑然一体。老爷爷见有客来,便张罗着开始泡茶。坐定后我直奔主题,说起琴声的事。不料想老婆婆一听,竟然紧张起来,对老公公说,老头子,我都说了,关紧门窗还是不行的,你看,吵到邻居了吧?多不好意思。
我一听慌忙解释,我不是来兴师问罪的,是觉得琴声美妙,想来见识琴声的主人的。老婆婆一听,顿时笑了,话匣子也打开了。
老婆婆说,她今年81岁,老公公80岁,身体都还行。儿子在外地工作,逢年过节才回,平时就他们俩。说起这弹琴,也是偶然。本来老婆婆也不是学乐器的,小时候想学过,但家里没条件,也就放弃了。谁知到了40多岁时,老公公忽然迷恋上了两句诗,叫“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反复称赞诗的意境。老公公年轻时喜欢泡茶养壶,常常对着袅袅茶烟感叹缺了琴韵,还利用闲暇时间到周边农村寻访竹、松、蕉的处所。说到这老婆婆看着老公公,哈哈大笑。
老公公只是微微笑着,听老婆婆继续说。也是机缘巧合,老婆婆打听到有古筝学习班招生,便去报名学习起来。老公公很满意,觉得古筝的琴声正契合了他心目中“琴韵”的精髓。开始学琴时笨手笨脚的,曲谱也记不住,多得老公公鼓励,还很喜欢听,老婆婆就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三十多年就过去啰。“为了这个,他还给我起了个绰号,叫如琴,他自己叫如烟,土死了。”老婆婆又哈哈大笑起来。
老公公并不打断,泡茶的手势熟练老到,任老婆婆说。学习的时候弹过好多曲子,慢慢地老公公喜欢上这首《茉莉花》,老婆婆也就以弹这首曲子为主了。天天都弹,为了不影响邻居,就选在每天的上午十点,年轻人都去上班以后,老公公泡茶,老婆婆弹琴,一弹也弹了三十多年了。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我一首曲子反复听,竟能百听不厌,原来是三十多年的功力在里头!我不禁赞叹说,老婆婆可以上台表演了,就是去参加比赛,恐怕也要拿金奖的。老婆婆一听,爽朗的笑声又响了起来,当初就是为老头子才学琴的,能弹给老头子听就满足了,哪想过去表演啊,比赛就更没想过了,要那些有啥用啊,老头子喜欢听就够了。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忽然间竟有些湿润。这时,一直沉默的老公公说话了,老太婆婆别再说了,琴声再美不还得有知音听嘛。人这一生啊,就像这淡淡的茶烟,缥缥缈缈的转瞬间就消失无踪了,能有琴声相伴,没有什么遗憾了。来来来,和小伙子一块过来喝茶。
一个下午过得很快。以后的每个周末,我都会在上午的十点,准时听到老婆婆那天籁般的琴声。我时常在想,老公公和老婆婆,一琴一茶,无欲无求,简约却不简单。八十年的光阴,历经多少风雨,就都在这琴声里流淌了,这流淌的是什么样的境界。
每次想起老婆婆调侃的“绰号”,总是会心一笑,老公公的意思,是不是感叹人生如烟,岁月如琴呢?
我由衷地祝福他们。
(责任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