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终归何处?海南三亚?谬也。
“天涯海角”终归钦廉。有文物为证:现在钦州中山公园内仍有“天涯亭”,而在合浦廉中内仍有“海角亭”也。
据史料记载,“天涯亭”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8年),由钦州知府陶弼感慨钦州地处“天涯”所建;而“海角亭”由民间出资为纪念合浦郡太守孟尝“去珠复还”于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所建。而海南三亚的“天涯”石为崖州知州程哲于清雍正年间(1727年)所刻,比“天涯亭”晚659年,“海角”石为民国抗战时期由琼崖守备司令王毅所刻,比“海角亭”晚930多年。
从人文历史分析来看,钦州、合浦同属岭南钦廉地区,被喻为荒蛮之地,是朝廷放逐流官的地方。因一有“天涯亭”,一有“海角亭”,故合称“天涯海角”之谓也。清人董绍美修《钦州志》时曰:“亭何以为天涯名,志远也。何言乎远,钦地南临大洋,西接交趾,去京师万里,故以天涯名,与合浦之称为海角者一也。”元代海南海北肃正廉访史范椁《重修海角亭记》云:“钦廉僻在百粤,距中国万里而远。郡南皆岸大洋,而廉又居其折,故曰海角也。”
凡流官多以科举入仕,且多出身寒门,深知百姓疾苦和国家磨难,大都有“忧国忧民”情怀,多因直言而被贬至钦廉为官。他们到了钦廉,触景生情,借景抒怀。宋朝知州陶弼因而建“天涯亭”以纪之。虽斗转星移,时过境迁,而“天涯”和“海角”两亭竟能沿袭至今,皆因历代州官寄情于“天涯海角”,不断地筹资修葺或重建两亭。“天涯海角”情结正好契合被放逐至“天涯海角”的官员“怀故土”和“忠孝”的情愫。钦州历代知州之所以重视“天涯亭”,“孜孜于此者,岂从旷目怡神,为一时游览计哉?盖君门万里,回首苍茫,云树千里,感心悲楚,登斯亭而不潸然泪下,动君父之恩者,必非人情。”海角亭正前有幅对联:“海角虽僻山辉川媚,亭名可久汉孟宋苏”。上联描写海角胜景,下联则道出亭名可久,因人而寿。
登“天涯亭”,感慨“流落天南瘴海滨”“平生梦不到天涯”“词客分明怀故土”“万里乡关归未得”。而苏东坡游“海角亭”,听海风长啸,看波涛翻腾,大笔一挥,写出“万里瞻天”四个大字,可谓豪情壮志,气吞山河,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虽距京万里,可我心瞻天。
(责任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