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体育:钦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3年2月20日在钦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绍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我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计划决议,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多出成效的工作基调,努力克难攻坚,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主要经济指标在撑杆跳后实现两位数增长
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4.5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3.4亿元,增长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6亿元,增长17%;财政收入139.2亿元,增长13.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6亿元,增长16.3%;外贸进出口总额37.7亿美元,增长2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7140元,增长15.8%。
(二)亿吨大港目标加快实现
重大港口标志性工程竣工或部分建成。30万吨级主航道竣工,30万吨级油码头水工部分建成,建成大榄坪12#-13# 10万吨级泊位、天盛勒沟7万吨级散货码头、远大码头,开工建设国投煤炭码头、大榄坪北1#-3#泊位等深水码头,永鑫等一批10万吨级码头加快建设。2012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8565万吨。
便捷完善的集疏运体系逐步形成。南宁至钦州、钦州至防城港高速铁路建成试车,钦州至北海高速铁路完成铺轨;钦州至崇左、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黎塘至钦州铁路复线改造、大榄坪至保税港区铁路建设加快;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广西滨海公路大风江至犀牛脚段开工建设。
航运物流业加快发展。开展大榄坪3#-4#泊位外贸业务、1#-2#泊位内外贸集装箱作业资源调整和5#-7#泊位试运营,提升港口作业能力。新开通钦州港-山东日照港直航航线、钦州港至大连港粮食班轮航线。开展钦州港至云南昆明海铁联运业务,海铁联运到发箱量增长21%,居北部湾港首位。2012年,港口吞吐量5622万吨,增长1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7.4万标箱,增长17.9%,居广西沿海港口首位。钦州港成为我国海上原油过驳第一大港。
(三)工业发展形成临港和县域“双轮驱动”格局
临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1)千亿元石化产业加快发展。中石油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全面开展设备安装,天恒石化、泰兴石化等项目竣工,玉柴石化二期、澄星磷化工启动建设。全年石化产业产值达到620亿元。(2)千亿元装备制造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中船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项目签订正式投资协议并启动建设,汽车整车生产项目签订框架协议并确定车型,港机重工、中马园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等项目落户。(3)百亿元产业加快壮大。金桂纸机、中粮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国投燃煤电厂二期启动建设,锐丰钒钛铁、中电投临时供热工程、汇海粮油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2012年,临港工业产值完成765.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70%。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园区”称号。
|
高新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钦州高新区获得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华同方数字电视、华成自控、盛和恒达LED等项目建成投产。综合功能配套区创业大厦、东盟会馆、专家楼建成投用。开展了二期1269亩土地平整。
|
县域工业成为全市工业增长重要支撑。引进建设安盛科技、冠益塑业、和盛建材、青岛九联等一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灵山县三礼电子、钦南区永发门业等项目。县域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6家,规上工业产值完成328.1亿元、增长63.8%,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78.4%,同比提高68.2个百分点。
(四)海湾新城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快推进以滨海新城为龙头的城市建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滨海新城展现新形象,扬帆大道南延长线基本贯通,北部湾大道一期建成通车,南北高速公路茅尾海出口、北部湾钻石海岸国际海鲜城、和谐塔建成,白石湖公园、东盟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开工建设茅尾海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城市供排水等市政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建成市第二水厂、河东污水处理厂、胜科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市第三水厂,河东区供水管网、大榄坪污水处理厂等加快建设。深入推进“园林生活十年计划”生态工程,完成南北高速公路入口等11个街头绿地和北部湾大道等9条道路绿化提升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4.6%,绿地率2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平方米。
(五)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式开园。3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4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共同出席开园仪式。分别在南宁和北京成功举办中马产业合作峰会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介绍会。完成了园区总体规划等5项规划编制和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规2项规划调整。完成征地近3平方公里、土地平整3000多亩。成立了园区工管委,组建了园区开发主体,争取到自治区政府批准给予园区特殊扶持政策。亚太重工、慧宝源、三宝清真食品、台湾掬水轩食品、玛氏食品等项目签约入园。
专栏3: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 园区规划总面积55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设,首期1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7.87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将建成为先进制造基地、信息智慧走廊、文化生态新城、合作交流窗口。
|
川桂临海产业园落户钦州。9月26日,四川、广西两省区政府签署《加快推进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暨合作共建北部湾川桂临海产业园协议》,决定共建钦州川桂临海产业园,开创与西南内陆省份共建临海产业园区的新模式。
|
保税港区顺利建设运营。国际酒类交易中心、进口汽车检验中心、恒湘物流仓储、中外运物流仓储等项目竣工,二三期路网实现开工建设。成功开展汽车、红酒进口等特色业务。引进汽车电子技术研发中心、平板电脑制造等11个加工制造项目。已有包括航运、物流、贸易、金融、货代、船代等101家企业落户。
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广西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出口额超500万美元的企业达15家,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95.8%;进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25家,进口额占全市进口总额的96.2%。重点市场和新兴市场增势好,与东盟国家、非洲贸易分别增长19.8%、50.4%。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7.7亿美元,增长26.1%,其中出口10亿美元、增长14.5%,进口27.7亿美元、增长31%。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组织赴马来西亚、韩国、香港、台湾及沿海发达地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全力推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石化产业园等重点园区。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要会节。与中船、中国通用、中交等大型央企签订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全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50亿元,增长25.3%;实际利用外资4.74亿美元,增长15.2%。
(六)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成功争取到自治区确定我市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全市所有政府办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正常兑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面铺开。扩权强县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下放落实工作,52个市级部门共下放县区行政审批项目505项,其中直接下放457项、委托下放48项。开展行政效能再提速,应进政务中心项目100%进驻政务中心办理,承诺提速达到75%以上。改革城区管理体制,完成钦南区、钦北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调整,进一步理顺市与城区权责关系。
(七)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
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新引进梦之岛、沃尔玛等国内外一线商业品牌,成功举办2012中国·钦州国际蚝情节、2012中国·钦州国际陶艺文化节暨第四届全国陶瓷技艺大赛 “两节一赛”以及灵山荔枝节、浦北香蕉节等节庆活动,组织商品展销会、汽车展、家电下乡产品等促销活动,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6亿元,增长16.3%。出台促进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财政政策,积极引进货运车辆、水运船舶,增加交通运力,全市新引进货车3822辆、新增运力66240吨,引进船舶14艘、新增运力54652载重吨,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27.2%、49.5%。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交通银行钦州支行成功升格为分行,钦南国民村镇银行开业,新增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家,成功发行市开投集团9亿元公司债券,跨境人民币结算、离岸金融等新型业务扩大,全年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622.7亿元、比年初增加88.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447.3亿元、比年初增加69.5亿元。全年接待游客69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1亿元,分别增长21.5%、48.3%。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27.3亿元,增长10.3%,对GDP增长贡献率25.9%,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
(八)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深入实施 “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完成台湾农民创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园区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户创业园核心区企业4家。完成钦州“中国龟谷”总规、控规编制,启动核心区征地租地等工作。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灵山县获得 “中国养蛇之乡”称号,灵山荔枝、浦北香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产地命名,“宇峰”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克服低温阴雨寡照、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大宗农产品顺产顺销,特色种养殖业发展迅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安全监管服务机构率先在全区实现市、县、镇三级全覆盖。全年粮食总产量108.7万吨,比上年增加4.99万吨;糖料蔗总产量325.3万吨,增长16.1%;蔬菜总产量113.6万吨,增长7.6%;水果总产量142万吨,比上年增加5.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48.6万吨,增长6.4%;肉类总产量30.6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 2.1万吨,增长9.3%;牛奶产量1.6万吨,增长54.9%。加快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沼气池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3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8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建成沼气池1.2万座,新增48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通村率提高到87%。
(九)社会民生继续改善
加快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发展皇冠体育惠及群众。开工建设北部湾大学,建成市实验幼儿园、市二中附属幼儿园及35个镇村幼儿园、85 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浦北县11个教师周转房项目。建成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楼,市中医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启动千年古陶城建设,完成刘永福旧居、大芦村古建筑群维修工程,举办 “和谐之声”千场文艺演出进农村和社区文艺活动“广场大家乐”等群众文化活动,完成221家农家书屋和8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获批成为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12家,全市专利申请量410件、增长94.3%,专利授权量173件。深入实施“三业”行动富民工程,组织开展“万千百行动计划”,扶持了800多家微型企业成功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3.19万人、41.74万人、8.1万人,新农合参合率96.86%,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达98.4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建成82个五保村项目,为63个敬老院、708个五保村全部配备管理人员。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9628套,建成6196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9008户;及时调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收入标准,由月人均738元放宽至802元,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073户。2012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8.6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扎实开展
石化产业园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活动,组织开展有色金属、电解锰、电镀等其他涉重金属、造纸、制糖、淀粉、酒精等行业企业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企业162家。超额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下降2.43%,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以内。全面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任务,累计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235.1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和海防林、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工程任务,全年造林1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9%。
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这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驾驭复杂困难局面、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领导能力,充分体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业支撑点少。中石油产值约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50%,而新投产企业少。二是可用财力少。全年上划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收入比例大,而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征地搬迁难度大。部分项目受征地搬迁影响推进缓慢。此外,在经济结构、服务业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安排
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
——城镇化率达到4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港口吞吐量6200万吨,其中集装箱60万标箱;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 %左右;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目标之内;
——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提出以上预期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考虑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欧债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主要货币贬值等经济金融风险因素较多,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延续。国内经济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影响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的外部经济政治因素仍然较多。我区发展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我市存在可用财力不足、融资难度大、建设资金紧缺、用地指标少、征地搬迁难、外贸形势不稳定等困难和问题。二是考虑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发展实体经济、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加大对民生领域投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中正在加快崛起,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加快推进,对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支持力度将加大。我市拥有一系列加快发展的内部有利因素,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自治区级高新区、石化产业园、滨海新城等平台进入全新开发建设阶段,中船项目、汽车整车生产、港机重工、国投电厂二期、玉柴石化二期、澄星磷化工等六大总投资近400亿元的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中石油小二期、金桂纸机、锐丰钒钛铁、华汇镍业、天恒石化、清华同方数字电视等六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南钦、钦北和钦防三条高速铁路、30万吨级航道及油码头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运营。这些重大平台、项目对我市发展的辐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是考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自治区提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五年跨越、十年巨变”的奋斗目标,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以上目标,客观上要求我市必须保持高于全国、全区的“钦州速度”。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奋力推进“五年跨越、十年巨变”奋斗目标、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专栏5: 2013年主要任务
培育三大增长点:培育新兴产业、区域合作、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 推动三个上新台阶:推动亿吨大港、重大产业、滨海新城建设上新台阶; 统筹加快三个发展:统筹加快县域经济、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的建设和发展; 突出抓好六项工作:抓好投资项目、金融支持、开放合作、改革创新、财政税收、社会稳定。 |
(一)着力突破重点,培育三大增长点
2013年,我市处在北部湾开放开发以来第一轮增长后的波谷向第二轮增长波峰上升的起步期,主要经济指标下行压力大。必须把今年作为谋长远、打基础、培育增长点的关键年,培育新兴产业、区域合作、现代服务业三方面的新增长点,以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第三产业为突破口,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撑 “十二五”后两年乃至今后经济快速增长。
1. 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培育新兴产业新增长点
(1)编制完成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海洋等专项规划。开展我市新兴产业链发展研究,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规划、政策引导,引进发展和升级壮大一批成长性和带动性好的产业项目。
(2)全力服务,启动建设三大装备制造业龙头项目。力争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中船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港机重工项目,启动汽车整车生产项目,并加快引进与三大龙头项目相关联的上下游项目。力争三年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能达到1000亿元。
专栏6: 三大装备制造业龙头项目 中船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总投资100亿元; 汽车整车生产项目:总投资50亿元; 港机重工:总投资20亿元。 |
(3)以自治区级高新区为平台,加快建设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重点支持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开工建设宇欣电子、祥兴钟表、新药创制研究中心与产业基地、力顺机械二期等产业项目,打造北部湾新兴产业集聚基地。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建设营运,争取引进孵化企业5-10家。
/2. 以中马、川桂临海产业园为重点,培育区域合作新增长点
以中马、川桂临海产业园两个跨国跨省园区为平台,推动我市更好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降低我市与国内外产业、资本、资源开发合作的成本,加快形成接轨西南、对接东盟的大开放格局。
(1)全力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按照“打基础、活机制、出成效”的总要求,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加快开发建设。
一是夯实园区基础。以“三纵三横”路网建设项目为重点,开展启动区基础设施项目大会战,扩大启动区开发建设框架。开工建设中马大街(西段)、钦绣大道、孔雀湾大道、友谊大道、马莱大道等道路工程及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孔雀湾岸线综合整治等项目,确保安置回建房、临时安置过渡房、公租房等项目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开展新联村等启动区地块土地平整。
二是加强招商引资。以电子、食品、生物制药、装备制造四类产业项目为重点,力争20个产业项目签约入园、10个产业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
三是完善园区管理体制、规划。积极推进中马合资公司组建,完成园区各专项规划、规划环评编制。研究制定园区管理办法,争取国家出台支持园区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强园区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服务机制研究,努力建立高效的园区管理体制。
(2)启动川桂临海产业园开发建设。尽快组建园区管理机构,成立园区合作公司,推动园区开发建设。启动园区吹填及配套码头、路网建设。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力争年内引进5家以上四川省级重点项目入园。
/3.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
组织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用三年时间大幅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快构建与临港产业发展相吻合、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步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投资与消费并重的转变。
(1)制定出台培育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包括政策支持、税费优惠、资金补助、优质服务等扶持措施,加大要素投入,实现服务经济量增质升。
(2)以专业市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业。着力加快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加快建设东盟国际商贸城、农产品大市场、国际汽车城、虎邱钢材市场、钦州木材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进一步完善河东区、港区新城等商业网点布局,完善年年丰广场、恒基金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打造城市中心商业区。推动大润发、北京百分百、华润、现代新街市等品牌店建成开业。培育网上商店、电子销售等新型商贸服务业态,建立钦州市特色产品网上销售中心,搭建荔枝、龙眼、黄瓜皮、海鸭蛋等本地特产网上销售平台。组织举办汽车展等大型商品展览活动。加大县区农贸市场改造,建立农超市场,活跃县区商贸流通业。
(3)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组建专门工作机构,统筹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发挥港口交通优势,加大货源组织,扩大港口货物进出。继续实施财政扶持政策,积极引进运输车辆、船舶,增加运力,扩大物流市场。加快建设综合物流加工区等项目,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业务。以钦州保税港区为龙头,加快发展保税物流、集装箱物流、汽车港口物流。依托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国投、天盛、中粮等重大项目,重点抓好油品、石化、煤炭、粮油等物流体系的规划建设。
(二)坚持攻坚克难,推动三个上新台阶
紧紧围绕“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三大引擎,突出抓好港口重大标志性工程、重大产业龙头项目建设和重点新城区域开发,推动港口、产业、新城建设出更大成效、上新台阶。
/1. 努力推动亿吨大港建设上新台阶
实施港口服务提升工程,形成大通道连接西南、大港口出海、与东盟海陆互通互联的格局,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实现港口服务大提升。
(1)建成能进出30万级船舶的深水大港。力争建成30万吨级油码头栈桥、30万吨级支航道,30万吨级航道及油码头全面运营。开工建设金鼓江航道、石化液体散货码头一期等项目,加快国投交通煤炭码头、大榄坪北1#-3#泊位等项目建设,推进中石油钦州LNG接收站及配套码头、大环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航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三墩作业区开发建设,扩大港口发展空间。完成5亿吨大港规划、三墩及三墩外港作业区规划和樟木头、观音堂作业区规划调整等规划研究。2013年,新增吞吐能力200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06亿吨。
(2)建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集疏运体系。南钦、钦防、钦北三条高铁正式运营,大榄坪至保税港区铁路建成运营,火车东站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勒沟、鹰岭、果子山等港口作业区铁路装卸扩能改造,整合鹰岭铁路支线等港口运输资源,增强铁路疏港能力。推进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广西滨海公路犀牛脚至大风江段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龙门跨海大桥、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南宁至北流高速公路、钦州至灵山一级公路、滨海公路龙门至钦州港段和九鸦至茅岭段,以及南宁伶俐至钦州陆屋、陆屋至大垌、久隆经大垌至大寺、木格至水鸣等二级公路。推进集装箱办理站前期工作。
(3)以培育开通新航线集聚港航物流。开展航运服务集聚区规划,制定航运市场发展的扶持政策,壮大钦州航运船队。重点培育商业、会展、金融、保险等港航服务发展,争取保税港区船舶注册的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大力增开集装箱航线,扶持开通钦州港-台湾高雄、钦州港-天津-营口南北直航线。加大区域中转业务的培育、拓展力度,积极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推动中海、中远和泛洋开展南沙至钦州港等内外贸同船运输航线。扩大海铁联运业务,争取皇冠体育西南各省区适箱货源从钦州港发运。推动与昆明、贵阳、南宁等西南地区内陆主要节点城市的“无水港” 建设。
(4)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以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为抓手,完善钦州口岸硬软件,加快钦州港口岸联检大楼建设, 开工建设钦州果子山边地贸口岸联检楼以及鹰岭、勒沟作业区围网等监管设施,创新推行口岸查验新模式和激励机制,推进钦州电子口岸建设,进一步提高通关速度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强钦州口岸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努力推动重大产业建设上新台阶
持之以恒抓龙头项目带动,全面开工建设玉柴石化二期、澄星、国投二期等龙头产业项目,发展壮大千百亿产业,推进形成重大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1)推动石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中石油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全面竣工投产。力争建成投产澄星磷化工、嘉华钛白粉等项目,开工建设玉柴石化二期、东油沥青TMP、南部湾石化、天恒石化二期等项目,扩大石化产业集聚规模。全力引进化工中间原料生产项目,加大碳一化工链项目招商,积极引进MTO、MTP项目,为石化下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原料供应条件。
(2)推动造纸、能源、冶金、粮油、电子等支柱产业增量提质。力争建成投产宇欣电子、汇海100万吨大豆加工、锐丰钒钛铁一期、华汇镍业、安盛镍铬锰合金、中电投临时供热工程等项目。力争国投燃煤电厂二期获国家核准,并开展主体工程施工。开工建设灵山光电产业园等项目。
(3)推动一批重大项目二期前期工作。对已列入国家、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及早开展前期工作,特别是协调启动中石油二期等10多个事关钦州长远发展大局的二期项目前期工作。
/3. 努力推动海湾新城建设上新台阶
深入实施“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工程” 、“园林生活十年计划”生态工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以滨海新城为龙头的中心城区“一城三区”建设,扩大新城开发建设规模、形象,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宜商宜居海湾新城建设上新台阶。力争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4%。
(1)加快建设形成滨海新城框架。加大投入,全面推进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生态环境、市政设施等六大工程建设,完善新城配套功能,并在商品房开发、安置房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建成新城两大通道。建成通车扬帆大道南延长线,开工建设北部湾大道二期,全面拉开新城框架。二是建成三大片区出形象项目。白石湖片区建成北部湾国际大酒店、白石湖公园等,力争风情酒吧街、北部湾国际人才创业基地完成主体工程;沙井岛片区建成规划展示馆等;辣椒槌片区建成东盟生态园一期、茂盛安置小区一期等。三是引进建设一批高端功能性项目。与奥特莱斯、深圳华侨城等公司洽谈,力争运动休闲、商贸旅游、文化娱乐、创意研发产业等功能性项目落户,开工建设奥博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推动新城建设高端化。四是加大茅尾海综合整治。完成茅尾海综合整治一期清淤、岸线整治、生态修复等工程,为滨海新城打造碧海金沙的优良环境。五是高起点规划建设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建设成为“旅游、观光、科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海洋生态公园,打造我市新名片。
(2)推动主城区建设改造升级。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干道征地搬迁遗留问题,建成贯通南珠东、子材东大街(蓬莱大道至南北二级公路段)、蓬莱大道、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等新区配套道路。加快建设一批上规模精品楼盘,扩大河东新区规模和人气。完成高新城规划,加快高新区综合功能区建设,打造成为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改造提升人民路等老街区,开展主城区上沙、马道村等“城中村”改造试点,推进金湾步行街、天和创展、泰禾盛世名门、中山公园改扩建等旧城区改建项目。完善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建成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开工建设钦江五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钦州至三娘湾、钦州至大垌、钦州至久隆、钦州港至三娘湾等城乡公交线路。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快“五个一批”和“十举措”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开展旧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畅化,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同时,推进钦州港区新城开发,加快建设行政商务中心一二期路网、口岸联检机构业务用房、农民回建房等项目。
(3)推动县城及重点镇发展提速。加快灵山县城东边塘片区、浦北县城金浦片区、钦北新城等新区开发建设,扩大县城规模,提高集聚能力。继续实施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力争完成所有镇总体规划和重点镇控规编制。争取1-2个镇、村列入自治区重点名镇名村。推进重点城镇路网、给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设施建设试点。推进浦北县寨圩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
(三)着力改善民生,统筹加快三个发展
围绕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协调发展,统筹加快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和生态环保三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1. 统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特色工业和特色农业,开展灵山县创建经济强县及灵山县、浦北县国家级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总量,进一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做大做强县域工业。组织实施“县域工业壮大工程”,制定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全面部署推动新一轮县域工业发展,利用“倒逼机制”,力争未来三年县域工业再上新台阶。完善灵山陆屋工业园、浦北县城工业区、钦南进口资源及新材料加工产业园、钦北皇马工业园等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启动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工作。开展进口资源及新材料加工产业园扩区。加快建设灵山武利木业加工园、钦北北部湾林木产业园、浦北泉水木业加工园,将木材加工打造成为县域特色工业新增长点。抓好陆屋镇、龙门镇、那蒙镇等23个重点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培育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建成灵山威龙、钦北汇星等标准厂房,新增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引进一批“短平快”中小项目入驻、尽快投产;建成灵山骄丰化肥、浦北冠益塑业、钦南和盛建材、钦北青岛九联等项目,抓好年销售收入1000-2000万元中小企业的技改、扩能增产等工作。力争全年新上规模企业50家左右,新增亿元以上企业20家左右。
(2)提升发展特色农业
全面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发建设。编制完成黎合江片区协调规划中的钦州钦南台湾农民创业园专题,建立园区管理机构,研究制定和争取园区优惠政策,建设园区展示区等基础设施,力争引进一批企业入园。全面推进钦州“中国龟谷”建设,确定战略合作伙伴,落实核心区项目用地,争取上半年核心区开工建设。
以产业化发展提升特色农业。推进荔枝、香蕉、火龙果、大蚝、名贵龟鳖、奶水牛、黄瓜皮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支持建设华龙公司千亩连片火龙果等一批国家级、市级标准果园,建设国家级大蚝原种场等水产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积极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力争新增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4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1%。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重点围绕粮食、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新发展30家以上,培育示范社3家以上。积极创建农产品品牌,新注册一批农产品商标,重点申报“钦州黄瓜皮”、红椎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及浦北“中华蜜蜂之乡”等品牌,做大做强荔枝、香蕉、大蚝等产品,力争创建2个以上名优农产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强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开发荔枝酒、荔枝醋等新产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积极发展甘蔗、木薯、中草药、茶叶、辣椒等传统农业。
(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3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公里中小河流治理、3公里标准海河堤,完成渠道防渗配套300公里,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完善农村生活设施,建成解决2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行政村水泥路通村率达到95%,建成农村沼气池1.2万座。加快推进1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和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
(4)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有序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扶持发展乡镇中小企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使农民获得皇冠体育非农经营收入。
/2. 统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北部湾大学一期。建成市卫校迁建工程,启动建设市商贸学校搬迁项目、广西财贸职业学院。推进市四中新校区等市直中学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灵山教育集中区规划建设。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150所农村幼儿园建设,实现市实验幼儿园、市二中附属幼儿园、市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开园办学。推进县区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国家、自治区、市级教师培训项目为载体,培养培训一批中小学教师;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计划”,聘用1000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教育工作。
(2)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巩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基本医保由扩大保障范围转向提升质量,继续巩固、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市中医医院搬迁、市妇幼保健院等市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开展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儿童医院等项目前期工作。
(3)组织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
一是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广西北部湾博物馆、刘永福纪念馆、市文化科技活动中心(含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等重大项目,建设11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整合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组织文艺队送戏下乡演出1000场以上,新增扶持100支基层文艺队,在城区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试点,扶持建设10个镇(村)和2个社区数字图书分馆。开展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区)申报。
二是扶持发展文化产业。研究出台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千年古陶城、坭兴陶博物馆,培育坭兴陶文化节、蚝情节等节庆文化品牌,提升发展坭兴陶、海洋等文化产业。扶持壮大钦州市白海豚演艺公司、钦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
专栏7: 千年古陶城 项目位于金海湾东大街以南、进港公路以西、进港铁路以东、平山东大街以北区域,规划面积2700亩,总投资约11.6亿元,主要建设坭兴陶文化公园、博物馆、大师工作室、名人坊、商业街、厂房、综合服务区及配套设施,将建设成为依山而建、依水而立的建筑群落,融城市景观、文化、旅游、工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
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出台钦州市古城保护管理办法。开展旧城区保护规划编制。实施一至五马路旧城区、中山公园改造,推进中山路等老街骑楼、古建筑的规划保护。做好坭兴陶烧技艺、采茶戏、跳岭头、海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加快三娘湾旅游度假区、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开发,力争麻兰岛片区对外开放,开工建设三娘湾五星级酒店、新奥三娘湾文化旅游港等景区功能性项目。开展沙井旅游港区、三娘湾旅游港区规划。推动灵山大芦村民俗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加强精品旅游路线策划推介,进一步扩大钦州旅游市场。
(4)扩大就业创业兴业。深入实施“三业”行动富民工程,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抓好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镇零就业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全力扩大就业。大力扶持发展微型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发展微型企业1000家,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201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万人。
(5)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万人、43.5万人、8.9万人、8.1万人、9.5万人,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00万人。加大城乡低保救助力度,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5110套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90户,建成廉租房家兴苑七区、阳光之春保障性住房等项目,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6)继续实施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投入资金40亿元,实施社保、健康、教育、强基、安居、土地整治、农补、生态、文化、通畅等十大惠民工程,继续为民办好办成一批实事,进一步解决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突出问题。
专栏8: 2013年为民办十件实事
共59项,计划投入资金40亿元,其中:社保惠民工程投入7.7亿元,健康惠民工程投入12.6亿元,教育惠民工程投入2.6亿元,强基惠民工程投入3.8亿元,安居惠民工程投入5.3亿元,土地整治惠民工程投入1.9亿元,农补惠民工程投入2.7亿元,生态惠民工程投入0.8亿元,文化惠民工程投入0.9亿元,通畅惠民工程投入1.7亿元。 |
/3. 统筹加快生态环保建设
(1)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二五”综合性工作方案,完善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开展年度评价考核和“十二五”中期评估,研究建立“十二五”及年度能源消费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预警线。加强日常监管,严格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估,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口。
(2)推进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以石化产业园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为契机,加快园区工业管廊、污水收集管网等项目建设,推进热回收工程、80万吨硫磺制酸等园区关键补链项目以及中水回用等公用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撑项目开工条件,争取国家第二批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打造我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
(3)加强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加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国投钦州发电公司1#、2#机组能源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技改项目。推进工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开展星级绿色建筑示范,推广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等技术。
推进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实施国投钦州发电公司脱硝技术改造工程。完善污水配套管网,提高市区、钦州港区、灵山县、浦北县等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建成运营灵山、浦北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开工建设陆屋、寨圩等重点镇污水处理项目。深化制糖、造纸、淀粉、制革、酒精等行业废水治理,强化结构性减排,关停浦北龙门中南纸厂等企业。推进农业源规模化养殖业减排,实现25%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列入减排计划。
(4)加强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强钦江等水功能区和备用水源的建设管理。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城乡绿化力度,扩大人工种植红树林区域,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53.8%。加快钦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加强城市空气、酸雨、地表水等环境质量监测,开展PM2.5指标监测。
(四)把握关键环节,突出抓好六项工作
围绕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目标,要突出抓好投资项目、金融支持、开放合作、改革创新、财政税收、社会稳定六项工作。
/1. 突出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
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进一步放松等机遇,以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制、帮办制为抓手,计划组织实施重点项目450个,年度计划投资414亿元,全力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0亿元,增长21%。
|
(1)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投资较快增长。
服务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对计划年内新开工193个重点项目,完善项目开工条件,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制定集中开工方案,重点推进开工建设中船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汽车整车生产、国投燃煤电厂二期、玉柴石化二期、澄星磷化工、港机重工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龙门跨海大桥、钦州至灵山一级公路、30万吨级支航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北部湾大道二期等滨海新城基础设施项目。
协调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工程进度。抓好257个续建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着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交通、供水、材料供应运输,供电等问题,指导业主优化项目施工方案,倒排工期、科学施工。重点协调推进中石油小二期、贵合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大榄坪北1#-3#泊位、北部湾大学等重大项目全面加快施工,尽可能多完成投资量,支撑投资增长。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竣工。重点推进锐丰钒钛铁、嘉华钛白粉等一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力促30万吨级油码头、钦北高铁等重大交通设施竣工投用;力促扬帆大道南延长线、北部湾国际大酒店、东盟生态园等城建工程竣工。
(2)全面抓机制落实,确保项目有力推进。坚持和完善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制、市领导联系企业(项目)和帮办制等项目推进机制,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切实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3)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策划、包装、储备一批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前期工作,积极申报、争取皇冠体育中央资金支持,特别是重点争取城市排水防涝、循环经济、社会事业、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资金的支持。大力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争取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专项资金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落实中船、汽车、川桂临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自治区扶持资金。
(4)开展催批审批攻坚,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力争取国家审批核准国投燃煤电厂二期、中电投热电联供、中石油LNG、30万吨级油码头、中石油12#-13#泊位等项目。争取玉柴石化二期等项目通过自治区审批,争取自治区核准大榄坪北1#-6#泊位等项目。
/2. 突出抓好金融支持
依托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等开放合作平台,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启动设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金融贸易中心研究,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跨境金融改革试验区。
(1)开展国家级跨境金融改革试验区申报。加强与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等合作,争取国家批复钦州成为国家级跨境金融改革试验区,在金融改革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2)扩大金融组织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桂林银行、柳州银行入驻。围绕服务整车进口口岸运营、大企业资金结算等需要,引进信托、金融租赁、金融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鼓励交通银行等银行机构到钦州港区开设分支机构,支持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扩大离岸金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研究探索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区域的外汇管理新政策。进一步优化钦州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西北部湾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3)创新拓展筹融资方式。全面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等大型金融服务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鼓励商业银行、企业利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票据等金融工具,组织大项目银团贷款,争取本地银行上级机构的信贷规模支持,扩大融资规模。
(4)积极利用股权投资基金融资。争取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探索在我市设立以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为母基金的高新技术、城建子基金,力争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出台企业上市激励扶持政策,积极介入指导桂金诺、宇峰保健等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
(5)扩大债券融资。力争滨海置业集团9亿元保障性住房公司债券获核准发行。推动以临海公司为主体发行公司债券。
/3. 突出抓好开放合作
(1)建成运营10平方公里钦州保税港区。力争建成保税港区二三期路网及监管设施,并实现封关运作。推动入区经营性项目、企业生活配套区及加工产业标准厂房建设。培育壮大整车、酒类进口市场,引进一批进口汽车经销商、酒类经销商和航运、物流、贸易、加工企业进驻保税港区。加大培育航线、扩大货源,增加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业务。积极推进全国进口酒类综合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工作。争取国家对整车进口监管和审批方面更大支持、赋予保税港区贸易结算便利化等政策。探索发展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等新型业务。
(2)加快提升发展外贸。用足用好国家促进外贸发展的支持政策,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较快发展。培育出口特色产业,重点建设磷酸出口基地、编制工艺品基地和茧丝绸基地。利用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政策,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重点扶持广西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兴莱鞋业、钦州同方、宇欣电子等开展加工贸易,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广西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争取和利用好边贸优惠政策,重点支持企业开展边境小额贸易。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加大开拓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和贸易洽谈会5次以上。
(3)加大招商引资。优化调整专业招商服务团队,进一步发挥专业招商团队的作用。创新招商方式,探索建设业主工业园、实行以商招商。加大对外招商推介,抓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石化产业园、高新区、滨海新城等重点区域的招商,推动一批产业、商贸旅游等领域项目落地,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上市公司投资。积极落实与大型央企、自治区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实施。开展“三千行动”、 “大走访”活动,做好大兑现和帮办服务。健全重大项目预评估机制,加强对引进项目税收、带动效应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在项目引进时更加注重项目对当地发展的贡献,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4. 突出抓好改革创新
(1)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间资本“36条”和自治区“38条”措施,制定出台我市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措施,重点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交通、市政、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二是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建设发展,促进政府投融资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加强民间投资项目推介,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开展镇村建制改革,将县政府驻地镇、滨海新城和工业园区所在镇逐步改为街道办事处,将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政府所在地和工业园区范围内的村逐步改为社区,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需要。
(3)推进用地用海改革创新。推进土地“征转分离”试点,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开展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试点。争取国家批准给予三墩作业区区域建设用海整体报批政策。进一步理顺征地搬迁机制,尽快出台配套政策,破解征地搬迁难题。
(4)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落实扩权强县下放审批事项。促进“一服务两公开”向基层延伸,加强镇、村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县区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统一规范进县、镇、村驻政务中心部门及审批事项,实现所有审批事项应进必进。二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推进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开展县区工业园区体制改革研究,赋予园区皇冠体育的自主管理权。同时,大力推进华侨农林场等重点领域改革。
(5)推进科技创新。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争取认定3-5家企业。通过项目扶持等形式,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培育2家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试点企业。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围绕水果、奶水牛、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业,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农业优良品种、种养新技术。
/5. 突出抓好财政税收工作
(1)培育扩大税源。研究出台加快我市税源经济发展的三年计划。促进泰兴石化等重点产业项目达产,抓好建材、木业等县域中小企业投产,形成皇冠体育新增税源。落实促进交通运输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争取皇冠体育海运、建筑企业落户,增加本地企业的地方税收贡献。加快港口、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建筑安装业的税收收入。开展非税收入执收单位项目清理排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挖掘非税收入增收空间。继续争取国家、自治区给予财政倾斜支持。
(2)强化税收征管。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对税收的影响的监控分析,及时掌握重要税种收入变化情况。强化税务稽查,重点对低税负行业、建筑安装业等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应收尽收、及时入库。
(3)加强财政运行管理。统筹财政收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经济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范围,逐步建立项目支出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相挂钩的机制。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改革,进一步探索融资偿债新方式,积极筹措偿债资金,妥善应对、安排债务偿还。
/6. 突出抓好社会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携手共创平安和谐家园”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大化解社会矛盾力度,在市及各县区卫生、人社、工商、国土、征地搬迁等部门建立行业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强化基层基础,重点抓好镇级综治办建设和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中心法庭的规范化建设,推进市县公检法司业务技术用房和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场所建设。建立重大项目、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大型餐馆、注射剂和特殊药品等高风险品种和高风险企业的重点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全市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突出抓好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各位代表,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争取更大的工作成效,全力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