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黄登成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和市委的各项部署,围绕新时代钦州发展新目标新思路,开展“不忘初心再扬帆”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年”活动,全力推进十大专项重点工作,成功克服发展中的极端困难和风险挑战,较好地完成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平稳发展。
(一)千方百计抓稳增长,经济运行协调性增强
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提质量结合,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大力培育农业、服务业、财税增长潜力,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工业、投资、建筑业运行质量,推动经济在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总体平稳运行。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财政收入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33.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6%。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18个主要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城乡居民收入、能源消耗等7个指标未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其余11个达到或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1.财政收入成功破解连续负增长困局、实现扭负为正。面对年初预测全年财政收入负增长幅度大、不可能实现正增长的严峻形势,主动应对,采取争取中石油增加汽油内销量、自治区批准一般贸易免抵调库指标、大力培育建筑业和服务业税源等多个措施,千方百计缩小缺口,成功扭转了财政收入两年来负增长局面。财源建设初显成效,全年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税收分别增长2.7%、26.8%,房地产业税收增长38.1%。全年非税收入占比较上年下降1.35个百分点。全年减轻行政事业性收费负担7000万元,减少企业非税支出5000多万元,办理各类减免税20.87亿元。
2.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力。开展服务业精细化管理,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2%。重点领域消费潜力释放,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63.3%、108.4%,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消费分别增长32.7%、39.1%。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政银企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光大银行、桂林银行进驻开业,新增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2%、11.9%;惠龙易通、祥龙物流获批无车承运人资质,公路、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增长9%、2%。
3.工业扭转下行态势实现企稳。建立“一对一”服务企业机制,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措施,开展电力直接交易的200多家企业减少用电成本1.65亿元,新增9家企业获“惠企贷”8000多万元。全市13个主要产品中有9个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工业用电量增长10.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
4.投资增长稳中趋好。推行重大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精细化管理试点经验获全区推广。全年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完成额增长17.7%;以企业投资为主的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27.8%、32.4%,民间投资增长24.2%。组建石油化工等产业招商工作小组分领域分区域抓龙头招商,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2.2亿元、增长9%。
5.农业增长创近10年来新高。主要农产品产量普遍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12.8万吨,水产品产量增长4.6%,水果产量增长9.7%,其中,荔枝产量增长27.1%,对农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20.6%。举办了荔枝网上行等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产品顺产顺销。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5%。
(二)加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工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落实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谋划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取得积极进展。
1.临港产业集群龙头更强产业链更优。
(1)石化产业加快集聚升级。将打造“油、煤、气”三头并进多元化石化产业体系作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加大龙头和产业链项目招商,引导企业强强联合、上下游紧密配套。与华谊集团、广投集团建立三方战略合作,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总投资从228亿元追加到700多亿元,一期工业气体岛项目主体装置加快建设。一期投资350亿元的浙江桐昆芳烃项目落户,总投资102亿元四川能源投资集团轻烃综合利用、总投资800多亿元的新浦化学凝析油综合利用项目签订框架协议,广西投资集团乙烷制乙烯、中石油120万吨石脑油制乙烯项目加快前期工作,法国苏伊士固废处理、美国普莱克斯大型空分、荷兰孚宝专业石化码头仓储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全球顶尖公用工程配套商投资的石化专业配套项目进驻。玉柴石化异辛烷、金天地沥青等下游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天亿液化气综合利用项目进入单机调试。钦州石化产业园进入全国537个专业化工园区的30强。
(2)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加快完善。修造船方面,中船一期10万吨级修船项目全面投产,2万吨级造船项目加快前期工作。新能源汽车方面,产业核心要素加快集聚,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科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电容及无线充电桩一期、大酉中动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一期等建成投产,总投资35亿元的浦北高迈新能源重型卡车、绿传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金特安轮胎等一批汽车产业建链项目落户建设。风电装备方面,金风科技风机主机制造项目落户,中船柔性风电塔制造、和风风电塔筒制造项目建成投产。
2.以数字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成立了数字钦州建设领导小组,新引进广州讯猫等4家信息服务企业,入驻华为关联企业达到9家,富士康医疗影像云中心、“必爱旅行网”广西总部大数据与结算中心等商用大数据应用平台建成投入运营,搭建了教育云、健康云、警务云等智慧管理平台,基于华为的数字经济生态链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突破,鑫德利光电科技研发与生产基地二期等开工建设,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等大项目落户。
3.县域工业实现新发展。钦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浦北健康产业园等县域工业园加快建设,灵山陆屋机电产业园二期、灵山大怀山风电场等项目开工建设,浦北高迈新能源重型卡车动力电池、浦北华益电池新材料、钦南康熙岭渔光互补光伏电一期等项目竣工,北部湾沿海首个风力发电场——浦北龙门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4.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培育。推动认定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5件。新增8个广西名牌,有效注册商标达4591件、增长37.7%。
(三)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陆海枢纽集聚效应加快形成
发挥陆海枢纽城市建设总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作用,全力突破大通道、大港口、大物流重大工程,陆海枢纽集聚效应增强。
1.西部陆海新通道破瓶颈项目加快建设。13个列入2018年全区计划的通道基础设施项目中,钦州港东站集装箱办理站、钦州保税港区东卡口工程2个项目开工建设,钦港线与钦大线联络线、南宁至钦州段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2个项目基本完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期工程加快建设,鹰岭作业区2#、4#泊位竣工,钦州保税港区3-4#泊位堆场改造工程建成,港口吞吐能力新增514万吨、达到1.15亿吨。新增5个泊位对外开放运营,开放口岸达到29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使用率覆盖率达到80%,钦州口岸以全区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口岸核心能力复核验收,钦州海关出口、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分别压缩46.26%、79.29%,钦州保税港区出口、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 90.57%、39.7%。
2.海铁联运班列进入加密常态化新阶段。重庆至钦州班列从2018年3月实现“天天班”,广西首趟中欧班列(钦州至波兰马拉舍维奇)首发,昆明、贵阳、泸州、宜宾至钦州海铁联运班列开通运行,8条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在钦州运营,全年累计开行1154班次、运输集装箱5.78万标箱,分别增长20倍、23倍。
3.陆海贸易物流快速集聚。新开通钦州-海防、钦州-南非等5条集装箱外贸航线,集装箱航线达43条。钦州港至香港、新加坡两个“天天班”实现常态化运营。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0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2.4万标箱,分别增长21.7%、31.3%。钦州船舶交易大厅建成正式启用。成功引进“独角兽”企业国际惠龙易通,祥龙配套物流园区一期建成投入运营,祥龙物流获认定为国家4A级物流企业。
(四)扩大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合作,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突出抓好营商环境改革,拓展以平台为核心的开放合作,发展环境明显优化,跃居全区前列。
1.营商环境实现大幅优化提升。制订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配套文件。成立6个专项服务小组,安排36位市四家班子领导挂点联系62家企业,689位处级干部挂点联系服务750家企业,建立了“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全覆盖服务企业机制。在全区率先设立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园区行政审批等重要领域综合窗口,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全区率先全面实施市场主体准入承诺制、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全市99.1%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1.6%的进驻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平均日结率70.83%。市场主体数量新增3万户,各类市场主体达15.37万户,增长24.4%。钦州总体投资环境满意度从全区第8位上升到第2位。钦州城市信用综合排名持续提升,在全国262个地级市中排全国第57位、全区第2位。
2.国家级平台加快升级发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两国双园”集聚带动效应增强,累计完成征地搬迁22平方公里,产城建设快速推进,实现鑫德利一期、科艺新能源一期、凯利数码一期、由你造3D打印等11个产业项目投产,城市配套功能基本完善。钦州保税港区贸易物流加快发展,获批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口岸,开展了“平行汽车进口保税仓储”“关税保证保险”“电信检疫”“先验放后检测”等口岸通关创新和“国外酒庄酒库前移”业务新模式,全年进口汽车1100辆、增长85%,进口酒类突破500万升、总量从全国第18位提升至第13位。
3.城市经贸人文合作积极拓展。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成功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合作网络成员新增6个、达31个,海上搜救、海洋气象、水上训练基地、海事法律服务等4个航运配套服务项目建成。钦州港与泰国林查班港签署缔结国际姐妹港协议。与四川成都市、泸州市、宜宾市等西部城市建立了共同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合作。获得国家同意在钦州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启动建设。海洋渔业合作取得突破,中国文莱大蚝一体化项目落户钦州。全年利用外资6.19亿美元,同比增长34.5%。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域、乡村三位一体建设,城市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域发展、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1.城市滨海特色和形象更凸显。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框架进一步拉开,打通滨江东路、安州大道,一批商住综合体项目入驻并加快建设,市委党校迁建工程、市技工学校回迁建设项目一期、北部湾大学滨海校区二期工程建成,以白石湖、北部湾大学为中心的现代滨海建筑群初具规模。城市交通更加畅通,环城北路、北环大桥、环城西路南段、扬帆大道北延长线等城市主干道建成贯通,基本打通了城市环路,港城一体化公交线路正式开通。城市综合治理明显加强,集中力量进一步解决了土地闲置、市区停车、占道经营等一批城市建设管理难题。城市进一步美化亮化,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自治区复查,河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试运行,基本消除了西干渠及西干渠康熙岭支流黑臭现象。成功举办了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钦州公开赛、第一届钦州坭兴陶文化艺术节暨南向通道陶瓷博览等国际性、全国性文化体育活动。
2.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县域交通条件加快改善,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浦北至清湾高速公路、南宁至钦州(南间至黎合江)二级公路改扩建、浦北石埇至钦州二级公路、灵山沙坪至大塘二级公路等县域对外交通大通道开工建设,沿海高速公路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段改扩建工程、南宁伶俐至陆屋二级公路、新棠至大垌二级公路等县域大通道基本建成。钦北新城路网、商住、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项目加快建设。县域服务经济发展迅速,灵山县在全国第三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考核评价中获评优秀等级,钦南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自治区初审,灵山县、浦北县、钦北区列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新创建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区、休闲农业示范点14个,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蚝情节、灵山荔枝节等各类节会。浦北县获评广西县域科学发展进步县。
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良好。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稳步实施,发展特色优质米规模种植基地2.2万亩;“新三品”创建成效显著,10个产品或企业入选广西首批农产品品牌目录,“钦北荔枝”“钦南辣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钦州赤禾”“浦北黄皮”通过审核并公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4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富硒农产品认证8个。犀牛脚中心渔港列入《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钦州大蚝”入选2018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排行榜的第69位。钦南区获得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授予“钦州大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钦州市获批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单位,灵山县获授予“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新获认定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4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4个,获评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零的突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67家、家庭农场29家。
4.农业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成果通过自治区验收并向农业农村部提交。国有林场改革通过自治区验收。四个县区均建立了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大蚝养殖政策性保险试点成效明显。“河长制”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考评。全市98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标。
(六)直面难点狠抓落实,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按照中央、自治区皇冠体育: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部署,加强统筹,严格责任目标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加强。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全部完成2014年清理甄别认定的存量政府债务置换,获得自治区转贷新增债券资金25.91亿元,出台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开展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月等活动。
2.脱贫攻坚战取得新成绩。加强各类资金整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措财政扶贫资金超过10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5亿元,“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率达86.3%,产业示范基地实现301个贫困村全覆盖,修建20户以上村屯硬化路和砂石路849条、受益贫困村群众50万人。301个贫困村全部成立村民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的贫困村比重达94.4%、排全区第1,其中,2018年91个预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达3万元以上。出台就业扶贫政策,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35家。2018年实现3.8万人脱贫、91个贫困村摘帽。
3.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初显。全力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下沉钦州发现问题的整改。累计拆除“散乱污”企业89家。提前完成市级饮用水水源地14个环境问题整治任务,市级、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加大钦江、南流江等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污染综合治理,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5.7%,钦江东、大风江高塘、茅岭江茅岭大桥等监测断面水质均在Ⅲ类以上。加强联防联控,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优良率(达标率)92.6%,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6%。生态经济加快发展,钦州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获批为全国50个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之一,卓能新能源科技公司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中粮油脂公司获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称号;完成500亩红树林人工种植修复,新增植树造林16.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3%。完成了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和海洋经济普查。
(七)加大投入和强化保障,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
围绕民生重点难点,加大攻坚力度,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1.财政加大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186.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83.8%。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0个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献礼项目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举办了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
2.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北部湾大学成功获批设立。浦北县、钦南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新建成市十三中等一批学校项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成投入使用390栋校舍,完成钦南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和市实验小学、市第三小学、市第五小学第二学区改扩建,市十三中、市十六中、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钦州国际学校、京华国际艺术双语学校等实现招生办学;灵山新洲中学、浦北张黄中学等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项目完成建设,钦北小董中学迁建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完小以上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开展了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示范工作,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覆盖48.7%常住人口、69.03%重点人群、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指标目标如期完成,灵山县列入自治区健康产业示范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市67个图书馆、文化馆(站)对外免费开放完成,完成739家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任务。千年古陶城获批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园,坭兴陶博物馆开馆,冯子材旧居提升展免费开放,刘冯纪念邮票发行,钦州坭兴陶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3.就业、社保、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2.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现与自治区社保“一卡通”平台对接,全市参保人员可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从7月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2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3300元提高到3860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0492万元,发放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金16316万元。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1万套、公租房分配入住2.7万套,农村危房改造竣工3531户。
4.社会保持安全安定有序。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期评估,成功创建首批“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创新开展了安监部门和重点企业互派干部交叉挂职等做法,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严打整治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社会大局稳定,年度群众安全感95%,再创历史新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指标92.61%,排全区第3位。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新增长点少、经济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新增上规的工业企业、建成竣工的总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少,工业、建筑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企业少、一企或几企独大的结构性问题没有根本上改观。GDP、工业产值、外贸等指标增长乏力,没有完成年度预期目标。二是新动能培育发展慢。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不到10%。第三产业主要靠传统的批零住餐企业支撑,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占比仅为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配套弱,很多企业需外购高成本原料、设备等物资。三是关键领域软硬件瓶颈仍突出。城市规划及配套设施建设与企业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钦州港仓储、配送服务、信息服务、引航等服务体系不配套。县域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弱,园区功能不完善。本地物流企业规模小、组货能力较弱,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弱,综合物流成本高。四是要素和人才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突出,获得政府性融资担保的门槛高。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缺少规划和统筹管理机制,我市中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有待加强。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
做好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机遇,全面开展“牢记使命启新航”解放思想再讨论、“产业发展攻坚年”、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提升年”活动,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抓好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二)主要目标
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港口吞吐量增长13%,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年度目标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提出上述目标,贯彻了中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基础,对有条件加快发展的领域设置较高的目标,争取更好结果,尽量与“十三五”规划纲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其中,将全市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以上。主要考虑:一是2019年我市保持较快增长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工业企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中石油、金桂、中粮等支柱企业2019年产值比2018年预计有所增长;加大服务业企业上规上限、“个转企”工作,重点突破信息服务、交通物流等行业发展,第三产业有望保持9%以上的增速。二是经济增长潜力和风险并存。潜力方面主要考虑是,通过尽快出台扶持政策,争取建筑业、交通物流、商贸等行业总部经济2019年取得突破,充分挖掘现有产业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面临的风险主要是,部分停产工业企业复产存在不确定,年内新增投产的工业企业少;建筑业企业特别是一级资质企业受债务、市场竞争等影响,产值恢复较快增长存在较大困难。三是考虑缩小我市与全国、全区人均水平的差距。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市2016年GDP总量已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但人均GDP仍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需要保持不低于全国、全区平均增长水平的增速。
(三)发展形势分析
优势方面。2019年,我市面临的宏观政策环境、战略机遇总体上更加有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推动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并在消费、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陆续推进一批重大政策措施。新时代强化措施推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意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规划即将出台实施,自治区将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北防钦一体化、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布局推动产业、港口、物流、通关等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2019年,我市有华谊二期75万吨丙烯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浙江桐昆芳烃、四川能投轻烃综合利用、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金桂二期等5个总投资超100亿元和恒源电动物流汽车、华谊氯碱2个总投资50-100亿元“5+2”重大产业项目等开工建设,华谊一期工业气体岛、钦州港东站集装箱办理站、大塘至北流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在建。钦州作为陆海枢纽节点将获皇冠体育关注,吸引皇冠体育央企、跨国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进驻布局。
短板方面。产业发展层次总体不高,产业集群效应还未真正形成,产业科技创新驱动弱。港口集疏运、物流、通关、航运等配套功能还不能有效满足港航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开放发展“卡脖子”问题比较突出。园区布局和管理分散,资源缺乏整合,平台经济、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受用海、资金、能耗、征地搬迁等制约较大。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民生领域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与群众期待还存在差距。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措施
根据中央、全区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皇冠体育:全力推进“三大提升”工程和奋力实现“十大突破”等部署,重点抓好9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攻坚年”活动,培育壮大发展动能
1.推动重大龙头产业项目实施取得新突破。
(1)以强链为重点,发展壮大临港产业集群。
实现“油、煤、气”石化产业体系龙头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按照2020年投产的目标加快建设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工业气体岛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华谊二期75万吨丙烯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四川能投轻烃综合利用、桐昆芳烃等投资超100亿元石化龙头项目以及华谊氯碱等投资超50亿元项目。继续推进中石油120万吨石脑油制乙烯项目,争取纳入中石油集团优先实施项目清单。继续推进广投乙烷制乙烯、新浦化学凝析油综合利用项目,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加快新天德乙醇深加工等产业链项目建设。根据龙头项目投资方案,优化功能分区及下游产业延伸方向。规划完善石化园区集疏运体系,与知名仓储企业合作建设专业化石化仓储码头,开工建设园区公用工程石化公共管廊二期工程、法国苏伊士固废处理、美国普莱克斯大型空分等项目,启动危化品铁路装卸线和危险化学品专用停车场等项目。创新园区招商运营模式,组建成立石化园区发展公司,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吸引优质石化项目横向集聚和见效快、质量高的精细化工项目纵向发展。同时,开工建设金桂二期高档纸板扩建工程,引进纸下游产业链项目,做大林浆纸产业集群。
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以中船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为龙头,服务中船扩大修船业务,建成中船一期2万吨造船项目,实现修造并举,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尽快完成力顺轻型载货汽车项目重组并正式投产。积极引进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金风科技风电产业基地一期,优化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推动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海上风力发电等大型海工装备项目落户。
(2)以建链为重点,加快构建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倍增计划,加快引进建设产业关联和配套项目,重点打造云计算及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方面。加快数字钦州建设,年内开工建设中国-东盟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一期等项目,推动华为数字小镇运营,实现数字小镇产业集聚初具规模,以华为为龙头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支持华为、富士康等企业打造工业云平台体系,2019年建成网上政务服务、行政权力运行监管平台、智慧安监等应用平台。全面建立“云长制”,加强信息资源统筹、整合及共享。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方面。推动银翼无人机发动机项目建成投产,争取一批智能制造关联企业落户。开工建设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灵山天山电子液晶显示一体化扩建等项目,积极引进光电、液晶模组等项目。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加快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充电桩二期、钦州绿传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等项目,开工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恒源年产15万套新能源物流汽车(零部件)暨全产业生态协同、浦北高迈新能源重型卡车水氢燃料电池等项目,积极洽谈引进战略合作者推动力顺轻型载货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争取再引进电机、零部件生产、配件等配套关联项目。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慧宝源生物医药基地建设发展,重点加快建设钦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加大医药研发、医药生产、海洋生物制药等企业招商引资,培育医药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式集聚。
新能源产业方面。争取一批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项目列入自治区规划,重点引进开发能力强、项目推进快的优势企业参与项目建设,解决电网接入、林地指标等问题,实现灵山八一茶场风电场、灵山大怀山风电场一期、钦北生物质发电、钦南犀牛脚光伏发电、中马协鑫分布式能源等并网发电,开工建设灵山大怀山风电场二期、浦北龙门风电场二期、钦南风电场一期、保税港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
(3)以补链为重点,推动县域中小工业集聚平台建设升级。整合规范县域工业园,建设一批专业化、高端化产业园区。优化进口林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支持特色园区发展,重点推动浦北林业循环产业园向家具制造、交易展示等中高端产业链发展,灵山武利林业产业园产品和企业转型升级、创建灵山木地板品牌,灵山陆屋机电产业园一期尽快正式运营并扩大卫浴、机电产业链,钦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尽快开工储力医药等入园项目,推动钦北北部湾林木产业园建设,全面开展钦南进口高端木材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端木材加工产业招商。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重点建设灵山七喜大水牛电子工业基地、浦北瀛通电子生产基地、钦北肯泰生物医药等项目。加快糖业企业重组改革。推动一批停产企业尽快复产,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改。推动北部湾华侨投资区总体规划、控规尽快批复实施,开工建设园区供水、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打造产业化发展新形象。推进市级园区与县域园区统筹发展,促进石化、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链向县域园区延伸布局。
2.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促进消费扩规提质升级。组织限上汽车、成品油销售、超市等企业举办各类促销展会活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升顺路发、淘实惠、新村淘等本地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商品促销活动,激活城乡居民消费。开展培育上限上规入库专项行动,重点抓好汽车销售、新开业酒店、新投产软件信息服务企业上规上限和“个转企”。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2)围绕产业融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积极谋划突破大物流产业布局,建立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出台钦州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工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大榄坪综合物流园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金谷危险品综合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集聚区,开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招商,年内开工建设祥龙物流园区二期、安通多式联运综合基地等项目。加快引进传化物流、郑明物流等龙头物流企业,扶持祥龙物流等物流企业壮大。重点建设保税港区、灵山冷链物流项目,加大冷链物流企业招商,加强与西南地区的冷链物流合作。
(3)以全域旅游建设促进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落实我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加快推进钦南区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取尽快通过验收。整体策划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抓好重大旅游综合体招商合作,争取引进大型企业整体开发三娘湾、七十二泾,加快建设坭兴陶特色小镇、沙井岛、灵山县旅游集散中心综合体等项目,做好六万山、王岗山等景区规划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等融合发展,加强旅游品牌创建,继续推进三娘湾创建国家5A级景区,千年古陶城、那雾山等创国家级4A级景区,创建一批自治区级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加快建设五仙湖国际旅游康养基地、滨海新城辣椒槌温泉度假中心、北部湾国际康旅小镇与农林文化综合体等。创新开发合作模式,盘活千年古陶城资产。推动宗申水上飞机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开拓与海南的旅游合作。理顺全市旅游投融资机制,尽快组建市级文化旅游发展平台,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取得突破。
3.更大力度更高质量开展产业大招商。深入实施产业大招商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引进皇冠体育优质的企业、项目。坚持龙头产业招商,发挥产业招商工作小组作用,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新动向,办好专题招商推介,开展点对点、上门招商,重点突破石化、现代物流、海工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招商。创新健全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与华谊、华为等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合作。综合产值、税收、能耗、用地等指标强度标准,开展招商项目综合评估,注重引进有承载平台、有税收、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提高招商选资水平。完善项目招商落户服务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户评估小组、重点签约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组。
4.提升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按照抓品牌、抓创新、抓市场的要求,重点抓好科技、人才、品牌、平台支撑保障,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新认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投入使用,全年转化18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南向领雁”计划、“千名高级职称人才工程”,研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研究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加强产学融合。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争创商标品牌战略示范县(区)、示范企业。以补短板为重点,优先建设重点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物流园区“三区”水电路等关键瓶颈基础设施,推进钦州高新区等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片开发建设运营专业园区。
5.大力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制订交通物流、建筑、国际贸易、大数据等总部经济培育壮大计划,尽快出台鼓励总部企业发展办法及研究制订“数字钦州”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集装箱运输、进一步支持建筑业发展等专项扶持政策,年内推动4家以上现有企业设立贸易总部、新设立国际贸易总部或子公司3家以上、引进一批大数据相关企业、培育交通运输物流总部企业2-3家,实现总部经济培育发展取得突破。
(二)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提升年”活动,实现服务企业环境打造大提升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多评合一”、施工许可“多方案合审”和“多图联审”、区域性评估试点、“证照分离”等改革。编制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公安、水电气等领域“一件事情”的办事清单,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模式,实现皇冠体育领域“一事通办”。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建成运营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对园区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
2.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钦州高新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滨海新城、北部湾华侨投资区等功能区的管理体制,理顺与钦南区管理关系。按要求完成市县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尽快完成城市、交通、文化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完善乡镇“四所合一”改革。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设完善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共享,开展“信用分”应用。落实市场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文化市场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全面铺开“移动执法”,完成市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理顺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实现所有公务用车纳入平台管理。
3.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落实中央、自治区皇冠体育: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部署,出台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政策以及产权保护、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配套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企业机制,建立政企沟通、企业投诉举报受理等平台。全面落实放宽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民间投资准入的各类政策措施,出台鼓励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等专项政策。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策划和推介,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机制。
4.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落实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电力市场交易优惠政策。加大企业融资服务,完善政银企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支持钦州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实现钦州临港产业投资基金尽快组建运营、广西天山电子公司进行首次IPO。完善房地产监管措施,建设商品房公示平台,研究制定住房租赁市场培育政策,搭建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债务规范管理,做好存量政府债务置换。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完成市级国有平台公司整合重组改革,理清和逐步清理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激发国有平台公司活力。积极盘活国有资产。落实中央皇冠体育: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加强全市各类规划统筹,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
(三)全力加快建设陆海联运关键设施,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出海港
1.推动港口大型化发展。完成30万吨级航道清淤工程,实现3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建成运营,东航道扩建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开工,开工建设钦州保税港区7-8#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项目,加快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进港航道等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散杂货专业码头,开工建设金鼓12#及16、17#石化泊位,启动鹰岭3#泊位前期工作,加快创大货运滚装码头前期工作。统筹规划整合码头资源,建设危险品堆场、仓储,提升港口综合功能。完成《钦州港总体规划》修编。
2.进一步完善港口综合交通体系。推动钦州港东站集装箱办理站一期、钦州保税港区东卡口建成投入使用。加快铁路专支线及站场建设,尽快开工建设钦港支线扩能改造项目,加快完成钦州港站至钦州港东站铁路支线电气化改造、钦州东至三墩铁路支线等前期工作。完善疏港公路通道体系,加快金鼓江疏港(钦海)大道建设,开工建设钦州港进港公路改造提升工程、鹰岭作业区疏港道路,建成金鼓大街改扩建(路面改造)工程。
3.提升港口管理服务运营水平。推动宜宾北、自贡南、兰州东川至钦州港等海铁联运班列尽快常态化运行,设立贵阳-钦州“无水港”,实现北部湾航运交易所挂牌运营。启动北部湾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引进大型航运企业进驻,争取开通至欧洲、美洲、东非等远洋航线。
4.推进大通道提效降费取得突破。继续开展港口收费政策研究,制订降费措施。提高应用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覆盖率,争取率先应用国家“单一窗口”模块。加快口岸通关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口岸联检部门与引航、港务、物流等港口管理运营部门业务协同机制,健全口岸管理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互”合作机制,尽快设立北部湾(钦州)中心海关,建设钦州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推动勒沟作业区13-14#泊位、鹰岭作业区14#泊位等涉外码头泊位规范化建设并对外开放。争取进境活牛屠宰指定口岸获批。试点推进中新、中马等跨国口岸通关便利化合作。
5.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建立健全海洋经济发展统筹管理机制,重点围绕海产品养殖及加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船舶和装备制造等特色海洋产业,谋划一批引领性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加大招商引资,主动承接海洋产业转移,引进海洋经济龙头项目、发展平台、研发载体、技术团队。将大蚝产业作为国际产业合作的重点,服务好中国-文莱牡蛎(大蚝)养殖基地等建设。规划建设海洋产业集聚区,开展海洋产品认证、涉海标准互认、海洋产业互动、港口互通等领域创新探索。
(四)深化国家级园区改革创新,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1.推进市园统筹改革发展取得突破。继续深化“两国双园”合作,积极筹备召开两国双园理事会,全面落实自治区皇冠体育:优化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尽快建立市园一体化统筹推动机制,理清优化园区产业发展思路,聚焦产业项目引进、建设、投产,集中全市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园区发展,实现鑫德利光电二期、舒视豪PC眼镜生产基地、蛋壳机器人生产研发基地、True love 品牌数字医疗器械、燕窝加工贸易基地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年产5万吨食品级药品级钙镁盐、智能投影传媒中心、智能视觉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园区产业发展尽快见成效。钦州保税港区复制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通关、贸易便利化等政策措施,重点建成奇智全自动喷气纺纱加工、金汇汽车仓储、侨益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国际冷链中心等项目,培育引进国际贸易集成商,扩大汽车进出口、跨境电商、冷链进口等特色业务。推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资源整合,建立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并与钦州高新区等周边园区联动错位发展。
2.加快拓展国内外城市合作。扩大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成果,完善中方秘书处议事协调功能,举办年度工作会议,与东盟国家港口城市在港口、物流、海员培训、海洋气象、旅游等率先开展务实合作,重点争取菲律宾宿务港等新成员加入合作网络,并推动与马来西亚关丹市、菲律宾曼达威市等缔结友城关系。拓展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物流、产业合作,推动与成都、宜宾、泸州等合作形成机制化,与重庆开展物流、产业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合作共建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
3.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水平。服务外向型企业扩增产能。依托指定进口口岸优势,引进汽车、红酒等进口企业10家以上。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商品展销会,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实施第二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培育骏升科技、凯利数码等加工贸易龙头企业。高水平建设钦州保税港区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实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钦州产业园启动区开工建设。
(五)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保持有效投资力度
1.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统筹力度。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区园区牵头抓落实的作用,统筹组织实施好本领域本辖区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精细化管理措施和机制,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会诊、高效解决,开通“企业问题直通车”。定期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重大项目联合会商、重大项目联合审批等活动。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代办机制,全程跟踪服务项目落地建设。加强重大项目推进跟踪服务,把项目推进情况纳入“红黑榜”管理。探索项目推进激励机制。市层面统筹推进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50个以上,新开工120个以上、竣工60个以上。组织实施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全面推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精细化管理和清单式管理。
2.抓好重点领域投资。提高产业投资比重,建立产业项目谋划、引进、落地、建设全过程推进机制,全年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50个以上,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重点园区项目建设,实现国家和自治区级园区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50%。
3.优化项目要素保障。推动审批、自然资源、环保、财政、金融等部门围绕全市重点项目计划特别是“产业发展攻坚年”重大项目配置要素,制订年度保障方案,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争取和统筹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用好用地管理创新政策,加大存量土地盘活,抓好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参与全区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完善“打违、拆迁、安置”三位一体征地搬迁模式,针对每个项目提出解决“指标”配置方案,提前开展土地征收。盘活空置围填海项目,组织重大项目用海报批。用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专项债券、县域绿色金融、地方政府债券等融资支持政策,向银行机构推荐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4.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和储备。落实重大项目建设“五个优化”“五个简化”政策措施,进一步清理投资审批事项,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加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谋划产业、铁路、公路、水运、物流、水利、能源等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规划、自治区支持计划。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制度,完善重大项目建设三年滚动计划。
(六)加快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1.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和品质。
(1)促进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提速提质。加快推进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加快茶山江片区城市设计、辣椒槌以南片区控规、绿地及水系、综合管网等专项规划。白石湖片区继续完善骨架路网系统,打通白石湖片区与茶山江片区城市主干道,建设菩提路、嘉兴街等路网及地下综合管廊,加快精品楼盘、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和开盘,与主城区、园博园片区开发形成联动。茶山江片区新开工茶山江大街,积极推进广西英华国际学院、钦州商贸学校迁建等项目,规划建设钦州科教园区。辣椒槌片区加快建设滨海大道,谋划推进片区整体开发建设。继续办好世界沙滩排球赛钦州公开赛等滨海体育赛事。
(2)优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布局。推进中心城区港城交通一体化,加快建设北部湾大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道路,开展市区至三娘湾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和钦州至钦州港轨道交通建设研究。开展久隆经黄屋屯至九鸦(绕城线)一级公路前期工作。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加快产城项目布局建设,打通马莱大道、友谊大道、云顶大街东段等园区干道,扩大特色扶贫小镇等产城融合片区建设形象。钦州港区重点提升港城形象,完善各片区控规,全面建成新城区路网二期工程,推进主干道道路景观提升、路面维修工程。统筹钦州港区域城市布局,启动临港新城规划建设。
(3)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加快《钦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进一步畅通城区路网,加快乘风大道(金海湾西大街以南段)、东泉街等道路和钦州湾大道(西环路至南北二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小街小巷贯通工程。实施钦江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上移工程,加快建设郁江调水工程,开工建设大马鞍水库扩容工程,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园林绿化精品线路,实现年内主要绿化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主城区内河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建设大榄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年内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重点推进上沙村、沙坪村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全面建设,积极落实各项配套保障措施,实现市区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
(4)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完善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主城区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等城市管理系统,启动5G试点。稳步推进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临时停车收费。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理顺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体制。尽快出台《钦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启动《钦州市城市绿化条例》立法。加强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照明、绿化、燃气等市政公用行业管理。探索推进环卫保洁作业市场化运作模式。
2.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1)强化中心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加快钦州至浦北、钦州港至灵山高速公路、灵山至南宁新福一级公路等县域大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浦北石埇至钦州、钦州至北部湾华侨投资区二级公路。开展钦州至灵山、浦北铁路建设规划研究。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创建1个“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
(2)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加快灵山、浦北县城开发建设和产业、人口集聚,继续实施示范县工程,推进灵山县绕城一级公路、浦北龙门至平马一级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浦北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期评估,加强灵山陆屋全国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培育建设钦北大寺飞翔小镇、浦北龙门红椎菌小镇等自治区级特色小镇,推动钦南坭兴陶特色小镇列入广西第二批特色小镇培育名录,规划建设钦南龙门港、钦北小董等特色小镇,开工建设灵山玩具动漫小镇一期等特色小镇储备项目。
3.推进北防钦一体化重大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完成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段改扩建工程,加快南宁至钦州公路(南间至黎合江段)改扩建工程、大塘至北流高速公路等跨市大通道建设,推进兰海高速钦州至北海段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加快钦州东站至钦州站动车联络线、广西滨海高速公路、邕北高铁大塘至吴圩机场联络线等项目前期工作。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
1.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316万亩、总产量106万吨。积极扩大马铃薯高产示范。开发海水稻米、富硒米、“竹稻米”等特色优质米品种,启动沿海地区海红米产业示范区建设。推进水果优质化标准化发展,开展荔枝果园升级改造,积极发展柑橘、火龙果、百香果等特色水果。推动蔬菜、茶叶、中草药等特色经济作物向集约化种植、加工型生产转型升级。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印发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加强海洋养殖用海管理,推广水产绿色生态养殖新模式。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水利支撑,完成一批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建设王岗山水库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
(2)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工程。深入实施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程,继续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完善示范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新技术新品种,年内新增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2个,新认定一批县级示范区。完成犀牛脚现代渔港经济区规划,建成丝螺港避风锚地升级改造、犀牛脚中心渔港扩建工程突堤码头项目。加快建设海洋牧场一期工程。出台钦州大蚝产业发展规划、大蚝养殖技术规范、大蚝产品标准等,建设提升钦州大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一带一路”渔业合作示范区,加快犀牛脚中三墩与大风江大蚝苗种繁育示范区、犀牛脚大蚝产品加工区建设,扩大钦州蚝情节影响力。推动灵山百年龙武庄园等创建自治区田园综合体。加大面向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上市公司的农业大招商。
(3)促进特色农产品创品牌增价值。出台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制订农产品贮藏、烘干、包装和分等分级等环节奖补政策,落实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用地、用电政策,重点抓好荔枝、黄瓜皮、火龙果、百香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建设县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继续组织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培育本地水果自主品牌,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2万亩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申报认定富硒农产品。出台扶持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办法,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认定自治区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以上,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家庭农场20家以上。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育。加强农产品推介,推动农产品销售与农村电商结合、农产品展销会对接。
2.加快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积极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扩大水稻、甘蔗和马铃薯等大宗农作物保险种类和牡蛎(大蚝)保险品种试点。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模式。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美丽钦州·幸福乡村”活动,以污水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推进2686个自然村屯实施基本型整治、217个自然村屯实施设施完善型整治、22个自然村屯实施精品示范型整治。完成5个农村公共厕所改造试点项目。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设,完成农村垃圾专项治理两年攻坚任务,探索有效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继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4.继续推进精准脱贫攻坚。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等工作。抓好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和支农再贷款投放,引导扩大各类资本投入。解决好易地扶贫群众就业等后续发展问题。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和扶贫资金监管。争取如期完成71个贫困村摘帽、5.2万贫困户脱贫的年度减贫任务。
(八)坚持绿色发展,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1.加大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深入扎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战役,尽快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水污染防治方面,重点推进钦江、南流江、近岸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年内完成钦江水产片区养殖整治、流域所有排污口清理整治、主城区所有黑臭水体整治,实现钦江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南流江流域实施禁养区水产养殖及畜禽养殖场全面清理整治、促进沿江镇级污水处理厂有效运行,加大茅尾海沿岸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清理整治,完成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实现水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改善。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推动工业企业烟气达标排放,强化城市防尘抑尘措施,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对。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完成河东、河西、灵山县城和浦北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钦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中心、工业废弃物处置中心、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二期、灵山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突出抓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工程,加强已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同时,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治理工程,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进一步加大违法采砂、采矿、用海综合整治力度。
2.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工业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绿色工厂。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完成绿化造林11万亩。建设钦州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实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组织开展绿色低碳行动。
3.完善生态环保管理体制。编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推进环保机构监测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工作。深化森林公安改革。加大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申报全国海洋防灾减灾示范区。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监测管理。创新生态环境设施建设运行模式,推进以EPC、PPP等模式建设黑臭水体整治等生态环保项目,建立镇级污水处理收费体系,探索镇级污水处理项目整体打包统一运营管理模式。
(九)围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
1.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优化教育规划布局,续建、改扩建、新建一批教育项目,增加教育资源供给,缓解“入学难”“大班额”问题;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年内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通过率100%;扩大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73%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启动新高考改革,年内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9%以上;巩固提升职业教育,支持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升本工作,积极筹建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支持和鼓励民办学校发展。全面推进健康钦州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医联体建设、医保支付方式、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方面迈开更大步伐,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成市群众艺术馆搬迁、一批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和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完善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推动出台《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创建工作,加强古建筑等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策划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继续办好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继续深入实施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抓好社保、健康、教育、水利、安居、农补、生态、文化、扶贫、科技等一批惠民项目建设。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运用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开展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镇政府审批改革。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信息化水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0.89万人。年内实现棚户区改造开工6791套、基本建成1.07万套,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
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争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尽快通过验收,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落实各类主体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形势稳定。进一步推进镇(街道)综治中心标准化、综治视联网、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雪亮工程”建设,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打好禁毒攻坚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应急保障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4.积极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加大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工作,完善四级劳动就业统一信息平台,认定一批就业扶贫车间、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平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推行项目制培训。抓好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3万人。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权,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治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冯国旭 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