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  > 皇冠体育 > 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

皇冠体育:钦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4月22日在钦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黄登成

2020-04-27 81133次浏览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执行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皇冠体育: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及市人大财经委皇冠体育:计划报告的审议意见等要求,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攻坚年、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提升年”活动,全力推进“三大提升”工程和“十大突破”重点工作,经济发展总体稳中有进、重点领域提质突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全面落实稳增长要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切实当好全区经济稳增长排头兵。

一是主要指标运行好于年初预期。健全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实行重点指标运行月度监测、季度分析,强化政策、要素协同支撑保障,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在全区前列。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7.8%,比2019年年初预期目标高0.8个百分点,比2018年高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比2019年年初预期目标高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2位;财政收入增长8.1%,比2019年年初预期目标高3.1个百分点。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的34个指标,有27个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占比79.4%,2个指标部分完成预期目标。

二是经济稳增长基本面趋好。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55.6%,2019年内新增服务业上规上限企业125家;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31.5%、14.1%,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3.5%、26.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3%、65.8%。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工业用电量增长10.9%,新投产上规企业26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

三是经济发展活力增强。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8%和16%、总量突破2000亿元,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涌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5%、对全市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1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15%。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501个项目完成投资314亿元,增长39.7%;工业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全年增长5.4%,占全市投资比重提高到26.4%;民间投资增长6.9%,占全市投资比重达51.7%。

(二)全力实施“产业发展攻坚年”活动,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以“双百双新”项目为重点,着力抓产业龙头项目、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以绿色化工为代表的优势主导产业“四梁八柱”加快形成。

一是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实现突破。创新机制,全力推进“5+2”(年内开工5个投资超百亿元和2个投资50—100亿元工业项目)重大项目。总投资510亿元的桐昆绿色石化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450亿元的恒逸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总投资100亿元的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14亿元的金桂二期180万吨高档纸板扩建项目、总投资150亿元的华谊二期75万吨丙烯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华谊二期氯碱项目、总投资220亿元的恒逸石化一期1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及中盟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桐昆石化一期60万吨苯乙烯项目年内全部开工。策划了总投资6885亿元的104个“双百双新”重大产业项目,其中总投资3355亿元的30个项目列入全区“双百双新”计划。

二是总部经济、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出台了总部经济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等扶持政策,重点发展商贸、交通物流、建筑业等行业总部经济。大数据产业实现突破发展,钦州获列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副中心,钦州华为数字小镇建成运营,获2019年“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国际合作创新奖”、“第一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入驻大数据及关联企业53家。贸易物流业加快集聚,出台了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进了钦州传泰公路港、普洛斯物流等项目,新增4家A级物流企业,6家企业入选广西物流50强;新引进贸易总部企业14家,完成贸易进出口总额50亿元。出台政策支持本地建筑企业开拓市场,钦州建筑产业园一期工程建成,新增1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全市建筑业企业新增27家、达到221家。3个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入驻服务业企业超800家,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获认定为自治区级优秀服务业集聚区。

三是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25个技改项目列入自治区“千企技改”计划。钦州港区天源电池级氢氧化锂、钦州高新区银翼多燃料两冲程发动机生产一期等“双新”项目建成。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建成。钦州绿传科技有限公司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初创组第二名。新增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示范企业各1家,7家企业列入广西“瞪羚企业”培育库,2家企业获认定为广西“瞪羚企业”,新增32家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6家。

四是产业大招商攻坚成效明显。开展绿色化工、大数据等九大重点产业专题招商行动,主动“走出去”招商,分别在杭州、重庆、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了大数据、向海经济、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城市综合体开发、文化旅游等多场产业招商推介。全市新引进项目336个,总投资额1487.2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30亿元。

(三)创新推进陆海新通道“畅、通、廉”建设,陆海联运枢纽作用大幅增强

推动大通道、大港口建设紧密联动,打通海铁联运关键瓶颈,钦州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一是海铁联运破瓶颈工程建设实现突破。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工程建成运营,成为全国第12个建成的集装箱中心站,打通了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期工程(10万吨级集装箱双向航道)建成运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二期工程、大榄坪南作业区7—8#集装箱泊位自动化改造项目开工建设。30万吨级油码头3个配套工程加快建设,大榄坪南作业区9—10#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

二是口岸提效降费成效显著。与西部省市海关建立了“点对点”联系模式,设立了陆海新通道“专用查验平台”和“专用窗口”,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单一窗口”申报率达100%,全面实现通关全程无纸化,取消了22项单证、环节,钦州港海关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从2018年的100.6小时、5.55小时压缩至2019年的50.06小时、2.87小时,分别压缩50.2%、48.3%。推动港口包干费、集装箱清洗收费、进出口环节代理收费标准等下调,进口集装箱通关费用每个标准箱下降1000元以上。开展了海铁联运“一口价、一票制”改革,重庆经钦州港至新加坡海铁联运“一口价”3800元/标箱,比分段运输下降38%。获批广西唯一的活牛进口口岸,马来西亚毛燕进口、澳洲活牛进口等特色业务正式开展。

三是陆海物流集聚加速。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新开通广西首趟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全年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243列、发运总箱量11.2万标箱,分别增长94.4%、94%。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启动运营,全年新增内外贸集装箱航线各3条,首次开通至南美东部集装箱远洋航线,运营航线达45条,其中外贸航线增加至26条。全年港口吞吐量1.19亿吨、增长19.3%,集装箱吞吐量迈上300万标箱新台阶,完成301.6万标箱、增长33.5%。

(四)获批自贸试验区重大战略平台,开放合作格局实现历史性提升

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抢抓机遇,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获得新的重要战略定位和支持,跃居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最前沿。

一是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获批并启动建设。总面积119.99平方公里的广西自贸试验区2019年8月获批设立并正式揭牌,其中,钦州港片区58.19平方公里,为全区3个片区中面积最大、唯一临海的片区,并获“一港两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发展集聚区、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定位。57个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实施,“两步申报”通关、全区首笔“单一窗口”在线融资“跨境贷”等创新成果落地,形成了“净地交付”、海铁联运“一口价”等可复制可推广事项。截至2019年12月31日,钦州港片区新注册企业694家,入驻企业2029家;新签约重大项目22个,投资总额315亿元。

二是国家级平台集聚效应增强。中马“两国双园”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成为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新战略定位,两园获列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的重点项目,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功召开,毛燕进口加工业务实现突破。钦州保税港区特色业务加快发展,全年进口汽车800辆、出口汽车1486辆,新增注册企业211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8.4亿元。钦州市获批列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钦州港区实现工业产值720亿元、财政收入81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51%、50.6%,2019年全年招商合同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

三是区域合作拓展力度加大。在2018年与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建立战略合作的基础上,2019年新增与重庆市江津区和四川省成都市、内江市、自贡市、德阳市签署了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城市达到7个。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落户并开工建设。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9年全年新引进大湾区企业投资项目140个、总投资404.3亿元。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新增成员9个、达到39个,首次举办面向东盟港航部门、企业的培训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关丹日”活动。全年引进外资企业36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8%。

(五)着力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面貌有新变化。

一是中心城市宜居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滨海新城白石湖、茶山江片区开发全面铺开,安州大道中段等5条道路全面建设,白石湖片区在建一批高品质房地产项目,钦州技工学校迁建等4个科教项目建成,沙井岛片区入驻开工首个高端滨海居住项目。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钦州湾大道(西环路至南北二级路段)升级改造工程、环城西路南段、平山大街建成通车,钦江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上移工程建成投用,郁江调水工程实现贯通试水,完成了河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基本消除主城区建成区污水直排口,投入1299万元完成了小街小巷及学校周边配套道路、小区小院基础配套设施改造、排水改造、街头绿地等一批“暖心工程”项目建设。

二是县域经济加快提质升级。县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浦北高迈新能源一期、钦北锰华新能源等一批“双十双新”项目竣工投产,中国—东盟进口木材深加工产业园启动建设,浦北林木循环经济产业园列入自治区重点打造的林木高质量发展园区,灵山陆屋机电产业园成为全区5个创新轻工特色示范园之一,钦北区获“广西民营经济示范区”称号,钦南区坭兴陶特色小镇入选第二批广西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县域旅游提质升级,浦北县成功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全市新创建4A级旅游景区1个及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钦北区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是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播种面积281万亩、产量93万吨的年度任务,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得到自治区肯定,水果、蔬菜、海产品等大宗特色农产品顺产顺销,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5.4%。浦北县获“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称号。获认定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美丽钦州”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开展,“三清三拆”成效显著,完成了692个基本整治型村庄、20个设施完善型村庄、5个精品示范型村庄的年度建设任务,浦北县获评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灵山县3个村庄获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率97.7%,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家庭农场33家。

(六)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攻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社会、基层活力,以更大改革促更快发展。

一是营商环境水平继续保持全区领先。整合设立了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报装业务、获得信贷等综合窗口,推行了企业开办、商事服务、企业贷款、项目申报等“套餐式”服务。实现了“市区联办、一人通办”审批模式。公布了市、县、镇、村级政务服务事项,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4%。我市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百日攻坚加权综合得分排全区第2位,4个县区均进入全区县(市、区)前10位。全年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3万户,增长20%。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267家企业获得电力直接交易额33.45亿千瓦时,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55亿元,钦南区金窝工业园列入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免税费16.8亿元。落实水电气价格改革措施,全年为企业再降低成本7500万元。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取得新进展,我市获得信贷指标排全区第1位,“政银企”融资信息平台有589家企业获得46.5亿元融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4%、8.8%;设立了临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支持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开展清理偿还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清偿债款3.9亿元,清偿进度 64.9%,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任务。交通运输仓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等“补短板”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4.8%、286.5%、274.3%。

三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3家市级国有平台公司改革重组实现突破,完成了资产盘活和注入、理顺管理体制、内部机构设置优化等工作。健全了钦州市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市园一体化机制,合作推进了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平台经济等项目,招商、财税等市园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

(七)加快实施惠民工程,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民生、生态环保难题,加强社会治理工作,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民生投入力度不减。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投入资金69.6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5%,累计新增村屯道路254.2公里、改造竣工农村危房6736户等,解决了群众出行、住房等难题。2019年全年民生支出184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1.8%。

二是脱贫攻坚达到进度要求。组织开展脱贫攻坚“集中行动”,“三保障”重难点指标取得突破,应参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2019年预脱贫建档立卡危改户全部完成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战役28个项目全部竣工。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3.3万户、覆盖率达93.4%,超过自治区要求,25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占贫困村总数的84.1%。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的具体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全年完成64个贫困村、6.8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达到“2019年年底实现95%的贫困人口脱贫”的要求,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5%。

三是污染防治攻坚效果显现。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全面完成“散乱污”小冶炼企业问题整改并通过自治区现场核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的25个整改事项已有16个通过销号备案、2个通过自治区现场核验。钦江、大榄江等综合治理攻坚工作成效初显,东西干渠等主城区10条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南流江流域禁养区累计清理养殖场580家、沿线14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入运营。近岸海域非法和不合理入海排污口全面完成整治。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标率)93.4%、上升0.8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持平。

四是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便民惠民。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市第十六中学、市东升学校、市第三十七小学、市京华国际艺术双语学校一期等建成投入使用,主城区新建成6所中小学校,全市新增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27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组建了9个市级医联体,镇卫生院参与医联体建设比例达95%,灵山县、浦北县分别获列为国家、自治区级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钦州市智慧医疗工程项目建成启用。搭建了“健康养老产业厅市合作”工作机制,新增医养公建民营养老机构5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4家。隆重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钦州公开赛获国际沙排赛事年度最佳赛区奖、广西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称号,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四大名陶展、钦州蚝情节等特色文旅活动,新建成4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五是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加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全市新认定就业见习基地17家、创业孵化基地3家,灵山县农民工创业园获“自治区级农民工创业园”称号,完成“千村万企”职业培训2.85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1%,控制在年初预期目标内。全市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90元和每人每年4440元,城乡低保补助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16元和232元。全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了2290万元临时价格补贴,累计惠及困难群众124万人次。

六是社会安全稳定工作全面加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整治工作,打掉了一批涉黑组织、涉恶犯罪集团、涉恶团伙。成立了市应急救援中心,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巡查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

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尤其在重大项目攻坚、优势产业发展、开放格局提升等方面实现了突破。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计划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工业产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地表水质量等指标未达到2019年年初预期目标,从中反映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很大。工业产值增速明显低于年初预期,虽然有外部环境影响的因素,但主要是缺少新的重大增长点支撑,电子、饲料加工等行业产值下降对全市工业运行影响大,全市工业企业停产面超过10%、利润下降12.3%。二是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配套条件不完善,产业园区的贡献不强,县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是港口、物流领域软硬件配套不完善。港口装卸、仓储等配套服务能力不强,集装箱航线以中转和近洋航线为主,货物转口时间长和费用高成为制约港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四是土地、资金等要素紧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有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五是民生领域短板弱项还比较突出。钦江、近岸海域、危险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治理形势还比较严峻,主城区“入园难”等民生问题需要下更大力气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工作方针,抢抓机遇,敢闯敢试,真抓实干,全力做好“港、区、产、城、人”五篇文章,大力发展临港绿色大工业、临港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着力做好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风貌管控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形成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钦州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提出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港口吞吐量1.3亿吨、增长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80万标箱、增长26%;现行标准下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

制定GDP增长5%的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各行业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因素。从一二三产业看,其中:农业受疫情影响不大,同时在水果产量增长较大、生猪养殖恢复等拉动下,第一产业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第二产业增长新支撑点少,工业和建筑业受疫情影响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有望全面恢复,主要下行因素是部分石化企业受停产检修、市场不景气等影响,产值减少较多,同时缺少新投产的重大工业企业,工业产值预计低位增长;第三产业各行业基本受到疫情的影响,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交通运输等受影响明显的行业全面恢复正常经营需要到二季度,虽然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企业拉动,但占第三产业比重还相对较小,预计第三产业增长提升空间有限。同时,考虑到当前我市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相对较低,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扩大总量仍是首要任务,特别是面临西部陆海新通道、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实施的黄金机遇期,在实际工作将争取更好的结果,为“十四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2020年重点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高水平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提升港口综合功能和竞争力

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牵引作用,对标国内外先进港口,建设完善钦州港软硬件设施,增强港口集聚辐射功能,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枢纽经济。

一是加快重大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0年,实现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及航道全面运营,基本建成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大榄坪南作业区9—10#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大榄坪作业区1—3#泊位、金鼓江作业区14—15#泊位、大榄坪南作业区12—13#泊位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大榄坪南作业区7—8#集装箱泊位自动化改造等项目。推进钦州港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航道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钦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尽快获批,研究启动钦州港三墩二期扩区片区开发。

二是优化港口服务环境。对标新加坡等国际港口,推进钦州港集装箱国际门户港数字化便利化一体化建设,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建设,实现钦州口岸进一步提效降费优服。争取年内入驻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的航运、货代、船代、报关、金融保险、物流等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交易所钦州区域总部。确保钦州港至香港班轮“天天班”常态化运营,巩固钦州港至非洲、南美远洋航线,拓展钦州港至海南、越南海防“穿梭巴士”航线,力争全年新增外贸集装箱航线2条以上。

三是大力培育港口货源。在班列组织、港口作业等方面优化服务,争取钦州港至重庆、成都班列运行时间压缩25%,尽快开通柳州、桂林至钦州港海铁联运班列,全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运行3000列以上、发运集装箱20万标箱以上。以重庆、贵州、甘肃、云南等省市的重要物流、制造业节点城市为重点,加大对接洽谈,继续推动建立城市间战略合作,建立健全“无水港”合作和物流组织共享机制。推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升级建设,完善沟通合作机制,力争在港口物流信息互联共享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紧扣“一港两区”战略定位,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一流标准,强化改革创新,推动钦州港片区建设尽快出形象、见成效,打造开放合作“金字招牌”。

一是狠抓制度创新和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重点推进海铁联运“一单制”、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马“两国双园”“点对点”金融创新、中国—东盟特色优势跨境产业链、重大项目用海用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极简审批”等改革试点创新,全面铺开改革试点任务,年内累计完成试点任务70项,力争形成在全国推广的可复制可推广创新事项和案例3项以上,在全区推广10项以上。加快推动全国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创新经验全面落地。在“广西自贸三十条”基础上,出台实施钦州港片区配套支持政策,开展政策宣传培训专项活动,设立政策兑现“绿色通道”。全年新设立企业3500家以上。

二是强化国家级平台联动发展。在设立钦州港片区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健全市直部门、县区与钦州港片区联动协作机制,推进市与片区、片区与周边区域、片区内各功能区之间统筹发展。推动自贸试验区政策与中马“两国双园”、钦州保税港区等政策的系统集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着力提升“两国双园”合作质量,争取联合理事会上升到更高层级、获得中马两国相关部门皇冠体育资源投入,加快建设清真产业园、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集聚区等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推动燕窝、清真食品、榴莲等东盟特色跨国产业链、服务链形成品牌优势。钦州保税港区加快向综合保税区转型,整合优化政策、口岸功能,建设完善区内道路、监管设施,建成侨益物流、进口汽车仓储等产业发展功能性载体项目,强化货物集聚分拨和供应链服务能力,培育发展期货保税交割、仓单质押融资、融资租赁等新业态。

三是以开放创新促产业合作。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优势,加大重大产业项目、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招商。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深圳、东莞等城市开展精准产业转移合作,重点承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日用品、家居等产业转移;探索建立与中西部地区“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建成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一期工程,开展园区联合招商,引进企业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平台。

(三)强化产业发展攻坚突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临港绿色大工业、临港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加快打造大工业集群。实施大工业发展攻坚行动,重点突破绿色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纸业、木业、药业、锰业等10个优势制造产业,分行业建立产业攻坚小组,按照“谋划、招商、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产”七个环节,加大龙头项目、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尽快补齐产业短板,加快促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市层面主攻绿色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粮油加工、纸业、新能源等产业,力争率先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方面。加快龙头项目建设,推动华谊一期工业气体岛项目2020年竣工投产,华谊二期丙烯、华谊二期氯碱、恒逸石化一期己内酰胺、桐昆石化一期苯乙烯项目进入主体装置施工;争取桐昆石化芳烃项目获批由储备项目转规划项目,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持续加大石化产业招商,围绕“油、煤、气、盐”龙头项目抓好关键补链延链项目招商,推动澄星二期磷化工基地项目年内启动建设,继续跟踪落实中海油炼化一体化项目,加大精细化工项目招商,力争引进跨国企业投资建设高端特种化工新材料项目。加快石化产业园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金鼓江作业区16—17#液体化工码头、法国苏伊士危废处理、美国普莱克斯大型空分、金谷片区污水深海排放管道等配套公用工程与华谊一期项目同步建成运营,完成金鼓江作业区13#码头验收并投入使用,完成金鼓江作业区19#液化烃码头及配套仓储、工业管廊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实现三墩片区桐昆石化项目配套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开工建设。在更高起点谋划石化产业园建设发展,完成石化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修编、产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推动与龙头企业联合组建石化产业园综合发展平台公司,建成应急救援“一基地一中心”,实现石化产业园金谷片区封闭式管理,开展以钦州石化产业园为核心区的“1+6”(以钦州石化产业园为核心区,重点布局龙头企业,再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窝工业园、钦州高新区、皇马工业园、灵山陆屋工业区、浦北经济开发区6个园区为配套园区)大石化发展布局规划。

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按照千亿元产业目标,重点打造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三个行业。加快修造船资源整合步伐,联合中船开展修造船产业链招商,做大钦州基地规模。争取自治区支持在钦州布局建设大型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实现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大型海工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培育海工装备、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利用自贸试验区赋予的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发展,力争力顺轻型载货汽车项目完成盘活重组、钦州绿传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一期项目投产、中盟新能源产业园一期工程建成。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推动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天山电子液晶显示器及模组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全面建设,开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专题招商。围绕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副中心,强化以商招商,引进5G产业孵化发展和示范应用、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项目,规划建设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

粮油加工产业方面。围绕粮食、肉类、水果、活牛等指定进口口岸,引进建设农海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展示交易项目,支持中粮等大型企业扩产升级,重点建设中粮茶油、益海嘉里面粉加工综合体、北部湾华侨投资区澳华进口牛羊综合加工等项目,打造临港型粮油加工产业集群。

纸业方面。加快建设金桂二期180万吨高档白卡纸扩建项目。洽谈引进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等下游项目。谋划金桂三期化学浆和生活用纸生产项目。

新能源产业方面。重点突破电池材料产业,推动卓能新能源技改升级、钦州港天源锂电池等项目投产,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招商引资。加快灵山大怀山风电场工程、浦北龙门风电场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

强化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市县上下联动,各县区结合实际推进木业、药业、锰业、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做大。木业方面,继续优化调整全市林木产业发展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完善进口木材口岸设施,全面开发建设中国—东盟进口木材深加工产业园,力争引进1家以上林木加工龙头企业及一批配套企业,推动浦北林木循环经济产业园张黄家具产业园项目建成,实现高端木材深加工产业实质性突破;支持钦南区那丽木材加工产业园开发建设,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聚。药业方面,重点提升中国—东盟医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钦北医药产业园等产业发展平台,继续加大医药生产项目招商。锰业方面,推动现有产业资源技改升级,重点建设钦北锰华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新材料产业方面,优化混凝土产业发展布局,发展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建材产业,支持建华管桩、远大玻璃等重点企业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方面,各县区结合本地农产品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引进果蔬加工、肉制品加工、大米加工、海产品深加工项目,推动饲料产业绿色发展。

二是加快构建临港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围绕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千万标箱大港建设,按照“提升格局、构建体系、做大产业、引进企业”的思路,高标准谋划临港现代物流业发展,做大临港现代物流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搭建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架构。突出补齐物流软硬件短板,加快钦州东至三墩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钦港支线扩能改造、鹰岭分区车场等海铁公铁联运关键项目,建设完善重点商品仓储、展示、检测、冷链设施。搭建物流产业集聚的高端平台,启动开发钦州港大榄坪现代物流集聚区,开工建设钦州传泰公路港、钦州港集装箱货运站、钦州保税港区陆海新通道国际集装箱分拨中心、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农批国际冷链物流基地、多式联运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重大项目,开展北部湾海铁联运皇马现代综合物流园规划、县域专业物流园布局建设研究。出台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祥龙、新龙等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加大引进临港物流企业、海铁联运企业、服务本地产业的专业物流企业、服务物流企业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服务物流企业的商贸金融企业,年内再引进龙头物流企业2家以上,培育A级物流企业3家以上。申报创建第二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试点城市。

三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壮大升级。适应制造业与服务业、服务业内部各领域融合的趋势,用好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创新政策,积极申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规模化、高端化、品质化为方向,重点培育打造国际贸易、大数据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康养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力争产业总量和质量有新突破。

国际贸易方面。出台国际贸易总部企业落户鼓励政策。建成钦州港国际贸易中心,促进指定进口口岸、进口酒类知名品牌示范区等口岸功能融合,规划建设以煤炭和钛矿为主的大宗商品贸易集聚区,培育发展国际贸易总部经济。在汽车进口等领域年内引进3家以上国际贸易龙头企业、供应链企业,争取落户3个以上面向东盟的贸易结算中心。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建设面向东盟的二手车出口基地、汽车再制造基地。研究建设大宗特色商品现货交易和期货交割、国际健康食品产业等国际贸易平台。

大数据服务方面。重点建成运营中国—东盟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一期、中国—东盟跨境数据中心项目,力争华为全球公有云广西唯一节点上线运行。完善钦州华为数字小镇总部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企业总部大楼等物理支撑平台。加大大数据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招商,搭建众包服务、大数据服务平台,争取华为服务外包等华为系列资源落户,力争落户大数据关联企业达100家。

金融服务方面。落实广西自贸试验区、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的金融创新政策,推进“两国双园”开展“点对点”金融合作业务,利用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政策开展航运保险等保险创新,力争在外汇管理创新、跨境保险合作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强金融招商,引进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在钦州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研究设立钦州民营银行。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基金小镇。

电子商务方面。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战略,提升农村电商运营能力,开展社区电商规划布局,研究出台电商发展扶持政策,推动农产品上行、生活快销用品配送。做大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开工建设钦州保税港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国际快件海运监管中心项目,用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引进一批跨境电商企业,打造跨境电商品牌。

康养旅游方面。推动旅游与康养融合发展,引进知名旅游开发、康养运营机构进驻,建设三娘湾白海豚康养文旅小镇、北部湾华侨投资区康养小镇、浦北养老养生小镇、水上飞机运营基地、休闲海钓基地等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继续高水平办好钦州蚝情节,大力发展山水生态、滨海度假、乡村休闲等旅游产品。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的人文旅游合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争取钦南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支持灵山县、浦北县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取新创建一批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四星级旅游饭店、四星级民宿。

文化创意方面。盘活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专业机构、运营平台合作,举办坭兴陶文化展等活动,扩大钦州坭兴陶、浦北小江瓷知名度。争取引进和培育一批动漫游戏发行企业和平台,规划建设中国—东盟(钦州)游戏动漫产业谷。

四是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体系。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围绕石化、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临港工业,引进中小配套关联企业,培育细分行业“专精特新”企业。继续实施“千企技改工程”,支持企业技改扩能转型,建成投产新天德技改、中信大锰技改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搭建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运用应收账款融资等融资工具,完善钦州市政银企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能力,健全重点工业企业专项转贷资金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信用类贷款等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

五是培育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全面落实厅市科技创新合作事项,开展自贸试验区科技领域创新。组织实施新能源、大数据、先进制造业等重大科技专项。培育皇冠体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争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家以上、总量突破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30家,5家以上企业申报自治区“瞪羚企业”。引进孵化运营团队运营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申报国家级孵化器。组织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市外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皇冠体育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应用。

(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江海宜居城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思想,统筹资源重点解决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突出问题,建设干净整洁生态有序的城区,带动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

一是完善城市承载功能。聚焦生活便利适宜、环境优美舒心等群众关注的身边事,实施一批提升品质的城市功能项目,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出行方面,继续开展小街小巷改造,打通一批“梗阻路”,加快完善已建成小区配套道路;加密优化公交线路,完善火车东站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点路段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居住方面,推进以市行政信息中心周边及上沙、沙坪村为重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增设公共厕所,改造修缮一批老旧小区小院基础设施;注重提高市区供水保障能力和质量,确保郁江调水工程全面建成运行,开展第二、第三水厂改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大马鞍水库扩容(屯六水库引水)工程前期工作。休闲消费方面,实施慢行系统修复工程,引进社会资本建设河东片区高端酒店、新增商业网点,建设一批小区小院体育运动设施,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方面,加大主城区截污、管网建设,加快解决白石湖片区污水联网排放问题,争取建成滨海新城白石湖片区污水临时管网,加快推进大榄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年内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全面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深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推进钦江北环大桥至永福大桥段“一江两岸”绿化亮化工程及黎合江路口整治等城区主要进城门户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大榄江公园、龙贡塘公园等城市公园,实施待建地环境综合整治。

二是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五城”联创活动。加大力度开展环境卫生、城市扬尘、污水排放等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出台市容市貌规范标准。加快建设“数字钦州”,年内建成5G基站达到900个,实现主城区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完善数字城管平台。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提高城市保洁作业水平,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2个示范片区、1个示范点。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建设城市节水基础性设施项目。加强物业行业管理,提升小区物业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化城市管理法治建设。

三是加快城市重点功能片区开发。强化规划引领,重点优化开发城市规划范围内空间资源,加快闲置地块盘活开发。主城区重点开发火车东站片区,打造新的商住圈,带动河东区发展。滨海新城进一步优化规划体系,完成综合管网专项规划、绿地及水系规划、茶山江片区城市设计等规划,建设嘉兴街、茶山江大街等项目,全面形成以滨江东路—金海湾东大街—扬帆大道—嘉兴街组成的环路,集中开发环路内地块,完善环路内基础设施,争取再引进建设房地产、文化教育、总部经济等项目。开展临港区域统一规划,启动规划建设钦州港新城,为临港贸易物流、工业企业提供完善优质的城市配套。推进三娘湾、白石湖、龙门港等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开展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推进中山路、占鳌巷等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完善钦州高新区等产城融合型园区道路、市政、休闲娱乐设施配套,强化以产带城,进一步集聚人气。

四是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围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试验区等部署,谋划推动城市新一轮发展,引领北钦防一体化、北部湾城市群,积极融入强首府战略。建成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兰海高速公路钦州至北海段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钦州至钦州东动车联络线、龙门和大风江跨海大桥等项目,争取启动钦州至南宁吴圩机场快速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强化与周边城市的交通一体化对接。尽快打通北部湾大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道路,推进金鼓江疏港大道、钦州市区至三娘湾一级公路等项目,进一步完善港产城融合架构。推动钦北新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三娘湾快速通达,与主城区良性互动发展。

五是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落实县域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县域特色工业、旅游业、农业产业化,增强县域城镇化的内生动力。继续完善县域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南宁至钦州一级公路、浦北石埇至钦州二级公路、灵山沙坪至那丽公路等项目,争取尽快完成钦州至灵山、浦北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支持浦北县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工作,扩大国家级陆屋镇机电特色小镇产业集聚,抓好浦北龙门红椎菌小镇、钦北大寺飞翔小镇、钦南坭兴陶小镇等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工作,支持灵山县陆屋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五)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把投资和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产业、港口、交通、城市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大项目、好项目,培育皇冠体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继续以“5+2”模式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推动已开工的2019年“5+2”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实施新一批“5+2”重大项目,实现5个投资或产值超100亿元工业项目和2个投资百亿级产业综合体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全年实施“双百双新”重大项目40个以上。

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统筹。优化重点项目管理机制,推行重特大项目推进横道图模式,实行专人跟踪负责,建立项目招商签约落地、前期工作、开工后建设、即将建成投产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对列入自治区、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重点项目,优先给予资金、用地等保障支持。全年统筹推进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50个左右。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20个以上。力争市级管理园区、功能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提高到30%。

三是完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落实自贸试验区重大港航基础设施项目用海创新政策,争取重大临港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战略项目,力争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取得实质性突破。用好自治区用地优先支持政策,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开展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综合用地改革试点。争取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等支持,重点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倾斜。在生态环保、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稳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积极争取自治区资金、用地等要素支持,加快建设一批“五网”(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项目。

四是加强项目储备招商。开展“十四五”重大项目策划,争取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规划。配合自治区开展平陆运河、王仙湾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围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等重点产业,创新云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加强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向海经济等主题招商,抓好央企、民企、湾企招商,争取引进一批补链企业、优质项目。更加注重外企招商,做好外商投资鼓励政策宣传解读。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产业、农村公共设施补短板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确保农业发展稳中提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质荔枝、秋冬种马铃薯、辣椒、奶水牛等特色种养殖,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疾病防控,支持生猪生产加快恢复,保障粮、油、菜、肉、禽、蛋、奶等主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力争新增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个、县级3个以上,推进“钦州大蚝”、“灵山荔枝”、“浦北黑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犀牛脚中心渔港经济区、三娘湾海洋牧场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品牌农业,出台富硒农业、海红米产业发展规划,创建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8个以上、海红米生产示范基地2个以上。支持建设畜牧产业联合体、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培育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支持自治区级、市级、县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扩大产业集聚,提升荔枝、大蚝、水牛奶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二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实施“四建一通”工程,新增完成一批“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快建设王岗山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稳定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实施农村改厨改厕等项目,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全面完成“幸福乡村”专项活动和美丽乡村总体任务。

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完善新型农村经营体系,力争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家庭农场30家以上。完善村民合作社运行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完成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办证率90%以上。全面完成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

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改革部署,对标一流水平,以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全市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进入全区前三位。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部署,启动钦南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建设,组织皇冠体育企业申报电力直接交易,积极争取进口煤指标,推动进一步降低企业用水价格。创新投融资方式,争取设立市园一体化投资基金,做好钦州临海工业公司等企业主板上市培育工作。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严格控制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深化市级国有平台公司改革重组,力争在资产盘活、融资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是加大“放管服”改革。聚焦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获得水电气、办理不动产登记、获得信贷、纳税服务、跨境贸易等环节,加大改革攻坚,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在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推进以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为重点的流程再造,开展“极简审批”、“证照分离”改革,将告知承诺制审批等措施在全市推行。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开展“异地办理”、“同城通办”试点,健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机制,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进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钦州)平台建设提升,加快政务数据“聚通用”建设,强化数据信息共享。年内实现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上线运行。继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信用数据归集共享及应用、联合奖惩等工作。

三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畅通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受理和解决渠道,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订的机制,健全市领导联系民营企业、企业家和行业商会、协会机制。建立惠企政策兑现“直通车”制度。完善非公经济仲裁调解中心,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司法援助,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落实市场投资准入制度改革措施,保证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八)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加强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工作

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补齐社会民生领域短板,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措施,确保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住危房,巩固饮水安全战役成果,统筹解决面上饮水不稳定、易反复、水质保障程度低问题。持续打好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场硬仗”,扶持发展县级“5+2”(5个主导产业和2个特色产业)、村级“3+1”(从县级产业中选取3个主导产业和1个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力争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确保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培育10个以上集体经济示范村和3个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就业扶贫车间管理,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力争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就业创业。扎实开展消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综合保障性扶贫等专项行动。落实“四不摘”要求,巩固提升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效。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村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更大进展。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加快国家海洋督察、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茅尾海等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加大钦江、南流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钦江主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标准。完成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编制完成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建成生态环境云平台,实现全覆盖监管。加大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生态环保执法。推进危险废物全程监管。组织企业申报创建“绿色工厂”。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攻坚行动。

三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解决主城区“入学难”三年攻坚六年行动计划,建设市第十四中学、市第四十一小学等项目,筹建市第十七中学,建成市第十幼儿园、市东升学校初中部、中央民大附中钦州国际学校等项目,确保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年内招生办学、钦州商贸学校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出台民办教育学校管理办法,加大力度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强健康城市建设,做细做实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建设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物资储备体系、公共环境卫生等基本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新增40家镇级卫生院纳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实现全市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继续筹备办好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钦州公开赛、国际马拉松等体育赛事。

四是加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升就业创业工作实效,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抓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残疾人、复员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科学合理界定城乡低保覆盖面,适度提高补助水平。按照“六保障两覆盖”目标,进一步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提高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引进社会力量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大支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建设钦州市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加大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抓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2万人。年内新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1590套,完成68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强化措施,扎实做好根治欠薪问题各项工作。

五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严打整治,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及其“保护伞”,力争实现禁毒“摘牌脱帽”。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妥善化解信访问题。申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面落实各类主体安全生产责任,完成危险化学品等安全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强化应急保障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公共应急体系“补短板”项目,建成应急管理云平台等项目,提高应急管理处置能力。抓好防灾减灾救灾。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做好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是继续实施好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统筹财力,在城市品质提升、社保、健康、教育、水利、农补、生态、文化、扶贫、科技等领域再实施一批惠民项目,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难题。

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按照国家、自治区的部署,结合钦州实际,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形成“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2019年完成情况及2020年计划

 

 

类别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19年目标 2019年实际完成 2020年预期
总量 增长% 总量 增长% 总量 增长%
经济发展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以上 7.8 1470 5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4 5.3 290 4.5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8以上 7.2 470 1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0 7.2 350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9 9.3 710 8
二、三次产业结构 % 19:40:41 20.6:33.3:46.1 19.7:32:48.3
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6 7.1 43600  
四、财政收入 亿元 155.5 5 160 8.1 165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55.2 2 57.4 6.1 57.4  
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0 7.6 -0.5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680 16 4.7 2
六、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 12 10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88 10 481 8.5 515 7
八、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 亿元 20 204.2 11
  #出口总额 亿元 8 80.1 36.1 10
九、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42 [2.3] 46.1 [6.4] 48.3 [2.2]
十、港口吞吐量 万吨 11500 13 11930.6 19.3 13000 9
  #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33 301.6 33.5 380 26
十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1 [1] 41 [1] 42 [1]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19 [2] 20 [3] 21 [1]
十二、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 亿元 600 630 10
#实际利用外资(商务口径) 亿美元 1.2 1.3 1.4
十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3 103.7 104
创新驱动 十四、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6 [0.1] 1.6 [0.1] 1.6  
十五、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2 [0.25] 2 [0.25] 2.1 [0.1]
民生福祉 十六、常住人口 万人 335 335 337
十七、年末总人口(户籍人口) 万人 418.3 418 420
人口自然增长率 10.5 7.25 10.5
十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165 8 35732 6.7 38233 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00 10 14149 10.4 15420 9
十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5 2.01 1.4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2.61 4.5
二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万人 5.2 6.8 0.9
二十一、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入库率 % 65 65 61.85
二十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27.2 27.2 29
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9.6 10.15 10.35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330 330 330
二十三、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 万套 1.07 1.47 0.06
二十四、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5 [0.15] 5.14 [0.29] 5.68 [0.54]
二十五、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1.7 [0.06] 1.66 [0.02] 2 [0.34]
二十六、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 25 [1.9] 25.1 [2] 25.1  
二十七、人均预期寿命 77 77 77
二十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89 89.5 9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5 97.2 95
生态文明 二十九、能源消耗增量 万吨标准煤 待反馈 待自治区下达
万元GDP能源消耗增速 % -3.5
三十、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 %
三十一、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 57 57 57
森林蓄积量 亿立方米 待自治区下达
三十二、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91.5 93.4 92
其中:PM2.5浓度 微克/立方米 34 32 34
生态文明 三十三、地表水质量: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85.7 71.4 85.7
劣Ⅴ类水体比例 % 0 14.3 0
三十四、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3.9267 -4.8 待自治区下达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1.2295 -28.04
氨氮排放量 万吨 0.4221 -0.2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1.3232 -12.31
 

 

 

(责任编辑: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