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人大机关实施“好干部、善执行”主题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方 文
(2011年5月3日)
在“十二五”规划确定之后,围绕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完成规划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市委提出了提高执行力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市委的又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部署。因为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学者汪中求在他的著作《细节决定成败》中也说过:“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学者朱新月在他的新著《落实要到位干部是关键》一书中,专门探讨如何培养一支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干部队伍问题。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中央制订的很多好政策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或因层层走样而苦恼,由此严重影响了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实和实效。因此,培养机关干部的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
刚才,黄力秘书长传达了市委张晓钦书记对提高干部执行力的“六要六不要”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而提出来的,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
下面,我想对如何提高执行力谈两点认识。
一、影响执行力的环境因素
——决策力。如果决策不科学、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利于执行。因此,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决策者在做决策时,必须考虑做出的决策、出台的政策是否符合当地或者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中央的政策。
——领导力。领导者的领导水平、领导方式以及亲和力等,直接影响着下属或者整个组织的执行力。领导的领导水平越高、亲和力越大,下属或者整个组织的执行力就会越强,反之则越弱。
——团体力。团体或者组织的执行力,既受个体素质、能力、水平、态度等因素影响,也与团队的知识、年龄、性别、性格结构以及团队文化等因素有关。合作型、互助型、信任型团队精神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团队优势的互补和执行力的提高。
——监督力。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充分运用监督检查所获得的结果对执行者施加影响,就会有利于推动决策的执行。
——评价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式方法影响着执行的方向、力度和结果,决定着目标的实现程度。领导者要想提升下属或者组织的执行力,就要从评价指标和方法入手,建立起科学的效能导向的考核制度。
——激励力。激励的方式和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和影响执行者的抉择和行为。运用正激励让下属受到精神鼓舞和物质奖励,有利于调动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运用负激励让下属因不执行决策而受到批评和处罚,有利于下属知耻而后勇。
二、影响执行力的方法问题。
一是“方向不明决心大,情况不清办法多”。表现为对待上级的工作部署,胸无成竹,心浮气躁,讲大话,瞎指挥,其结果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心浮气躁的人无法把事做到位,也无法把事做扎实。
二是“有想法没办法”。表现为不善于领会上级的意图,不善于提办理公文的处理意见,不善于做工作方案,不善于组织活动开展,不善于写文章材料。究其原因是工作能力不强、水平有限。其结果是,意见虽提了但提不到点子上,方案虽做了但做得不够完善,活动虽搞了但达不到效果,文章虽写了但逻辑混乱、错漏百出。
三是“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请上手”。表现为工作推诿,不敢担当,事无巨细都要请示,屁大的事情都不敢负责。这里面除了能力问题和方法不当以外,有的人还存在偷懒耍奸、投机取巧的品质问题。
当然,影响执行力的方法问题还有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这里主要列举的是我们市人大机关存在的多发和常见的问题。下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几点意见和要求:
1、勤奋学习、善于思考。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法律水平、工作能力、写作能力;通过学习积累相关的知识,比如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等。
2、求真务实、思路清晰。作为各专工委的领导,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和工作完成的时间节点要说得清楚,讲得明白,做到胸有成竹,驾轻就熟。
3、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工作做到忙而不乱,遇到困难要多想,不轻易把矛盾上缴,要想方设法把困难解决在自己手中。
(责任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