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家门口一边编织竹编一边聊天。刘积敏 摄
在邓塘村,群众聚集在门口编织竹编。刘积敏 摄
西埇村竹编馆里的竹编展品。刘积敏 摄
竹编网红“竹艺轩编织品店”正在给粉丝介绍竹编。刘积敏 摄
群众编织的精美竹编。刘积敏 摄
本网灵山讯 11月2日,笔者走进灵山县烟墩镇三联村,看到家家户户都在门口忙个不停,有的在给竹子刮清、有的在破篾、有的用蔑条编织……群众一边聊天一边编织,笑声不断巧手不停。
烟墩镇依托本地竹林资源丰富、竹编工艺悠久的优势,大力发展非遗竹编工艺,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品牌 。镇人大发挥代表优势、服务代表履职,推动竹编实现编织款式、生产模式、销售方式华丽“三变”,带动群众依靠双手编织美好生活。
代表调研提建议:建立产学研基地,推广竹编编织新款式
“这些竹编茶盒、竹编宠物篮、竹编零食糖果篮、竹编手提包、竹编保温壶……都是昨天圩日群众拿出来交货的新款竹编。”今年2月23日,在烟墩镇泓博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覃燕菲向前来调研的人大代表介绍。
虽然烟墩镇的竹编工艺历史悠久,但农户编织出来的簸箕、箩筐、沥水篮、竹筛、背篓等日用品,早已被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替代,传统竹编卖不出好价钱,从事竹编工艺的人在慢慢减少。根据这一现状,2019年以来,烟墩镇人大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并多次组织代表到周边平南镇、沙坪镇等地学习、了解优秀手工艺人的技术。为了推动竹编款式多样化、竹编技艺易学化,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建立竹编产学研基地。收到建议后,镇人大及时召开交办会,在镇党委的重视下,2020年10月,烟墩镇在西埇村建立了竹编馆,馆内竹编藏品100多种,并详细介绍了竹编的历史渊源,为竹编发展搭建平台。
代表创建工艺厂:农户+基地+企业,促进竹编改变传统生产模式
在灵山县华兴工艺厂,工人们有的在编织、有的在处理编织好的毛刺,有的在分类打包竹编、大家都在各自熟练的工序上井然有序地工作着。
“我主要负责用喷火枪给竹编成品去毛刺,每个月能赚两千多元钱。”村民农启良由于不善长编织,每个月竹编产量并不高,现在工厂从事使用喷火枪去毛刺工作,速度非常快,比原来自己编织更赚钱。
由于编织竹编步骤多,大多数人并不精通所有工序,竹编效率低下。人大代表在开展“日走访”活动时认真收集群众意见。根据群众要求创办竹编工艺厂的呼声,人大代表朱波在烟墩镇创建了灵山县华兴工艺厂,实行“农户+基地+企业”的生产模式。在竹编工艺厂里,大家分工合作,每个人做着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工序,编出的竹编工艺好速度快。目前,烟墩镇较大规模的竹编企业有15家,在家从事编织的人员有8千多人。
代表联络站发力:举办直播研讨学习会,助力竹编拓展新销售方式
以前,群众编织的竹编多数都是自己拿到街上售卖,而由于本地人大多会编织,因此并不好卖。
为了帮助群众转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烟墩镇人大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和部分群众,举办了竹编直播研讨交流学习会12次,到有80多万粉丝的竹编网红“竹艺轩编织品店”学习8次。烟墩镇的竹编工艺搭上了电商快车,多家公司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销售烟墩竹编。有了网络的传播,外地客户可以在手机上直观竹编的编织过程,生态、环保、实用、美观的竹编吸深受网友们的喜爱,网上下单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烟墩镇竹编的销售渠道从内销转变为“外贸+内销+网络订单”销售,销量逐年增多,产品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全国各地,每年生产加工约600多万只。
“我们将继续在培养竹编艺人、开发竹编新品种、畅通竹编销售渠道和宣传竹编文化等方面下功夫,为竹编产业发展贡献人大力量。”烟墩镇人大主席梁德瑜说。
(责任编辑:冯国旭 梁晶晶 黄金莲,特约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