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钦州的选择:以人大议案推动气象事业大发展

——1号议案追踪

2015-01-26 12870次浏览 作者:刘锻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皇冠体育:持续督办“1号议案”。黄永伟 摄


2014年12月25日,工人们在钦州气象观测站新址安装仪器设备。施佩宏 摄


皇冠体育:议案督办组现场了解钦州气象观测站新址仪器设备使用情况。黄永伟 摄


皇冠体育:议案督办组现场了解气象数据采集处理情况。黄永伟 摄

 

1号议案追踪A

     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确定钦州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自此,守着一片海的钦州人民,对如何向海洋要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有了皇冠体育的梦想!

在2009年2月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钦州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提出了《皇冠体育:建设钦州市海洋气象预警中心的议案》,要求建设海洋气象探测基地和气象信息综合业务楼、搬迁气象观测站。希望借助钦州战略地位的提升和发展机遇,改善海洋气象工作环境,加强海洋气象综合监测能力,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这份议案被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列为“1号议案”。同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将该议案交由市人民政府办理。

对钦州而言,建设海洋气象预警中心也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目标。综观全国其他保税港区及重要沿海地区,都把建设海洋气象预警中心(港口气象台)作为最基本的保障设施之一,对做好港区及沿海工业生产、港口作业、物流产业、海上运输、海上救援、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等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规划方案,位于钦州市三娘湾乌雷村委会风屏石岭的钦州市海洋气象综合预警中心,总用地面积10668.61平方米,基地内雷达塔楼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塔高60米,估算投资1500万元。雷达塔楼造型设计新颖,它依山傍海,融园林景观、气象科普为一体。建成后,必将成为钦州三娘湾景区的地标。

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副主任委员郭宇文坦言:“在广西沿海三个市当中,我们钦州气象工作硬件条件是最落后的,与我市的经济发展很不适应。所以,我们农村委提出这个议案,想通过立项支持建一个先进的海洋气象探测基地。”

 “1号议案”因其案由重要,吸引着市三届、四届人大代表关切的目光。代表们对其中涉及的选址、征地、迁坟、清表、以及规划设计、土地证申办、资金筹措等等繁复的事项和重重困难有了心理预期,对于议案办理时间长,跨度大也多了一份理解。

从2010年至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都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跟踪检查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1号议案办理情况。由于议案的内容关系我市的改革发展,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市三届人大常委会把持续督办的接力棒交给四届人大常委会。常委会定期听取农村委督办1号议案的情况汇报。组成人员要求,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责任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方式,做好统筹安排,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尽快改变我市海洋气象工作落后的局面。

在一次次议案跟踪办理座谈会上,分管副市长均作专题汇报。市发改委、住建委、财政局、国土局、钦南区政府、三娘湾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到会汇报工作进展,达成理解上的认同与共鸣。

2011年2月18日,自治区气象局与钦州市人民政府在钦州签署了共同建设钦州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根据钦州市气候特点、防灾减灾需要以及钦州沿海经济发展的规划,利用3到5年的时间共同建设完善钦州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重点开展三方面的合作:共建北部湾海洋气象预警中心,落实钦州国家基本气象站搬迁工程,共建钦州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韦力行与时任钦州市市长肖莺子出席签署仪式。

这个协议开创了广西气象“区市合作”的先例。

可以说,从人大1号议案到这一“区市合作”协议,推动钦州气象事业发展的“组合拳”出的正是时候。

“人大一定要趁势而为,主动亮剑,全力破解1号议案办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将1号议案办理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剖析,查找办理缓慢原因,提出加快办理对策。

年内,常委会副主任陈丽丽带领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6次听取市气象局汇报,4次到现场检查,召集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召开督办会,跟踪检查各自工作进展,更加直接地刨根问底,更加主动地对接服务。

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主任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莺子对1号议案办理提出了时间要求。

入秋,三娘湾海洋气象探测基地已开始“三通一平”工作,项目规划设计等相关手续已报有关部门审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

“雷达塔楼要建成三娘湾旅游景区地标性建筑!” 市住建委对规划设计方案提出了符合地方长远发展的意见。市气象局为此组织专家反复修改、优化设计方案,市住建委进一步完善三维模拟图,财政局为无偿划拨土地作积极争取,市政府酝酿加快实施建设的举措,努力推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和体系的建立。

难之所在,机之所生。尽管道路艰辛,但人大常委会对议案办理成效充满了信心。

“这里,原来总共有28口坟,经过我们气象局,还有我们政府、三娘湾管委会和村民的配合,现在都基本迁完了,对项目建设没有什么影响。”2014年11月21日,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丽丽再次到现场察看时,欣慰看到来之不易的工作进展。

市政府副秘书长方建安在督办现场表示,市政府将加大工作的协调力度,把我们的国土、住建、财政这几个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确保这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确保这个项目尽快竣工,投入使用。

参与动员村民配合迁坟的乌雷村委会支委莫愈南说,这块地面向大海,在这里建气象探测基地雷达塔楼最好了!我们终年都做海,有了气象预警,出海渔船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

 

1号议案追踪B

 

有一种进步可以鼓舞人心。

为加快议案办理进度,市政府按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就议案三个关联项目的建设作了安排并逐步推进。

作为1号议案的建设项目之一,气象观测站搬迁有了实质性进展。气象站新址土地征收、清表、迁坟及观测站围墙、场地平整和建设大部分完成。位于山顶的观测场十分平坦,四周非常宽阔,用于测量各种气象要素的仪器高高地竖立着。

钦州气象站项目已初步完成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安装,2015年1月1日开始对比观测。新气象观测站位于钦南区高岭社区黄屋村搪耙岭,属于钦州国家基本气象站。

新站启用的前一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丽丽再次登上搪耙岭,检查了解新站的建设情况及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此前1个多月,她到这里是督促工作进度。

按照规划,新气象观测站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预计1731万元,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分别建有业务楼、地面观测站、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站和电场仪观测站。尽管目前整个项目尚未全面建成,但在现场检查中,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组对新气象观测站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给予了高度肯定。

“尽管这5年为督办议案非常艰辛,过程反反复复。但是上来这里一看非常感慨,这个场面那么宽,还有工人在这里工作,感觉我们这几年的辛苦值了。”历经多年的跟踪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丽丽言语中饱含由衷的欣慰。

黄海是钦州市气象观测站观测员,此刻他正在认真检查、记录着数据采集器中的数据。他介绍,从搪耙岭山顶的观测场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实时传递到山下的业务主机上,经过处理后汇入全国气象资料信息系统,参与全国、全球气象资料交换和使用。

据了解,新建的钦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探测环境,是为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自然环境空间,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才能获得准确的气象数据。之前位于三马路的钦州气象观测站基础设施配套过于陈旧,加上城市快速发展,观测环境条件受到严重的破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的要求。现今,新气象观测站建设在搪耙岭的山顶上,探测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完全符合国家有关气象探测环境的要求,不仅比旧的气象观测站更有利于监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而且可以使气象探测环境保持长期理想的状态,为人们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提供最基本的科学数据。

 “像昨天那个温度,我们新旧两个站点的比较已经差了一点三度,从这点来说,我们新址所选的位置是没有周边的人或者是建筑物的影响,它观测出来的气象数据就会更具有代表性。”钦州市气象局业务科工程师谢仁忠说。

钦州市气象观测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劳世毓自豪地说:“我们这个站是属于国家布点的一个基本站点,资料要参加全球的气象资料交换,从观测的要素来说,是一个具有气温、湿度、气压还有风向、风速、降水、蒸发、地温,统称为九要素气象观测站。”

有市民已经憧憬起规划蓝图中的新观测站科普长廊和绿化带,届时可以在这里俯瞰钦州城市的市容市貌。

在市区,气象业务楼也已完成了外墙贴砖、玻璃幕墙及消防工程施工。

“我们力争2015年完成市人大1号议案的办理,即气象业务楼建成启用、三娘湾海洋气象探测基地雷达塔楼建成、完成地面气象站的搬迁。”钦州气象局局长陈德林承诺。

目前,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委等相关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在资金筹措、土地划拨、规划设计等工作中加强沟通配合,抓住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钦州基地建设机遇,把新的海洋气象监测预警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到钦州当地项目的盘子,并积极拓展其他途径,加快建设进度,合力推进议案办理进程。

气象事业是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防灾减灾,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人大议案推动钦州气象事业大发展,这是钦州市的主动选择。

(责任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