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扶贫办干部奔忙于各镇贫困村之间扶真贫。黄琼 摄
看着两层钢筋水泥结构,装修得漂漂亮亮的小洋楼,客厅里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新圩镇晏村的姚君福脸露笑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这要是放在四年前,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都是扶贫给我们带来了福祉。”像姚君福家的幸福生活我们在扶贫村里并不少见,处处都呈现出喜甩贫困帽,阔步迈上致富奔康大道的情景。
精准识别,该扶贫的村一个不能漏
国家在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时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并付之实施,而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就是精准识别,让该扶的村得到真正的扶贫。
那么,该扶贫的村扶了没有?扶了效果又怎么样?今年3月上旬,为了解灵山县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促进该县政府查漏补缺,尽快进行整改,灵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该县扶贫工作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并于3月25日专题听取和审议了该县政府皇冠体育: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为该县“扶贫赶考”作最后的测评。
据悉,为了让真正需要扶贫的村一个不漏,做到不虚报、不错报,灵山县在起草编写《“十二五”时期灵山县社会扶贫实施意见》之前就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成4个工作组深入全县18个镇389个行政村进行调查摸底,对摸排出来的对象还通过“两公示一公告”和“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识别,同时做好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民主评议——村委审查——镇审核——县扶贫办复查——填写登记表”的流程进行造册登记。经过慎密细致认真的摸排公示,共识别出贫困村48个,其中国家整村推进规划贫困村36个,自治区级整村推进规划贫困村12个,贫困人口为16.49万人。
精准扶持,让贫困村齐享政策甘露
“治贫先挖穷根”,这是灵山县各级对扶贫工作的共识。那贫困的根源是什么?是人的思想观念、劳动技能以及扶贫项目和资金。在这方面,灵山县通过充分解读各级扶贫政策,用好用活扶贫政策,让贫困村共享扶贫政策所带来的恩惠。
为了让贫困村的村民来一次全面的洗脑,灵山县扎实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实施“雨露计划”。4年来,灵山县共投入财政扶贫培训资金270.41万元,扶贫培训贫困村干部群众9857人(次),使大批农民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为了让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以及为扶贫村选准扶贫项目,通过财政配套,多渠道筹集,几年来总投资3390万元,在贫困村完成重点产业开发项目30个,涉及农林水种养行业,实现贫困村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格局,产业扶持受益人口达到8.3万人。在扶贫资金使用上,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开展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和扶贫贷款贴息项目扶持工作。2012年至2014年,该县共投入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86万元,受益贫困户1240户;投入扶贫贷款项目贴息资金300万元,支持园丰牧业有限公司、宇峰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龙三钱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持模式,带动贫困村群众发展饲养鸡、养猪,种植仙草、八角、茶叶等,惠及48个贫困村22300户贫困户,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收官之年,喜看贫困村喜甩贫困帽
“现在我们的工作就是按照人大会审议报告做好查漏补缺,全力以赴‘赶考’”。近段时间,县扶贫办的领导每天基本都奔忙于各镇贫困村之间。
伯劳镇灵塘村,在2011年以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村中无特色产业,农民思想守旧,缺乏致富技能,被定为重点扶贫村。通过找紧致富项目,该村根据山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和玉兰花种植,使村民的增收逐年得到提升。现在,灵塘村不仅建设了进村水泥路,还建起了不少甘蔗楼、玉兰花楼。2014年,灵塘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实现了提前一年脱贫的目标。
据悉,2011年至2014年间,灵山县通过整合各项资金共投入扶贫资金5155.48万元,完成建设屯级道路405条381.2公里(其中硬化道路356条293.3公里,砂石路49条87.9公里)建设和维修桥梁14座179延米,人饮工程7处,项目覆盖48个贫困村和178个面上村,受益人口110112户551294人,四年累计减贫8.91万人,减贫率达54.03%,提前一年完成自治区提出的“十二五”时期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任务。2014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5元,比2011年增加2312元,增幅超过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梁德盛)
(责任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