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探讨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探讨

2009-07-12 36536次浏览 作者:qzrd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加大扶持力度 提高服务水平 稳定发展我市蔗糖产业

 

——灵山武利制糖有限公司发展状况调研

 

李荣梓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实现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 “服务企业年”活动。根据市委安排,我负责联系灵山县武利制糖有限公司(下简称武利公司)。从3月以来,我先后到武利公司、有关部门和农村进行了调研。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初步掌握了企业及全市蔗糖产业的基本情况,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并经思考后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武利公司的基本情况

    武利糖厂建于1958年,2003年8月改制时由广西湘桂集团收购转制为民营企业,成立灵山县武利制糖有限公司。改制后,该公司紧紧抓住发展新机遇,发挥发展新优势,创新发展新模式,企业经营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原料蔗面积扩大,进厂原料蔗糖增多,产糖量大幅度增长。在改制当年的03/04榨季原料蔗面积只有4万多亩、进厂原料蔗20.5万吨、产糖2.27万吨。改制后,经过企业加大对原料蔗生产的扶持,种蔗面积扩大,进厂蔗和产糖量大幅度增长。到 07/08一08/09两个榨季,甘蔗面积均达13万多亩、进厂原料蔗分别达到56.8万吨和33万吨、机制糖产量6.78万吨和3.69万吨。

    (二)压榨能力提高,榨季缩短,利于甘蔗早种早管。改制当年的03/04榨季,糖厂日压榨能力仅为2000吨,进厂原料蔗20.5万吨,实榨天数用了96天。改制后,经过企业投资扩建和技术改造,日压榨能力增加到现在的5000吨,07/08压榨56.8万吨蔗只需118 天,08/09压榨33万吨蔗只用95天。企业压榨能力的提高,改变了过去榨季拖延的被动局面,使蔗农赢得了种蔗和管护的宝贵时间。

    (三)注重第一车间建设,扶持措施到位,蔗农积极性提高。针对企业改制时原料蔗不足的实际,公司把发展原料蔗生产作为第一车间建设,对蔗农采取了超常规的扶持措施,07/08榨季无偿补贴蔗农共990万元,08/09榨季达到1650万元。对新种甘蔗实行定额补贴,每亩无偿补助350一380元,具体补助项目为:生物肥料100公斤160元,农药3公斤12元,机耕费150元,地膜2.5公斤40元,如属新垦地补助修路费30元;并免费发放灭鼠药,出钱收购蔗农捕捉的害虫(40元/公斤)。另外,公司主动为蔗农担保生产贷款(600元/亩),08/09榨季共担保了1600万元,今年在继续为蔗农担保贷款的同时,还增加了一项新的扶持措施,即按甘蔗面积计,每亩由公司向蔗农预付生物肥150公斤。担保贷款和预付肥料款在收购甘蔗付款时由贷借户归还。公司每年还拿出近100万元帮助修建蔗区道路。在08/09榨季开榨前糖价低迷的情况下,收购原料蔗综合价仍稳定在上榨季270多元的水平。

    (四)固定资产增多,企业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公司为了不断增强自己的发展实力,逐年加大投入,使企业由弱势逐步变为强势。一是偿还了改制前的债务。偿还银行、信用社的贷款本息6300万元,兑现蔗款“白条” 1200万元,置换职工身份等支出500多万元,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债务难题。二是固定资产增多。改制前,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为3310 万元,现达到8483万元(不含合股经营的生物制肥厂),比改制前增加5173 万元。三是环保设施比较完善。工厂先后投入环保设施共1400多万元,己通过环保部门验收,污水排放达国家标准。四是合股新建生物制肥厂。与金茂公司合股投入8000多万元兴办了生物制肥厂,充分利用糖厂滤泥为主要原料配制腐植酸生物肥,目前年生产能力6.5万吨,今后计划扩大到15万吨,2008年投产后生产肥料3.5万吨,产品已通过自治区验收,生产许可证已报国家农业部审核,成品肥氮(N)磷(P)钾(K)含量7% :4% :5%。五是对财政贡献大。从2005/2006一2007/2008三个榨季数字看,年均交税1344万元,比改制当年(03/04榨季)增加700多万元;工业总产值(当年价)年均15362万元,其中07/08榨季达到21522万元,比03/04榨季5283万元分别增加10079万元和16139万元;利税总额年均2851万元,盈亏相抵利润年均1501万元,比03/04榨季增加1000多万元;08/09榨季期间在糖价低迷时,公司注意储糖少售,蠃得了后来糖价回升的有利空间,预计获利仍接近上榨季的水平。改制后没有拖欠蔗款。(注:以上数字因08/09榨季尚未全面核算,有些数字无法准确对比)。六是员工利益得到保障。改制时原有的420个职工全部置换身份,得到妥善安置。现有员工518人,榨季期间在职员工每人每月平均工资1000多元,不含由公司支付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及福利等约500元,非榨季不上班的员工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补贴500元,员工比较稳定。七是应对风险能力增强。在金融风暴的冲击和糖价低迷的影响下,公司虽然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压力,但仍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化危为机的意识较强,特别在服务“三农”、扶持甘蔗生产、保护蔗农利益和企业技改等方面的力度不但没有减弱,而且继续加强,社会反映较好。

    但从08/09榨季和今年初糖蔗生产情况看,还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原料蔗、糖产量大幅下降。由于去年初受寒灾、春旱、夏秋长期多雨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08/09榨季进厂蔗只有33万吨,比上榨季56.8万吨减少23.8万吨;亩产2.36吨,比上榨季3.99吨减少1.63吨;产糖3.69万吨,比上榨季的6.78万吨减少3.09万吨。二是糖、蔗效益下降。混合产糖率11.18%,比上榨季的11.89%下降0.71%;食糖销售综合价每吨:2月底前2900元,3月3500元左右,4月上升到3700元左右(06/07、07/08榨季综合价分别为4410元、3500元)。至今年4月10日止已销售2.5万吨,累计交税400万元,预计本榨季交税约800万元,比上榨季1560万元减少一半左右。预计工业产值(现行价)1.6亿元,比上榨季减少5500万元。种蔗效益比较差,由于肥料农药价高,天气影响,单产太低,加上雇工砍装蔗费用每吨由上榨季80元左右提高到100元左右,有些甚至超过110元,按每吨收购价275元计算,扣除各项成本后,基本无利,尤其是种蔗大户,成本较高,亏损严重。三是今年原料蔗面积减少。今年计划复垦、新垦种植6.5万亩,但完成不到4万亩,预计新老蔗保有量约11万亩,比上年减2万多亩。宿根蔗失管面积比往年增多。

 

    二、全市蔗糖业基本情况

    (一)2008年糖料蔗生产情况

    全市08/09年榨季糖料蔗面积73.4万亩,进厂原料蔗195万吨,比上榨季减少148万吨,亩均产量2.66吨,比上榨季减少2吨。减产的主要原因:一是生产受灾。2008年初因受寒灾影响,造成宿根蔗出苗比较差,缺兜断垄情况较为严重,有效茎不足;去年夏季至秋初连续降雨,造成不能及时施肥,影响甘蔗早生快发;种在水田的甘蔗,由于降雨频繁,排水不畅,积水受淹,缺乏土壤氧气,根系生长受抑;过多的降雨还冲走了追施的肥料,导致甘蔗“缺食”。 二是榨季推迟。07/08榨季有4家糖厂到4月底、5家到5月18日前才收榨,比上榨季延长了一个多月,因蔗区用工紧张,蔗农忙于砍收,部分宿根蔗田间管理比上年推迟了一个季节,导致甘蔗生长期缩短。三是农资价格上涨。2008年农资价格同比涨幅较大,尿素、磷肥、钾肥分别上涨50%、100%和118%,每亩仅肥料一项的投入就增加了200元左右,种植成本提高,导致蔗农少施肥料。据调查,有50%左右的种植大户减少了肥料的投入。四是食糖价格低位徘徊。由于受糖价、蔗价和种蔗成本三大波动因素的相互影响,蔗农对发展生产的信心不足,放松了田间管理。

    (二)2009年春糖料蔗生产情况

    年初由于糖厂提前收榨,春季气温较高,降雨较均匀,今年发展甘蔗生产的条件明显好于去年同期,但由于受到08/09榨季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糖蔗呈现滑坡状态。据市农业局初步统计,至5月7日,全市新植蔗19.5万亩,同比减少16.8万亩(注:因工业、农业统计口径有差异,以最后核实为准)。此外,部分蔗农对宿根蔗既不更新种植,又不积极进行田间管理,失管面积普遍增多。主要原因:一是种蔗大户全面滑坡。2008年全市种植50亩以上的大户共1100多户,由于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平均亩产仅为2吨左右,亏损严重,导致今春种蔗积极性急剧下降,许多大户已交地还主,如陆屋蔗区原种植300亩以上的大户,基本把过去所承包的蔗地退还了农民,规模经营出现大滑坡。二是农技服务存在薄弱环节。在推广良种良法和新型生物肥方面,开展试验示范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部分环节出现脱扣,尤其在推广高产高糖甘蔗品种方面,糖厂、蔗农和农业部门之间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不够统一。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进程很慢,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人工成本很高,己成为制约今后糖业稳定发展的“瓶胫”。三是扶持企业力度较弱。对蔗农发展生产、修建蔗区道路等涉农利益的补贴,主要靠制糖企业出资解决,地方财政支持很少。如武利公司出资修建的蔗区道路,在当地财政没有扶持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在收取修路营业税后,财政又未给予相应的回报补助,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政府在环保、技改、良种繁育等方面的支持甚少。四是部分单位服务工作不到位。在服务企业和“三农”方面,有些部门只重视下达任务和提出要求,却缺乏帮助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某些工作配合不够密切,组织协调有时出现缺位。一些单位缺乏全局观念,往往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没有认真考虑如何为企业和“三农” 做好服务工作。

 

    三、对稳定我市蔗糖业发展的建议

    从武利公司和全市糖业发展的情况看,对今后如何稳定我市蔗糖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继续重视蔗糖产业。糖业是我市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能否确保糖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县域工业、农村经济和财源建设的大局。目前,全市9家糖厂已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值5亿元,日处理甘蔗总能力己达3.06万吨,生产、加工、销售早己形成了产业链。从05/06一07/08年三个榨季的平均数字看,进厂蔗252万吨(三年分别为177万吨、237万吨、343万吨);工业产值10.7亿元(当年价:三年分别为8.12亿元、9.76亿元、13.2亿元);税收6730万元(三年分别为6108万元、7576万元、6505万元);蔗农总收入约7亿元(未包括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收入)。从全市种植业结构的现实看,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还难以用其他作物替代甘蔗生产,如甘蔗生产不能保持稳定发展,制糖工业将难以运转,农民收入、财税收入也受到影响。因此,必须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继续加强领导,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糖业得到巩固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糖业稳定发展。在当前糖业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服务效率。在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中,应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要适当增加投入。在企业技改、开发新产品、推广良种、收割机械、环保设施、蔗区道路方面,除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补助资金外,各级政府应安排部分资金给予扶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以增强企业和蔗农发展糖业的决心和信心。二是鼓励企业克难攻关。在当前金融风暴冲击实体经济的情况下,绝不能因为当前效益差而放松对甘蔗生产的扶持。根据历史的经验,凡糖价下跌而放松对甘蔗生产的发展,当糖价好景而原料蔗出现大滑坡后,要恢复到正常年分水平,往往要历经2一3年的周期。因此,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克服悲观失望或等待观望的情绪,采取皇冠体育更好的措施,确保糖业的巩固发展,以防出现滑倒难爬的局面。三是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和蔗农的积极性,努力化危为机。

    (三)着力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提高甘蔗单产。 从全市02/03一08/09六个榨季的综合数字看,甘蔗面积年平均53.6万亩,进厂原料蔗236万吨,平均亩产4.4吨, 比全区约少0.7吨,其中2008年73.4万亩,亩产2.66吨,单产较低。主要原因是:部分地方把蔗地安排在坡度较高的山头上,缺乏保水保肥条件,当遇到连续干旱天气影响时,导致产量极低;有的把蔗地安排在低洼易积水的耕地上,当夏秋遇到长期多雨天气时,甘蔗难以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很低;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生产成本增多,蔗农投入不足;栽培技术相对落后,管护工作比较粗简;水、旱、风自然灾害较多,影响到甘蔗的正常生长。以上因素造成了广种薄收、“阔地扫泥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过去片面追求面积向主攻单产转变,从低产低糖品种向高糖高产品种转变,从重种轻管向种后重管转变。建议今后全市甘蔗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单产目标5.5吨以上,进厂蔗总量应稳定在270万吨左右为宜,因为过少或过多的面积和过低或过高的总产都不利于糖业的健康发展,今后的主攻方向是着力提高单产和土地的产出率。要引导蔗农调整优化蔗地、品种结构,全面推广栽培新技术,从而实现压缩面积、提高单产、保证总产的目标。要建立健全良种培育繁殖推广服务体系,财政、糖厂应建立良种培育繁殖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农科部门的试验、示范、推广。当前,应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效益。

  (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制糖企业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的工艺和设备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改造,实现高效、环保、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大力推进综合利用,鼓励制糖企业和其他企业利用蔗糖进行深加工,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糖药、糖功能食品(如右旋糖苷、低聚果糖、蔗糖多酯)等新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对糖业生产过程中的蔗渣、废蜜、滤泥及其它废弃物等进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据07/08榨季统计,全市糖厂蔗渣产量56万吨,废密及滤泥产量各10万多吨,充分利用好这些资原,对实现变废为宝、节能降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增加收入、促进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将会起到重大作用,工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协调,注意整合好企业之间的资源,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同时,要抓住国家将广西定位为生物能源大省和实施北部湾规划的机遇,加大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注意研究引进利用甘蔗原汁直接生产燃料乙醇和将蔗渣纤维水解生产酒精的技术和设备,逐步实现以制糖为主向糖能兼顾、综合利用的转变,以利应对糖价波动的市场风险。在企业增强效益后,逐步提高对蔗农的让利水平,促进企、农共同发展蔗糖产业的良性循环。

    (五)加强服务,为蔗糖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级政府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对交通部门规划建设的村级道路,要按计划抓紧实施,为农民发展生产、搞活流通提供方便。对未列入村道计划的蔗区道路,糖厂、财政、蔗农应共同筹资投入,不能全部推到企业身上。水利部门在规划实施新增或改善灌溉项目时,应结合蔗地灌溉进行综合安排,使水旱作物共同受益。农业和科技部门要从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包括新植、宿根、地膜覆盖、旱地深松浅播等技术)、生物肥料、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规模经营等方面下功夫,加大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力度,指导蔗农提高科技含量,努力提高甘蔗生产的效益。发改部门要进一步做好糖业产业的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的资金支持。农机部门要着力解决甘蔗生产机械化(包括蔗地深耕深松、旋耕、开行、播种、地膜覆盖、中耕施肥、植保、节水灌溉、收割、装运、蔗叶粉碎还田等)的推广应用,努力减少人工成本。近几年,经推广应用的蔗地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能提高甘蔗单产20%-30%,测产验收亩均7.25吨,亩增2.32吨;中耕施肥机械化技术可一次性完成松碎土、除草、施肥、培土等作业,劳动生产率是人畜力的10倍以上,还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5%-20%,降低作业成本约50%;我市目前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很低,种、管、收基本靠人工,导致劳动成本增加,企业带动力受制,己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蔗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必须努力突破这种“瓶颈”性的障碍。扶贫办在编制年度产业项目补助资金方案时,要注意扶持糖蔗的发展。林业部门对修建蔗区道路需要占用的林地,应予妥善安排。经委部门要加强与各县区、糖厂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共同研究做好生产环节的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今后原料蔗发展、收购的区域管理,要进一步探讨和理顺市场化运作与属地管理之间的关系,以防蔗区之间矛盾的频繁发生。财税部门在抓好财源建设的同时,要注意面向企业和“三农”做好服务。金融部门要继续为蔗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环保部门要深入企业指导工作,做好污水排放的监测,确保排放达标。车管运管部门要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教育,对运蔗超载车辆的执罚要适度。其他部门也应配合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总之,各级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自觉做好细节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共同促进全市蔗糖产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