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发布 > 报告

皇冠体育:钦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2月9日在钦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惠贤

2023-02-22 40518次浏览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认真执行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实施“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争当广西“面朝大海、向海图强”排头兵,经济发展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落实重大战略部署有力有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全面落实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1. 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实扎实有效。根据国家、自治区皇冠体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出台钦州市落实方案,将财政、金融、税费、社保等各项支持政策惠及市场主体。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额41.4亿元,总量排全区第4位,惠及企业2714户次。“桂惠贷”累计投放金额182.2亿元,同比增长46.5%,共惠及7356户市场主体,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49亿元。全市新增贷款超2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到66.5%。向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4174户市场主体提供融资67.2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28亿元。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六税两费”合计减免金额1.88亿元。国有企业租金减免金额1892万元,惠及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82户。发放稳岗返还补贴3789.3万元,惠及4054家用人单位,稳定职工8.5万人。兑现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2338.2万元,减征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1.45亿元。

2. 经济增长实现持续领跑。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稳中求进攻坚年”十场攻坚战,早抓快干一季度、紧抓实干二季度、抢抓大干三季度、决战决胜四季度,工业产值、投资、限上消费、外贸、财政等重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一二三产业发展更加均衡。GDP一季度增长10.3%实现“开门稳”“开门红”,上半年增长9.3%实现“双过半”1—9月增长9.1%,保持全区第1位。全年GDP增长8.2%继续保持在全区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2.9%27.8%13.6%3.9%150.8%,保持全区前列。GDP总量达到1917亿元,工业产值接近2000亿元,财政收入总量提升至全区第一方阵,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3. 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2022年新增金桂、中伟、中粮等3家产值超100亿元工业企业,新增上规企业71家,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等6家自治区重点监测企业对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76%,华谊一期、中伟一期、金桂二期等3个新投产百亿级工业项目对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36%,石化、新能源材料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9.8%176.1%,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7.1%。油品、金属矿产品等批发贸易快速发展,全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批发贸易企业2家、50—100亿元5家、30—50亿元7家,对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贡献率超过80%。平台经济等服务业新业态快速增长,出台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新增上规人力资源服务、网络货运、港口服务等企业31家,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9.2%,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36.4%

4. 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加快。建立“一位市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专班、一个重大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41位厅级领导、35个责任单位跟踪服务推进总投资5100亿元的54个重大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96亿元,百亿级重大工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8个,竣工3个,实现5月份以来每个月均有1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开竣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达到235个,总投资3386亿元,全年实现开工项目46个,竣工21个,完成投资193.5亿元,同比增长71%,年度投资完成率123.8%186“五网”基础设施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21亿元,同比增长

26.3%,年度投资完成率147%。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百亿产业项目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65%,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1.4%,工业投资比重44.6%占比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57.3%。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12—13号泊位工程产权转让项目被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

(二)加大力度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骨干工程建设,集装箱吞吐量迈上500万标箱大关。

1. 平陆运河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把平陆运河作为头等项目、头等大事、头号工程,组建服务保障平陆运河建设工作专班及14个专项工作组,按照自治区的部署,举全市之力开展工程设计专题研究、征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址、土石方弃土场选址等系列工作,提前完成自治区确定的工作任务,提前完成用地预审及先行用地审批,完成了桥梁改建、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方案,为平陆运河开工和建设作出钦州贡献。平陆运河建设动员大会828日在灵山举行,马道、青年枢纽开工建设,企石枢纽1028日开工建设,全面完成集体土地征收签订协议,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约1778万立方米,全年完成投资超30亿元。全面开展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研究,完成了内河港总体规划等1+7”专题研究成果,建立了平陆运河经济带“三个重大”储备库。

2. 港口智能化专业化功能加快拓展。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7—8号自动化集装箱泊位投运,成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新增集装箱通过能力102万标箱,钦州港正式迈入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智慧港口”时代,首次靠泊1万标箱大型集装箱船舶,累计装卸集装箱突破10万标箱。大榄坪南作业区9—10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泊位水工工程通过验收,进入设备安装和联调联试。钦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航道常态化运营,靠泊油码头油轮原油装载量达到27.2万吨,刷新19.5米的吃水靠泊深度纪录,全年靠泊大型油轮39艘次。港口大宗货物运输功能持续完善,金鼓江作业区17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金鼓江作业区195万吨级液化烃泊位、大榄坪南作业区12—1321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竣工投运并获批对外开放,填补了北部湾港国际标准专业液化烃泊位的空白,大榄坪作业区1—3号泊位水工工程竣工,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380万吨。

3. 海铁联运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开“阿联酋—钦州—甘肃兰州”、“东南亚—钦州—陕西西安、“河南—钦州—RCEP国家、“河北—钦州—RCEP国家、“钦州—西藏—尼泊尔”、“印度—钦州—甘肃兰州”、“四川成都—钦州—泰国”、“江西南昌—钦州—越南”等多条经钦州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线路,以钦州为集结中心的海铁联运班列网络覆盖西南中南华北地区17个省份60个城市113个站点,比2021年底新增4个省份、13个城市、21个站点,实现西部地区全覆盖,区域首次拓展至中部地区、华北地区,全年班列开行8820,同比增长44%开行累计突破2万列。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落地钦州港。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办理量增长28.7%,全年突破40万标箱、达40.8万标箱,办理量排名提升至全国第5位。中谷钦州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基地、钦州港保税冷链交易中心、钦州港木材交易中心、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国际冷链中心等物流基地项目建成投运,厦门建发集团粮食加工及粮食中转基地、中储粮钦州港粮食仓储物流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冷链物流钦州港基地等总投资超30亿元的物流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补齐集装箱拆拼箱、冷链、大宗商品储运等物流设施短板。

4. 门户港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重点面向RCEP、东盟国家加密拓展海上航线网络,2022年,新开通钦州港至缅甸直航航线、马来西亚关丹新航线等外贸航线10钦州至南京内贸航线1条,航线网络实现与东盟和国内主要港口全覆盖,首次开行钦州港至北美西远洋航线,在营航线达69条,其中,外贸航线42条,内贸航线27条。巩固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系统集成改革成果,全面启动实施第三阶段改革,集装箱货物进口中介收费较2019年底平均每标箱费用降低47%,出口环节中介收费较2019年底平均每标箱费用降低36%。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经钦州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倍。2022年,钦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74亿吨,增长3.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41万标箱,增长16.9%,钦州港首次进入全国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前10位,在全球集装箱百强榜单排名上升到第44位。

(三)强力推进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五千亿级向海经济产业集群搭建四梁八柱

1. 总投资超1000亿元产业龙头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十四五”建成广西工业强市目标,坚持“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四个一批”思路,推进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能源等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05亿元的中石油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获国家、自治区批复,728日全面启动。总投资100亿元的中伟二期项目9月启动。总投资101亿元的格派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总投资220亿元的桐昆一期项目10月开工,进入土方平整、基础开挖等施工。华谊三期一阶段子项目陆续完成能评、环评、安评等关键审批手续,首个子项目基本具备开工条件。总投资110亿元的国投电厂三期12号机组项目进入主体施工,34号机组项目启动。2022新开工6个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达到1100亿元,2023年将进入大规模施工。恒逸一期项目全面进入基础施工。广西海上风电、金桂三期等投资超百亿元项目加快前期工作。以上项目预计从2024年起陆续建成投产,新增工业产值超过3500亿元。“钦州市创新模式夯实工业发展根基”获列入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典型经验。

2. 百亿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实现新突破。总投资189亿元、设计年产值170亿元的华谊二期项目11月竣工投产,实现产品下线。总投资100亿元、设计年产值200亿元的中伟一期项目建成投产101.5万吨三元前驱体生产线。总投资143亿元的钦州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园,远景钦州智慧能源产业基地、钦州锦峰海洋重工年产20万吨海洋重装、中船广西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实现一期投产,广西首台大兆瓦智能风机下线。化工新材料产业新增投产企业3家,产值突破750亿元,新能源材料产业新增投产企业3家,产值180亿元。钦州石化产业园获评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在中国化工园区排位中晋升至第19位。

3. 产业链招商凸显成效。全面推进9个招商工作队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全年招商新签约项目218个,总投资1686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总投资1197亿元。按照规划招商、资源招商、以企招商、资本招商“四个招商”,围绕中石油、恒逸、中伟等龙头企业,重点突破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链招商,2022年,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新签约关联产业链项目20个,总投资超800亿元,量孚新型磷酸铁锂项目建成投产,雅保锂业氢氧化锂项目完成外资收购、资产交割并实现产品下线,昌德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宏坤粗苯加氢、埃索凯1万吨三元前驱体综合利用等项目落户并加快前期工作。2022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4. 县域一县一业发展扎实起步。启动实施“一县一业”建设行动,优化县域产业布局,创新推进县域工业特色化发展。灵山县培育了天山电子、百菲乳业、园丰牧业等特色中小型企业,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家、广西2022年唯一上市企业,百菲乳业、园丰牧业2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库。浦北县木业示范区获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全市首个百亿级县域产业的林木加工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新引进家具制造企业7。钦南区金窝工业区获认定为第四批广西轻工园,新增投产木材加工、建材等工业企业11家。钦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产值达到154亿元,高端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园2022年在建精细化工及新能源材料产业项目4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2022年,全市新增64县域规上工业企业,县域新培育埃索凯循环能源科技公司等9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高质量实施RCEP,开放合作实现创新发展。

1. 开放平台创新引领效应增强。自贸区钦州港片区聚焦服务港口、产业发展两个重点,继续深化特色制度创新,94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达100%,制订实施平台经济等产业集聚创新措施40项,2022年提炼上报自主创新成果超50项,3年累计137项,获全区复制推广数量位列广西自贸区3个片区第一。2022年,钦州港片区GDP增长13.5%,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外贸进出口额突破600亿元。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业务量累计突破200亿元,同比新增80亿元,境内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境外对手范围获批从马来西亚拓展至东盟全域。钦州综合保税区发展实现跃升,在全国137个综合保税区评估中排位前进13位,在广西综合保税区中排第1位,2022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373.8亿元,增长444%,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8.2%,保税原油进口超过300亿元举办中马“两国双园”建设10周年系列活动,编制完成中“两国双园”升级发展行动方案,开启“两国双园”合作新阶段。

2. 面向RCEP国家贸易快速增长。设立了自贸区钦州港片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钦州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建成运营面向RCEP国家的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油、纸、粮、化工等大宗商品贸易增长势头明显,出口纸浆增长381.2%,出口冰乙酸和磷酸等化学品增长356.4%,大宗商品贸易占全市贸易比重超过80%RCEP成员国再生铝及铝土矿进口业务实现突破。开拓重点市场贸易,经钦州港口岸对RCEP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29.5%,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37.4%,与中东产油国进出口贸易增长12.6倍、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提高至51.7%202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0.8%,增速排全区第1位。

3. 跨区域跨境产业链合作加快布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区一期入驻企业2家、意向入驻企业9家,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与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开展了共建桂豫物流大通道的联动创新,向商务部报送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改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等案例。中“两国双园”深化互动发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扩大燕窝、棕榈油、榴莲等东盟特色农产品进口,燕窝进口额同比增长226%,争取到吉利科技集团在马来西亚柔佛州综合产业园区布局汽车产业项目,重庆博赛在关丹产业园投资“焦电铝—锰循环”下游项目,新增汽车、再生金属储运交易加工等“两国双园”跨境产业链。以钦州项目为下游的桐昆印尼炼化一体化项目启动前期工作、中伟印尼镍金属加工项目全面实施,形成了恒逸、桐昆、中伟三个面向东盟“双基地”联动的跨境产业链。

4. 以开放创新提高行政审批效能。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开展了海域使用权立权分层设权、医药器械注册及生产许可、市场主体歇业登记、企业开办智能审批、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智能审批等特色改革,医疗器械注册、生产许可全流程办结时限分别比法定时限缩减50%75%以上。对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由正面赋权模式升级为“负面清单”式放权。复制实施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改革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实行行政许可清单化管理,401项行政许可事项编入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持续推进异地办理,新增“跨省通办”事项118项和全区通办事项245项,异地办件超20万件。获列为政务服“全链通办”改革试点地区,累计办理一件事套餐超4万个。深化政务服务便民利企“微改革”,全市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99.9%“零材料”事项达12.4%66个镇(街道)全部完成“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2022年,全市新登记各类企业1.7万户,总量达6.75万户,同比增长18.5%,其中,全程电子化申请公司设立占比97.4%,智能“秒批”占比64.5%

(五)聚力造滨城重构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1. “一核两带”城镇新格局拉开框架。中心城区功能组团开发启动,滨海新城白石湖片区综合开发方案完成编制,沙井岛环岛南路开工建设;自贸新城一期完成675套住房主体工程建设,北部湾大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道路全线通车。北钦防交通一体化取得新突破,龙门大桥东西两岸主塔实现跨海相连,大风江大桥进入上部结构施工。市县联动更加便捷,兰海高速公路钦州至北海改扩建、浦北至北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钦州北过境线高速公路全面建设。乡村道路“三项工程”3108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率先在全区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灵山、浦北县城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快,灵山生活垃圾焚烧二期项目投产,浦北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开工建设,合计建成学校4所,新增学位3500个。

2. 依托平陆运河重构城乡规划全面启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取得自然资源部批复,全区首个市县统建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完成了钦州市总体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专题研究,建立钦州滨海特色风貌管控体系,青年水闸东西干渠管理利用专项规划正式实施,平山岛保护开发、扬帆大道发展带、平陆运河沿线镇村体系等规划启动编制,平陆运河钦州段沿线沿岸景观概念性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

3. 城市更新工程有序实施。成功2022年钦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钦州老街历史文化旅游街区成功创建广西旅游休闲街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山路骑楼街、占鳌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批复实施。成功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新增3个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1个自治区级夜间特色消费集聚区。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7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修复城区道路路面破损、人行道2.6万平方米,新建续建地下管网298公里,消除主城区42个积水点。城市生态功能继续优化,升级改造梦园、白石湖公园健身步道和文化步道,口袋公园新增4个、提升改造4个,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二期项目建成

(六)加快推进美乡村,全面乡村振兴呈现新气象。

1. 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出台进一步落实耕地不再减少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撂荒耕地治理稳定粮食生产、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等政策,开展耕地恢复整治工作,率先在全区开展撂荒耕地治理和规模化流转示范,创新推行“农户复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承接流转”治理模式和“五个一批”治理办法,全市撂荒耕地治理率达83%,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40%目标。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4.41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粮食产量18.9亿斤,同比增长1.05%

2.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效。成功举办2022年荔园山庄荔枝大会暨钦州荔枝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新增绿色食品7个,“三品一标”认证数达193个,新增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7个、国家地理标志8个,浦北县龙门镇、官垌镇分别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新打造“钦”字号特色农产品,灵山县获“中国淡水鱼苗之乡、“中国香鸡之乡”称号,钦南区建成国内首个大蚝环保新型抗风浪蚝排基地,浦北陈皮产业园开工建设并已首批入驻企业6家。

3. 乡村宜居宜业环境不断优化。北部湾花卉公园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增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4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实施,90“美丽村屯”示范村项目全部开工并竣工85个,农村垃圾转运(处理)设施项目开工11个、建成8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项目开工12个、建成11个,2826个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开工,277户危房改造项目竣工率100%51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成镇级覆盖率100%。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集成改革加快推进,浦北县白石水镇良江村“农文旅学”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建成全市首个乡村振兴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成立4个镇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和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初步形成县、镇两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市本级、灵山县、浦北县和试验区辖区镇级简单高频事项实现试验区内跨区域通办。

4. 防规模性返贫全面加强。坚持“四个不摘”要求,认真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540元,增长11.25%“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就业帮扶力度不断扩大,166个就业帮扶车间全部开工,发放跨省就业一次性往返交通补助39187人共1188.6万元,发放县域内稳定就业劳务补助6925人共843.8万元,全市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总人数8.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产业扶持稳步推进,累计投入产业项目资金3.5亿元,实施产业以奖代补到户项目8296.7万元,受益奖补对象2.92万户,县5”特色产业覆盖脱贫群众2.5万户,产业帮扶覆盖率达94.1%。全市纳入2022年度计划实施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开工930个,开工率100%,完工项目856个,完工率92%,完工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排全区第3位。

(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1. 重点领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7%,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4.9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自治区考核任务;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7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6.8%,达到自治区考核要求;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指出我市2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0个,其余12个问题整改达到时序进度;交办194件群众信访件,已办结193件,办结率99.5%

2. 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南海化工、金铖锰业、新天德能源等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节约综合能耗2万多吨标煤,折合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万吨。广西首个二十万吨级二氧化碳废气综合利用项目建成试产。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2022年以来新开工风电、光伏发电项目16个,装机容量340.6万千瓦时,建成投产12个风电项目97.5万千瓦时、8个光伏项目52万千瓦时。灵山抽水蓄能电站开展预可研等前期工作。健全生态产品开发机制,谋划区域环境治理结合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开展EOD项目申报。

3. 生态文明建设明显加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工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入海江河、重点排污口、三大海区实时监控体系,完成整治和修复岸线11.69千米。实施红树林保护专项修复行动,出台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2022年营造红树林面积72.37公顷,修复红树林220公顷。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施钦江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全面启动和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36项创建指标已完成21灵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新突破。浦北县获“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万亩,完成年度任务162.5%,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7.8%

(八)坚持守稳守牢发展底线,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

1. 民生保障和改善持续加强。“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实施75项十大惠民工程项目,全市财政投入民生资金210.3亿元,占总支出的80.8%组织工业园区招工专项服务活动,加大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点对点”送工服务力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快推进,校内课后服务、校内午托和弹性作业模式得到教育部肯定,全市建成投入使用学校新增学位9318个,主城区建成公办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2850个。钦州市儿童医院正式启用,成为北部湾沿海地区首家儿童医院。灵山获命名为自治区卫生县城。筹集各类医疗卫生项目资金4.49亿元,建设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市儿童医院、市急救(指挥)中心、市精神病医院扩建等卫生健康补短板项目。浦北县北通镇平坡村列入自治区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全区率先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2项试点项目,率先建立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疫情防控联防联控2项机制。综合施策推进养老服务改革,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均达到100%

2. 安全发展形势稳定。加大力度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中央共性指引重点任务已完成61项,完成率达到96.82%。抓实抓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成功化解2682起。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全市共排查并全部完成整改各类隐患31356个(处)。建成危险品运输管理系统、安全生产风险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累计进驻危险化学品企业14家。北部湾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完成主体工程,石化园区安全风险等级复核得分排全区第1位,钦州石化产业园、钦州高端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园两个化工园区均为C类(一般安全风险)。全面完成市县镇村四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60%60.6%65.5%,全市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3.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高效应对处置“3·13”土疫情,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仅用8天时间就实现社会面清零,45日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427日所有本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治愈出院,实“双清零”,突发疫情期间保持国际门户港高效运营、全市92%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正常生产。创新推行农村“五户联保”自管互管模式,构建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海岸线上疫情防控战斗堡垒。

面对复杂严峻多变的形势,2022年全市经济“稳”的基础上实现“进”,经济增保持全区前列,重点领域发展提级进位,开放发展优势更加凸显,计划执行情况达到预期。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中央、自治区统筹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居中指挥、统筹调度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协作、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结果。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短板、制约,有些是当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表现,有些是高速发展下产生的新矛盾。主要是:一是部分行业结构性问题还未根本解决。部分消费行业恢复缓慢,外来消费占比下降,限上住宿业企业负增长面在35%以上,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超过20%,房地产投资降幅超过30%二是临港与县域发展差距拉大。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产业快速崛起,工业、财政占全市比重超过60%,外贸、批发等行业超过80%。而另一方面,县域发展相对缓慢,活力不足,发展缺乏有力的支撑和后劲。4个县区有3个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20%,普遍缺少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县域工业投资占本地区投资的比重仅30%左右,制造业投资比重更低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土地出让收入不理想,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影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亿元,同时,年初预期外的疫情防控新增财政负担26亿元,财政运行压力剧增,“三保”资金调度更加紧张。四是要素保障跟不上发展需要。随着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建设,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建设,除了用地、用林等需求剧增外,征地搬迁量大幅增加,需要投入的配套资金前所未有,仅靠传统的资金筹集方式捉襟见肘。大工业企业生产所需的水、电、气、热、运等,缺乏系统配套,成本和稳定性越来越引起企业的关注。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全面实施“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港,做大做强做优向海经济,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争当广西“面朝大海、向海图强”排头兵。

(二)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可能和需要,提出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总量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5%,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出上述目标,与自治区对我市的发展定位和要求相衔接,与钦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预期目标相衔接。其中,地区生产总值(GDP)预期目标设定为增长7%以上,综合考虑一二三产业及各行业增长的支撑因素和制约因素,体现了积极稳妥的原则,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抢抓机遇,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快发展,迅速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争取皇冠体育领域发展提级进位,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钦州作为。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3年,必须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围绕全面实施四轮驱动战略,突出抓好平陆运河建设、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市县协同发展三项重点任务,实施十大专项攻坚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千万标箱国际门户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统筹硬件升级和软服务提升,推动平陆运河、深水航道、大能力泊位、集疏运通道等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港航物流环境,力争2023年在建码头新增港口通过能力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迈上600万标箱新台阶,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

1. 围绕三个工程开展服务保障平陆运河建设专项攻坚行动。坚持把平陆运河作为头等项目、头等大事、头号工程,突出抓好征地搬迁、移民安置、配套工程规划建设、沿线综合开发等工作,推动平陆运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加快推进沿线征地搬迁、用地报批,2023年初完成平陆运河全线征地组卷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批,尽快实现全线开工建设。服务加快马道、企石、青年枢纽工程土石方施工,开展航道施工。科学做好土石方及疏浚物消纳。通过集中安置、货币补偿安置等方式,有序安置征搬群众,保障搬迁群众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加强与平陆运河集团等洽谈对接,将配套工程设施统筹纳入到平陆运河工程建设和综合开发中,开展平陆运河沿线过江桥梁改建、城乡供水、水利、城市更新、“一江两岸”景观、生态环保治理等配套工程设施前期工作,年内确保开工建设市第二水源工程、市第二水厂应急供水工程等项目,确保平陆运河建设期间沿线城乡居民出行、用水等不受影响。结合平陆运河建设,加快实施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钦州系列项目,完成平陆运河灌区方案研究并开展相关规划。开展平陆运河经济带物流组织体系建设研究。

2. 开展门户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攻坚行动。2023年,推动列入《“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成前期工作,金鼓江、大榄坪作业区剩余码头全面开工,实施码头项目10个以上。重点加快钦州港20万吨级集装箱进港航道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3年启动建设,完成钦州港西航道扩建工程前期论证,开展钦州港中航道规划研究。实现钦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满载靠泊。推动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9—10号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工程全面开展设备安装调试,年内正式投入运营,全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达到260万标箱,集装箱靠泊能力提高至20万吨级。完成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15—18号集装箱泊位、大环作业区17—22号泊位等项目前期工作,申报国家重大项目围填海,争取在2023年内开工2个以上泊位工程。围绕配套化工新材料、风电装备制造、能源等临港产业发展,2023年新开工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4—5号泊位、金鼓江作业区14—15号泊位,建成金鼓江作业区11—12号泊位水工结构。力争完成金鼓江、鹰岭等作业区3个以上泊位对外开放。加快研究平陆运河江海联运换装区规划布局。

3. 升级完善港口多式联运体系。开工建设钦州东至钦州港铁路增建二线项目,提升钦州港铁路疏港通道能力加快推进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项目用海申请等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展项目用海用岛论证材料技术审查等,尽快启动建设。优化疏港公路运输网络,开工建设钦州港陆海大道延长线、中马钦州产业园钦海大道南段、钦州港进港公路改扩建工程(黎合江疏港大道),实现钦州港环珠东大街(一期)工程通车,完善钦州港公共堆场、停车场。组建广西北部湾海上交通管理中心。开工建设陆海新通道综合冷链物流基地、中国—东盟海铁联运转运中心、炬申大宗商品物流仓储中心等综合物流项目,争取中远海运钦州综合保税区物流园落户建设。优化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运营组织,打通中心站与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港站一体化运营。常态化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门户港运营中心。申报创建全国集装箱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区、全国第三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4. 继续提升口岸营商环境。加密钦州港至东盟国家港口的班轮航线,继续培育至欧洲、美洲等远洋航线,拓展国内沿海内贸航线运输网络,力争2023年钦州港新增航线10条以上。深化推进口岸提效降费,优化海关实验室布局,提升检测能力加快建设口岸可视化监管系统和大榄坪作业区边检执勤中心,增设集装箱、危化品等查验场所。全面实施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三阶段改革,深化推“一单制”、“一口价”模式等改革,开展铁路集装箱“一箱到底”联运、陆路启运港退税等口岸通关配套措施创新改革。推动与新加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深化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探索钦州港和关丹港“点对点”港航物流通关模式,建立钦州—关丹再生金属原料绿色通道,探索建立与马来西亚关丹、巴生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与越南海防港“直通船”跨境穿梭巴士协作机制。

5.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能源资源战略储备区。开工建设钦州能源储备项目煤炭战略储备基地,争取启动钦州LNG接收站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在平陆运河沿线规划布局煤炭、天然气等储运设施。完善粮食战略储备体系,建成中储粮钦州港粮食仓储物流、厦门建发钦州粮油加工及粮食中转等项目,继续引进大型粮油储运贸易企业,争取中国东盟(钦州)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落户建设。建成北部湾(钦州)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基地、钦州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创新大宗商品进口储运的配套制度和政策。

(二)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争创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自由便利核心示范区。

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强化开放平台创新引领作用,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抢抓RCEP实施机遇,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当好制度试验田、建设外向型经济集聚地,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1. 开展自贸区创新提升专项攻坚行动。对接RCEP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探索开展皇冠体育制度型开放创新。以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出发点,推进审批服务改革试验,争取开展工业产品企业自检试点,创新推行劳务派遣及人力资源服务多项许可事项合并办理,探索建设项目“验登合一”等微改革。拓展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和自贸试验区、开放型功能区合作,推动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一期全面运营,争取湘桂产业园、豫桂产业园等跨省份合作园区落地,探索跨区域合作协同创新模式。依托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等,建设完善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平台,发展化纤纺织服装、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链。争取与东部经济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促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提档升级。申报创建海上互市贸易区。

2. 强化中马“两国双园”跨境合作渠道功能。落实中马“两国双园”升级发展行动方案。促进“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常态化运转,协调召开第五次联合合作理事会会议,协助开展马中关丹产业园10周年活动。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二期开发模式研究。探索“两国双园多区”联动发展,与吉利科技集团共同推动马来西亚柔佛州综合产业园区项目启动实施,研究在“两国双园”分别设立中间件和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与马来西亚关丹港合作建设东南亚特色产品进口基地和直销中心。建立“两国双园”项目协作推进机制,做大做强燕窝跨境产业链,提升棕榈油、榴莲产品贸易量,推动再生金属、橡胶等跨境产业链项目实施,开展生物医药、棕榈油等特色产品跨境产业链项目前期研究。深入实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推动试点政策应用范围推广至东盟全域,做大外商投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深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量效提升,探索出台外汇汇率套期保值业务奖励政策。研“双园”间的通关合作模式,探索金属矿产品通关便利化。

3. 提升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集聚功能。推动粮食、木材、棉纺、酒类分装、智能显示终端等加工产业发展,打造加工制造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原油、矿产品、木材、进口酒类、保税冷链交易、跨境电商等业务,打造物流分拨中心、销售服务中心。推动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发展,重点扩大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探索开展矿产品、木材、粮食、纸浆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和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发展大宗商品贸易总部经济,重点打造纸制品、金属矿产品集散中心。争取钦州口岸获批设立进境药材进口口岸。筹备大宗商品展活动。开展便捷进出区等创新改革。推进智慧综合保税区建设,进一步打通各业务系统信息共享争取钦州综合保税区绩效考核进入全国前50名。

4. 建设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区。利用RCEP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建立健全国际产能合作机制,引导华谊、恒逸、桐昆、中伟等龙头企业与RCEP其他成员国在原料供应、能源开采等方面共建跨境产业链,吸引RCEP成员国相关机构在钦州设立大豆、矿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支持外资企业合作发展炼化一体化、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跨境产业链,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三)高质量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加快构建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围绕近期打造五千亿级产业集群,远期向万亿级产业体系迈进的目标,按照“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全面推进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同步布局建设下游产业链项目,突破科技创新短板,激发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

1. 开展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专项攻坚行动。2023年,推进总投资2000亿元的10个以上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全面建设,保持工业项目建设的力度和投资的强度,力争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服务华谊三期一阶段项目全面开工,进入基础施工,二阶段项目启动前期工作。推动恒逸一期项目完成一阶段主体工程土建施工并启动设备安装,中石油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中伟二期项目、桐昆一期项目、格派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开展主体施工。实现国投电厂三期项目1号机组建成投产,2号机组锅炉吹管,34号机组全面建设。力争建成金桂二期75万吨化机浆和第二台纸机主体厂房并进入设备安装,三期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2. 开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专项攻坚行动。照重点产业“链长制”实施方案,开展规划招商、以企招商、资源招商、资本招商、县域产业招商、协同招商、运河经济招商、外资外贸招商“八大招商行动”,围绕头部企业、龙头项目原料、产能等优势,编制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目标企业目录,谋划引进烯烃芳烃下游、化纤纺织、新能源材料、海洋装备制造配套等具有前瞻性的下游产业链项目。以中石油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为契机,同步开展乙烯下游目标企业群招商,力争落户目标企业达到10家。围绕桐昆、恒逸项目开展化纤纺织服装产业链招商,力争在化纤、纺织、印染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至少引进1家重点企业。依托陆上、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础,力争突破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培育成为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精准对接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中伟等企业的头部效应,开展电池新材料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储能等项目,全力争取布局动力电池制造项目,建立电池新材料电池制造等新能源产业体系。推进粮油木材大宗商品交易业提质增效,推动中粮、中储粮等粮油加工企业扩产扩能,力争引进棕榈油等加工贸易产业链项目。谋划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盘活现有产业资源,争取引进上游电子元器件及关键配套器件、中游智能终端设计与制造、下游终端设备应用场景与服务等产业项目,打造以智能终端应用集聚发展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谋划引进半导体材料产业项目。力争2023年,全市引进投资1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个、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以及一批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3. 高标准规划建设向海经济示范园区。以化纤纺织服装、新能源电池材料为重点,建设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抱团集群入驻。创新园区开发运营模式,启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新能源材料产业园、服装产业园等产业链专业园规划建设,实行整体开发。整合各方资金资源,推动设立化纤纺织、新能源材料等产业基金,突破资本招商。积极创建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出台钦州高新区产业规划,承接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下游和配套项目,打造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推动灵山武利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申报认定化工园区,建设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石化产业联动拓展区。科学论证,加快布局智能船舶产业园,提前谋划平陆运河内河新型船舶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力争钦州石化产业园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广西首个千亿元专业化工园区,开展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

4. 开展“一县一业”专项攻坚行动。落实“一县一业”政策,支持四个县区集中力量分别做大做强一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城乡居民就近就地就业。2023年,“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项目引进、建设、投产均要有实质性成效。灵山玩具制造和服装纺织产业新增规上企业5家以上,启动十里轻工产业园规划和建设。浦北陈皮产业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个,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创建陈皮特色小镇。钦南进口木材加工和高端家居产业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钦北化工及关联产业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开展精细高端医药化工产业园扩区。在县域园区共建自贸试验区产业协作基地,打造上下游产业链。以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为契机,出台平陆运河沿线产业布局规划,提前培育运河关联衍生产业,将临港下游产业链在平陆运河沿线布局。优化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与周边园区、县区的招商项目流转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沟通会商机制,推动共享政策红利。在县区、园区建立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协同发展区,以吸引产业集聚为重点,复制实施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

5. 开展强科技创新专项攻坚行动。加快组建挂牌运营钦州石化产业创新中心,争取皇冠体育重点龙头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推动科技成果在钦州中试转化,建设若干个专业化研发中心,打造先进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集聚区,谋划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化工新材料等企业申报创建数字化“灯塔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引领带动数字化转型。加快建成白石湖片区智汇谷一期项目,引进领军型科研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设立皇冠体育的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打造白石湖科研集聚区。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支持本地企业与北部湾大学联合建设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完善校地沟通、校企合作机制,支持北部湾大学等市内高校融入本地发展。深化产教融合试点,支持中船、华谊等企业与北部湾大学、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等开展产教融合合作,建设市技工学校公共实训基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加快规划建设钦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北部湾科教园区规划研究。深入实施“钦聚英才”计划,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建设一批“双招双引”工作站,探索“外地研发+钦州转化”模式。围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人才发展先行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人才集聚区。

6. 做大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产业。围绕在建和投产的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配套开展科技研发、产品交易、仓储物流、现代金融等业务,加快引进跨境结算、保税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供应链服务企业,突破能源化工关联服务业产业链招商。依托平陆运河建设、临港工业产业链延伸等,加大劳务派遣、工程管理服务、商务咨询、设备租赁、检验检测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招商,促进平台经济规范持续发展。发展智慧物流,引进网络货运平台监测系统,“一企一”引入高端物流及网络货运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原油、粮食、煤炭、木材等行业推动企业设立区域贸易总部;开展建筑业提质升级行动,引进平陆运河、重大工业项目、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关联专业资质企业,力争特级资质企业数量实现“零突破”;利用港口物流快速发展优势,推动海运企业船舶注册落户;继续吸引上市企业落户。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引导大数据等企业服务实体经济。

(四)高标准推进城市更新提强,打造独具滨海风光和运河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充分利用平陆运河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构效应,开展城市更新提强专项攻坚行动,聚焦江海联动、港产城融合,统筹推进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升级、城市更新,建设新型城市,高质量打造港城经济走廊,推动城市面貌、功能、品质实现崭新变化。

1. 加快完“半小时”和“一小时”城市生活圈。级港城“半小时”经济圈,加快建设海棠至勒沟高速公路、钦海大道、钦州港鹰岭作业区疏港道路等港城互联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安州大道南延长线、金海湾东大街延长线、钦州港进港大道扩建工程,持续推进中心城区至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市郊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打通与防城港、北海等滨海城市互联通道,推动大风江大桥建成通车,龙门大桥完成主桥主缆架设并进入桥面施工。加快构建市域“一小时”交通圈,以8条在建和新开工的高速公路为牵引,将沿线皇冠体育乡镇进一步纳入市区1小时以内的城市生活圈;重点提速建设南宁至湛江、钦州北过境线、横州至钦州港、玉林至钦州等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南宁至北海第二通道高速公路;协调争取启动建设大塘至吴圩机场铁路联络线项目。

2. 建立衔接平陆运河的城市规划体系。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并实施,全面建成运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有序推进中心城区重点片区规划修订和编制,重点开展白石湖片区控规编制,适时启动沙井岛片区控规编制,开展城区跨江桥梁周边片区风貌提升规划,完成钦北区龙湾片区规划。加快推进港城经济走廊建设,完成扬帆大道港城融合发展带规划,启动重大城市功能项目布局和建设。围绕平陆运河建设,高标准编制平陆运河沿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出台平陆运河(钦州段)城乡风貌设计规划、沿线沿岸景观概念规划,完成城区段三个节点开发改造策划、青年枢纽至入海口两岸城市风貌设计、平山岛开发研究规划。

3. 全面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建设。高质量完成城区桥梁改建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工中心城区桥梁提级项目提前做好交通疏缓及引导工作。推动滨海新城和城市更新PPP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优化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开工建设市委党校二期工程、市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市实验小学白石湖校区(安州小学)。完善城市医疗设施,推动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建成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市一医院改扩建、市第二医院白石湖院区等项目。提升城市文旅内涵,加“一键游钦州”文旅驿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策划运营中心城区江海旅游示范线路,建设平陆运河、千年古城标志性旅游景点,培育历史钦州、文化钦州、烟火钦州的城市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加快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启动改造56个老旧小区、210套危旧房改住房,新增一批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无障碍设施,强化城中村自来水供应能力。加快城区公15分钟健身”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排涝效能,重点推进河西片区雨污分流改造、河东污水处理厂二期、生活垃圾处理场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

4. 提速提质重点片区开发。加快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更新开发,重点推进一、二、三马路等老旧城区改造提升和老街区小街小巷提升工程,加快完善中山路、占鳌巷等立面改造、文物保护、道路改造及地下管线等配套设施,力争钦州老街创建成为国家旅游休闲街区。推进“一江两岸”风貌景观改造,重点开展桥梁周边片区景观改造,启动青年水闸东西干渠景观亮化工程。加快平陆运河沿岸片区整体开发建设,全面实施白石湖片区拓展开发,加大金融商务、文化休闲、科研创新等招商推介,布局商业中心项目;启动沙井岛片区整体规划,开展连片开发。加快自贸新城建设,完善新城路网衔接,开工建设玉垌根大桥、八大街跨铁路工程等交通项目,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和户外休闲健身设施,建成西港区管道雨污分流改造、石化园区供水、鹿耳环片区公共管廊、强电管沟等配套功能项目,升级数字化发展管理中心效能,深化实施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房票”补偿机制,高质量推进征地搬迁小区建设。启动钦北区龙湾新城建设,开展科创绿岛、产业人才配套、城市文旅综合体、城市科技与会展、龙湾滨湖生态居住等五大片区规划建设。举办钦州蚝情节、“三月三”系列活动、钦江古龙窑火祭仪式等钦州品牌活动,继续创建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特色民宿,力争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5.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灵山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加大园区、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灵山县绕城公路、灵山沙坪至那丽公路建设,促进产学城一体化发展,提升县城承载力,继续探索人口大县城镇化模式。发挥浦北县世界长寿之乡品牌效应,推动县城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增强县城生态、旅游功能,促进产城一体化建设,力争开工浦北龙门至灵山陆屋一级公路,辐射周边乡镇。以镇村联通为重点,加快农村公路三项工程建设,推动“四建一通”乡乡通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实施县城商业体系、镇商业设施建设行动。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评估和调整优化工作。

6. 以港产城融合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提升与平陆运河经济带核心区其他四市(南宁、贵港、北海、防城港)的互联通达度。出台《钦州内河港总体规划》,率先启动陆屋港区规划建设,开展内河港区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全面规划建设平陆运河产业园,力争打造2个以上平陆运河产业发展示范项目优化金窝工业园规划体系完成陆屋临港产业园规划修编并加快导入产业招商完成平吉产业园基础性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布局,实现启动区开发和进园道路等首批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平陆运河经济带城镇体系重构规划,完成陆屋镇、沙坪镇、平吉镇、龙门港镇等平陆运河沿线滨河城镇规划修编,实施美丽城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实质性推进平陆运河沿线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启动古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工程,布局建设平陆运河沿线特色景区、运河观景台。依托内河港区,高标准完成灵山陆屋、钦北龙湾等港产城融合发展综合体规划,集成政策、资源,年内启动示范工程建设。

(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巩固与拓展并举,统筹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乡村风貌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步伐,建设农业强市

1. “一镇一品”专项攻坚行动。全面落实钦州市“一镇一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支持30个重点镇发展荔枝、百香果、陈皮、奶水牛、大蚝、香鸡、玉兰花、茶叶、辣椒等9大特色产业,推动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养殖。实施政策扩面,推动未列为特色产业重点镇建设的建制镇发展优势产业,享受特色优势产业同等优惠政策。

2. 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深入推进耕地撂荒治理、耕地恢复整治,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实施耕地保护精准化,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耕地“非粮化”,全面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新建4.5万亩和改造提升6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84.41万亩、粮食产量18.9亿斤以上。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深入推进灵山县和钦南区桂系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加大钦北区预制菜产业园、浦北县陈皮产业园全产业链招商,建设一批蔬菜、茶叶、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争创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基地县。持续打响荔枝、大蚝、陈皮、奶水牛、茶叶等“钦”字号特色品牌,提升钦州荔枝区域公用品牌,争取大蚝产业园列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建设灵山奶水牛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大潮江茶产业园等项目。深入开展平陆运河建设对海产养殖影响研究,加快海产品养殖迁移工作,重点加大大蚝人工育苗研究和技术普及,建成钦州港渔业经济区大蚝交易中心并投入运营,稳定大蚝等特色渔业生产。建设北部湾华侨投资区肉牛羊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基地,加快构建生态农业循环种植养殖系统。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建设浦北县张黄江等防洪治理工程和金窝、新胜塘等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推动钦北区王岗山水库枢纽工程主体完工和下闸蓄水验收,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前期工作。

3. 打造美丽示范村庄。统筹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新增12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新增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10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项目。因地制宜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农村公共照明项目屯内道路硬化、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完善农房管控工作体系,有序推动危房改造和新房建设按图集实施。强化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和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对平陆运河沿线有开发建设和保护修复需求的村做到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田园景观改造,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4. 推动农村改革集成升级。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深入实施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等6项改革,重点推进试验区土地综合开发、一体化供水、特色产业园标准厂房等重大项目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升级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质量提升行动,建设试验区产权综合交易平台,推进皇冠体育高频事项实现试验区内跨区域通办。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规范审批农村新增宅基地,探索多种农村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方式。

5.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推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持续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脱贫群众发展产业的带动作用。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农民工创业园等作用,吸纳皇冠体育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鼓励乡籍人才返乡创业,培育皇冠体育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

(六)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守护钦州山水之美。

1.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出台实施《钦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及工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碳达峰专项方案。持续开展高耗能行业企业节能改造,建设绿色制造体系,系统谋划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强节能运行监测和管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和消纳水平,竣工投产那思风电场等11个陆上风电项目,实现300MW光伏平价上网示范等10个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开工建设广西海上风电钦州项目,提速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加快灵山抽水储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谋划发展海上光伏发电,布局储能设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新能源充电桩等设施。开展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示范工作。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支持认定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加强新能源开发管理。积极参与面向东盟的碳排放权交易探索研究。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2.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工业源、移动源、城乡面源大气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推进武利江、大风江、马江及近岸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茅尾海养殖尾水综合治理试点,强化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力争2023年全市7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自治区考核要求的85.7%以上,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加强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工业危险废弃物闭环管理,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按计划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2023年完成4个问题整改,全部完成转办群众信访件办理。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湾长制。完善森林资源监管平台,健全自然保护地监管措施,扎实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全面推进“蓝色海湾”整治,深入实施茅尾海、鹿耳环、永福湾、三娘湾等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三娘湾白海豚公园暨海洋生物繁育研究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平陆运河沿线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工作。全力争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三线一单”成果运用。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建设一批普惠性的民生项目,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钦州。

1. 提高教育普惠性公平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完成中心城区学校教育用地布点,规划布局100所幼儿园、中小学,切实解决“大校额”、“大班额”等问题。加快在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等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配套项目,园区企业职工子女入学提供便利。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落实“双减”政策,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以强带新”“以强带弱”教育集团化改革,认定20所龙头学校(幼儿园),建设一批示范性教育集团。完善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设施。

2.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卫生健康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完善市儿童医院功能,开工建设市精神病医院扩建、市急救(指挥)中心项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扎实推进灵山县、浦北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建设。支持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支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医院分院等医疗服务配套项目,提高园区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深化医养结合,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友善医疗机构,鼓励二级及以下医院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继续落实三孩生育支持政策。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并顺利通过复审,力争实现灵山、浦北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推动灵山县太平镇等8个镇创建国家卫生镇。科学精准实施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加强对新冠病毒感染等疫情监测和综合应对,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3. 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倾情守护“一老一小”。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年内建成市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养护楼支持县级养老设施项目公建民营,开工建设一批乡镇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推广应用市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稳步适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及补助水平。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积极创建北部湾区域性高质量示范儿童福利院。

4. 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建成运营北部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钦州石化产业园智慧应急管理系统,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等级提升,持续开展加强危险化学品、居民自建房、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工矿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注重提高镇级消防综合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推进39个镇政府专职消防站升级和市县镇三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升级自然灾害“一张图”系统和“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突出做好防汛防台风和应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各项准备,强化隐患排查、会商研判、预警预报、应急演练、物资保障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继续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5. 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任务。推动法治钦州建设,出台实施钦州仲裁委员会改革方案,加快建设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继续做好城市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立法。积极推动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扎实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着力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征地搬迁、工程建设、移民安置、财产补偿等矛盾纠纷。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加强网上防范控制、侦查打击和舆论引导工作,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民意处理反馈机制。全力确保海防安全,加强海岸防线基础建设,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海防体系,重点加强非法偷越国边境海上走私、非法开采海砂等预警和打击。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加快发展的更优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夯实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基础。

1. 开展稳就业稳市场主体专项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企业用工专项行动,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兜牢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底线。建设服务规范、功能完善的零工市场,打造“便捷用工”、“安心就业”的用工务工平台。继续抓好延长阶段性降费、稳岗补贴、失业补助金等社保惠企惠民政策落实,稳定岗位扩大就业。聚焦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清查欠薪隐患苗头。力争2023年,全市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落实财政、金融、社保等惠企政策,进一步规范政府收费和罚款、市政公用服务价外收费、金融服务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及降低物流服务收费,减轻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建立高效、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支持企业轻装上阵、扩大生产。健全惠企政策兑现机制。

2.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高线“一窗综办”和线上“一网通办”水平。推进“全链通办”,拓展深化“跨省通办”、全区通办,探索全链“区域通办”。升级企业群众“全链网办”,打通“一网通办”系统与不动产、公积金、工程建设项目、金融机构等系统数据壁垒,强化信息跨层级、跨部门畅通和业务协同。全面推广应用“不见面”开标,推进异地远程评标常态化。实施精准有效监管,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等领域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探索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维护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秩序。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推动各项政策有效落地。

3. 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政府投资范围定期评估调整机制,加强全过程监管。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发挥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的引导和撬动投资作用,继续利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贷款贴息、中长期制造业贷款等政策,落实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政策。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和引导力度,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进已纳入PPP管理库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进金融机构加快对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项目资金投放。引进私募基金、社会资本和信托资金,加快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开展“十四”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对重大项目实行规划调整和滚动管理,研究争取重大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增补列入国家、自治区规划。2023年实施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60个以上,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540个以上。

4. 稳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严格财政收入管理,依法依规征管缴库,持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抓好平陆运河经济带财源建设。落实矿业权出让收益分成比例向县(区)倾斜政策,拓宽地方财源。守牢财政金融风险底线,通过压减支出、统筹各类资金、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筹集资金偿还存量债务。加快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升级,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5.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管理制度,规范土地资产处置程序。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及用地指标调配,做好“净地”储备,优先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实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拿地即开工”、产业链供地等土地供应模式。加强闲置土地盘整及项目盘整。开展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清账”行动,解决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用地规划规模指标、耕地占补、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临时用地使用等问题,探索实施交通项目沿线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征地搬迁工作机制。巩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建别墅等专项整治成果。继续申报天然气大用户市场化改革试点,以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为重点,理顺区域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机制,高标准编制修编供气供电供热规划,建立高效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

6. 完善重点行业纾困政策。优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落实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金融措施,实施“房票”购房安置,组织房地产企业进大型国企、进行业系统、进乡镇开展团购住房展销活动。全力提振消费行业,大力开展汽车、成品油、家电、粮油食品等重点商品促销活动,利用节假日等开展“旅游+”等消费联合活动,扩大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探索“中央厨房+社区食堂”、“中央厨房+早餐”等模式,推动家政、名优特产、消费场景、金融服务、智慧大数据“五进社区”活动,激发社区商业活力,探索建设城市便民一刻钟生活圈。落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支持建筑业企业提质升级,加大“建设贷”政策等金融服务,调整优化建筑业行业结构。持续加强保通保畅工作,推动交通运输业全面恢复。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加强粮油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需监测,落实价格管理措施,确保物价总体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做到“六个统筹”,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实施四轮驱动战略,聚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钦州力量!

 

 

 

 

(责任编辑:冯国旭 刘锻 梁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