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  > 皇冠体育 > 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

钦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皇冠体育:钦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5年1月23日钦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2025-02-10 4506次浏览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戴联华

 

市六届人大次会议主席团:

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皇冠体育:钦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钦州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会前,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初步方案进行了初步审查,提出了初步审查意见;市人民政府根据初步审查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本次大会期间,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4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皇冠体育: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自治区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高位落实钦州“359”目标任务体系;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沉着应变、综合施策,认真执行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审查批准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堵点卡点,深入实施九个突破行动,重大牵引性标志性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滨海运河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计划执行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建安投资、建筑业产值、全社会电量增速排全区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工业投资总量及增速、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速、本外币款余额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排全区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全区第3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扩能提级重大港航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物流港加快向贸易港发展,钦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接近700万标箱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龙门大桥建成通车

三是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绿色石化等主导产业龙头项目加快建设,中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三期4个子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全面进入投资高峰期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200亿元百企入园活动累计入驻企业240家、总投资522.3亿元。

四是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扎实推进,铁海联运一体化运营改革、跨境直通船20项全国、全区首创创新成果落地2024年全市引进长江经济带项目58个,总投资272.9亿元;引进粤港澳大湾区转移产业项目73个,总投资129.7亿元。

五是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产业园区改革达到预期进度,全面开展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薪酬和人事编制、社会事务剥离等改革全面完成市管开发区改革,钦州高新区管委、北部湾华侨投资区管委、滨海新城管委、三娘湾管理区管委整合撤并、人员转隶等基本到位,解决了开发区数量多、职能重叠等问题全面完成县域16个园区整合,达到了一个县区一个园区要求。全面完成市与城区财政体制改革,获列入财政部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系统试运行地区,率先高质量完成全国试点任务,化债成效得到自治区肯定。国企国资改革有序推进,深化提升行动改革任务完成比例超70%1家市属国有企业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

六是民生保障扎实有效。实施十大惠民工程项目79个,投入72.8亿元,投资完成率112%全年民生支出26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5%实施双向破解用工难就业难行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教育优质均衡普惠建设取得新进展,医疗健康普惠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保险参保面进一步扩大。全市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资金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共8.19亿元,累计保障311.76万人次。

同时也要看到,我市2024年计划执行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是部分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目标;二是部分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三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四是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五是民生建设还存在短板。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判,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5年计划草案总体可行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综合考虑了国际与国内形势、优势与困难、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总体符合中央、自治区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及工作措施基本协调匹配,总体可行

三、建议批准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皇冠体育:钦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钦州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四、做好2025年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计划执行工作对我市在全区提档进位至关重要。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扩投资促消费,不断夯实经济持续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重大项目投资力度,持续夯实发展基础。紧跟国家投资政策动向,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审批服务、要素保障等专项工作机制,打通重大项目建设和有效投资的堵点,促进重大项目投资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好各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努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资金,申报两重项目支持,确保财政性资金项目按计划推进;落实国家出台的金融对实体经济系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金融新产品,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三是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四是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促进消费提质增效。继续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撬动汽车、家电等领域消费需求;加快发展首发经济,培育购物、餐饮、住宿等一站式服务的融合型商业和策划演艺、展览等策展型商业;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等;持续抓好保交房工作,引导合理住房消费,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着力抓项目强产业,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投产,进一步夯实产业根基。加快推进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恒逸钦州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基地一期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项目尽快建成和投产、达产。二是强化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健全全产业链体系。围绕绿色石化、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木材及纤维加工等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和建设工作。三是深入实施产业园区改革发展突破行动,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加快推动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园区配套设施,精准做好要素保障,谋划平陆运河沿线产业体系和园区发展定位,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的建设。四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围绕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等重点产业,积极搭建有科研院校参与的高水平科创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五是优化现代服务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与功能拓展,培育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等物流龙头示范企业,探索发展低空经济,积极谋划培育未来新兴服务业产业项目。六是继续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助推平陆运河项目加快建设。扎实做好土石方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全力服务保障平陆运河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加快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

(三)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东盟的开放高地

一是加快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突出发挥沿边临港政策优势,强化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中马两国双园等平台的对内对外开放引领作用,建设完善面向东盟的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二是推动开放平台升级发展。深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中马两国双园多区联动升级发展,推动钦州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和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新业务、新业态落地,高质量推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钦州片区建设。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为牵引,健全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等地区深度对接合作机制,加快发展临港经济、向海经济,实现交通物流、产业链、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等高质量地引进来走出去。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新动能。按照四个一流标准加快推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展便利标准场景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组织实施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事项,推进落实公平竞争政策,规范招商引资政策和项目评估预审等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五是扎实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充分发挥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独特优势,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四)积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围绕平陆运河优化中心城市布局。利用平陆运河对城市建设的重构效应,加快推进一江两岸城市风貌景观提升平陆运河配套宣教设施文化体育旅游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滨海运河城市的品质。二是积极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落实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部署,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科学规划引导城镇发展。三是加快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一县一业三年攻坚行动,支持县区继续聚焦一县一业引龙头、聚链条,加快形成上规模、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四是加快临港与县域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健全临港与县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科学规划建设市县共建产业园区,创新支持政策、合作开发模式,坚持集中资源、集成政策、集聚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加快提高县域GDP占全市GDP的比重和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GDP的比重。五是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建设农业强市战略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五)强化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力度和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二是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加快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在城镇就业的重点群体和被征地农民参保,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加快教育、文化、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建设北部湾教育强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四是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长,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五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同时,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强化撂荒耕地治理,巩固粮食生产基本农田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六是继续开展为民办实事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六)抓好计划执行工作,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和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分析,每个季度对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主要经济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题研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一批重大项目进入收获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二是加强工业发展研究,加快提高工业对GDP的贡献。针对近几年我市工业投资大而工业经济对GDP贡献率一直徘徊不前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出原因,找准对策,加强实施,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三是抓好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的有关决议和审议意见的研究办理工作,坚持落实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季度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机制,确保财政经济有关决议和审议意见落地见效、计划和预算执行提质增效。四是扎实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指标、重大工程项目,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深化重大问题战略研究,提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举措,形成全市“十五五”规划纲要草案。

(责任编辑:冯国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