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李荣梓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全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继续推进城市和工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抓好“三农”工作,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明显改善。但城乡、工农的差别仍不断扩大。从全国工农业发展速度比重看,1998年为2.54:1,2004年 4.08:l ,2007年 5.2:l;从城乡居民收入比重看,1978年为2.57:1,2000年2.78:1,2003年3.23:1,2008年3.36 :1 、钦州为3.17:1。从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看,1985年为2.12:1,1995年 2.7:1,2000年2.99:1,2003年3.25:1,2007年3.33:1。我市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商品性消费支出为4.51:1。从农村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看,与城市和小康水平差距较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在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推进的情况下,如何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一个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因为我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只有农民的小康才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只有农业的现代化才有国家的现代化,只有农村的繁荣稳定才有全国的繁荣稳定。因此,只有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我市的现实情况看,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农民增收依然困难。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发展方式粗放,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突破过去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单一思维束缚,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解决制约城乡发展中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 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好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从而促进城乡融合、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人力互助,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特别繁重。从我市目前的状况看,农业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的进程较慢,土地的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劳动的生产率、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代管理经营农业的水平不高。从农业产加销的环节看,原料型产品多,商品性产品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传统技术多,高新技术少;资源消耗多,综合利用少。通过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突破难点,对促进由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由优势农业向支柱农业转变、由分散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由封闭式农业向信息农业转变、由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由掠夺性农业向可持续发展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加快现代农业化进程,必将起到助推作用。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城镇化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钦州与发达地区相比,城镇化进程缓慢,突出表现在:总体规划滞后、功能不完善、规模普遍偏小、缺乏产业支撑,吸引力和辐射力不强,聚集效应不明显。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加速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城镇产业和人口集聚的能力,推动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农村劳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必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政治任务。根据钦州的实际,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必须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才能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城乡一体布局。当前,城乡发展规划仍存在缺位、缺失、滞后、虚化和缺乏刚性约束问题,未能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与时俱进的原则,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在不断完善市区和县城规划的同时,逐步健全城镇体系和村庄布局,统一编制区域内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产业发展、用地用海、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规划要破除厚城薄乡、二元结构的旧观念,树立城乡并重、城乡联动、城乡一体的新理念,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注重发挥城镇对农村的带动辐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对城镇发展的支持帮助作用;既要注重刚性约束,又要体现灵活运用;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促进社会进步。
(二)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实现城乡资源优势互补。要引导土地、资本、劳力、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制定政策措施,调动城镇、乡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种养生产向规模大户集中,加快农村劳力转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培训,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产业互动互融。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没有产业的发展,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农民的就业和集聚就成为一句空话。市委提出“以港兴工、三化互动”的发展战略,核心问题就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港区与县区、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着力推进临港产业集群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推动港口码头、保税港区、石化、能源、冶金、造纸、修造船、食品、物流、城市房地产、市区工业和科教园区等产业的优先发展,促其增强以港兴工、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能力。通过强化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现代工业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使其形成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对县区来说,发展的特点和优势不尽相同,内容和重点也各有差异,但必须着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钦州农业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优势,农产品比较丰富,粮食、水果、糖蔗、蔬菜、水产、肉类、香料等产品,人均占有量已处于全国中上水平,部分已超过全国水平。但仍存在优而不强、竞而不力的问题,今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提升质量为手段,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名、特、优、新”做文章,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快形成一批专业镇、专业村、产业带和产业群,把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二是着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多年来,全市农产品除原料蔗实行全加工外,其余加工量很少,产品增值不多,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农业的经济效益。今后应依托农业办工业,围绕工业抓农业,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抓手,实现由单一的生产型向精深加工增值型转变,从政策措施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扶持,促进加快发展,使其形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综合效益高的新格局。三是继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要千方百计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二、三产业的比重,积极引导种养业逐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让分散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尽快转上二、三产业,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构建城乡发展平台。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加快城乡发展的基础条件。当前,我市城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是发展中的“瓶颈”。必须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基础设施的网络体系,在继续(责任编辑:刘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