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探讨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探讨

2010-07-08 35875次浏览 作者:钦州人大网 来源:钦州人大网 分享:

科教兴市寄厚望

 

吴大有

 

 

    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保障民生的核心要素,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和国家稳定都高度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上新台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

    一、重视科技出成果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科技氛围。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深入学习和宣传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是组织科技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有关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指导和推动日常科技工作。二是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和每年的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活动平台宣传科技知识。其中:灵山县先后组织1700多人次的科技人员到镇、村宣讲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知识,举办各类培训班320多期,培训农民3.8万人次;浦北县充分发挥“科普宣传月”和科普展览、科技讲座、科普竞赛、科技培训、科普声像、科普大篷车、科普进校园等载体的作用,举办种养、农业新技术、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电脑等各类培训班460多期(次),培训3.6万多人次;钦南区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发放科普宣传资料4万多份;钦北区利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橱窗宣传科普知识及法律法规。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活动,社会各界的科技意识有所增强。

    (二)加强领导,完善科技工作机制。一是市政府先后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领导,并建立健全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和与自治区科技厅的厅市会商工作制度,定期为我市科技进步工作把脉会商,积极争取自治区和国家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协调推进实施重大科技活动和重要科技工作,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和数码港项目建设。灵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研究部署科技工作的会议不少于4次,并注意及时研究解决科技进步和“科技兴县”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浦北县建立“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机制,每年初县政府与各镇、县直有关单位签订科技进步目标责任状,把各项指标细化、量化,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确保科技工作落到实处;钦南区把科技进步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区长为副组长的科教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和街道办事处也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钦北区委、区政府在2007年至2009年间先后召开11次科技工作专题会议,听取科技工作汇报8次,建立“全民素质纲要工作例会制度”、“听取和汇报科技工作制度”等10多项制度,4个县区去年均已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三是编制了《钦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钦州市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2001-2010年)、《钦州市创新计划实施方案》(2008-2010年)等科技进步指导纲要,各县区也结合自己的实际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纲要。四是修订了《钦州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五是出台了《钦州市市直事业单位引进优秀人才暂行办法》、《钦州市贯彻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钦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的暂行办法》、《钦州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钦州市政府雇员和高级顾问管理试行办法》等。六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延伸和加强。

    (三)加强开发,完善科研服务体系。先后建立市级、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各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石油化工品检测实验室、国家级检验中心—国家(钦州)石化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和自治区级检验中心—广西北部湾(钦州)特种设备检验中心各1个;建立了“三农”科技服务网、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引进创新科技服务网和钦州科技文献共享信息服务平台;认真抓好市星火科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示范单位建设;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先后选派140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和企业开展科学技术服务,实施科技项目100多个,引进新品种70多个,推广新技术近70项,举办培训班350多期次,发放科技资料6000多份(册),项目年产值2.5亿多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加大投入,科技进步成绩显著。一是财政对科技工作支持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至2009年三年来,市本级财政对科技投入增幅分别为26%、32%和45%,市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年增幅分别为20%、25%和73%,并制定了《钦州市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投入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二是企业自身投入有所增加。如钦南区华成自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去年科技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总额的7.8%。三是积极引资,全面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十一五”规划以来,全市共组织实施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95项,其中国家和自治区科技立项156项,获得科技支持经费4129万元,拉动企业投资12905万元。国投钦州燃煤发电有限公司、东油沥青有限公司、新天德能源有限公司、华成自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贵台林产化工厂等一批企业承担的科研、技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我市组织鉴定科技成果125项,推荐登记125项,70项获钦州市科技进步奖,6项科技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进步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科技贡献率达43.89%。四是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突破。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进一步重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及运用工作,去年全市专利申请125件,群众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五是科技进步成绩喜人。2004-2009年我市连续六年荣获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优秀组织奖,2009年市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被评为“全国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灵山县2003年至2008年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县科技局被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单位”;浦北县2005年至2008年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该县的张兴财、张振寿、龙文争分别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钦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的阮良鹏荣获国家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二、存在问题勿忽视

    (一)科技意识仍不够强。科技(普)知识及有关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普及率仍不够高,公众知晓面仍不够宽,一些地方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贯彻实施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及促进我市科技进步工作重视仍不够,学习宣传也不够到位,依法行政意识仍不够强;有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未能把科技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二)科技经费投入仍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2007年至2009年这三年,市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0.125%、0.099%和0.16%,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条例第33条规定的1%还有较大的差距,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二是企业投入不足。无论是一般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的投入也没有达到法定要求。

    (三)高科技人才较缺乏。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市目前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高学历、高职称、高新技术等科技人员比例较低,且年龄老化和知识老化等现象较突出。

    三、科教兴市寄厚望

    (一)强化宣传提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宣传力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特别是要注重面向基层。

    (二)加强领导促提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抓科技工作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民重视共同推进科技工作的良好局面。要把科技进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规划。积极构建创新机制,加快重点科研院、所、站、室建设,加快推进我市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研结合,努力完善产学研体系。要找准切入点,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以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机构。

    (三)增加投入促增长。一是各级政府应按《科技进步法》和《广西科技进步条例》皇冠体育:“建立以财政拨款、金融贷款、单位自筹和吸引民间、海外资金的社会化科学技术投入体系,逐步提高科学技术投入的总体水平”,“各级人民政府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的增长幅度,要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科学技术投入的总体水平。地方财政每年安排的科学技术三项经费补助比例,自治区本级不低于年度财政预算支出1.5%,市不低于1%”的规定,认真落实法定投入要求,并引导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皇冠体育:“企业技术开发费从销售总额中提取,比例为一般企业逐步达到1%-2%,科技企业、高新科技企业不少于3%”的规定依法投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广泛吸纳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领域,促使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淘汰技术落后的设备、工艺,停止生产技术落后的产品。二是继续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立项,借助项目平台,培育行业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科技经费投入体系。多措并举推动全社会科技研究开发经费持续稳定增长。

    (四)完善政策促发展。一是制定和完善鼓励科技人员建功立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的自主创新型的科技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乡土人才队伍。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工作激励机制,加大奖励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力度。三是应按法律法规规定,切实把“科教兴市(县、区)”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加强各级科技工作部门建设,帮助解决其在推进科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作者系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刘锻)